预入口导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992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入口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5组下导辊(4)固定,上导辊(14)可上下垂直调整的预入口装置,每组导辊的直径和长度相等,导辊与导辊轴通过导辊轴承用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固定,下导辊(17)通过下导辊轴(4)固定在固定架(1)上,上导辊(14)通过上导辊轴(8)固定在移动架(10)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带肋钢筋切分轧制过程中能自动校正轧件,具有预切孔磨损均匀、轧件对中性好,成品质量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肋钢筋切分轧制技术所采用的导卫装置,尤其是3、4线切分轧制技术中精轧机组间采用的一种预入口导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带肋钢筋3、4线切分的轧制技术多数生产厂家在中轧机组最后一架轧机孔型采用圆孔,精轧第一架轧机孔型采用平辊。这种孔型轧件从中轧机组最后一架轧机出来进入精轧机组第一架轧机很容易,不需设计安装特殊的入口装置。但却存在预切孔磨损不均,轧件进入预切孔对中性较差,造成分开后的多根轧件截面积相差大,成品易出现缺陷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带肋钢筋切分轧制过程中能自动校正轧件,保证成品质量稳定的预入口导卫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预入口导卫装置,包括3~5组下导辊4固定,上导辊14可上下垂直调整的预入口装置,每组导辊的直径和长度相等,导辊与导辊轴通过导辊轴承用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固定,下导辊17通过下导辊轴4固定在固定架1上,上导辊14通过上导辊轴8固定在移动架10上。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上导辊14与上导辊轴8通过上导辊轴承9用压盖B7和内六角螺栓B6固定,上导辊位于固定架1内,上导辊轴8穿过移动架10轴孔和固定架1用螺母B15锁紧固定,移动架10有一圆孔通过螺杆13,用压紧螺栓11固定移动架10;下导辊17与下导辊轴4通过下导辊轴承5用压盖A3和内六角螺栓A2固定,下导辊位于固定架1内,下导辊轴4穿过固定架1轴孔和下导辊用螺母C16锁紧固定。使用时,中轧机组最后一架轧机采用方孔,精轧第一架采用扁孔,该装置安装在轧线的中、精机组间靠精轧机组第一架轧机入口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中轧机组最后一架轧机采用方孔,精轧第一架采用扁孔,本技术能使中轧出来的方轧件通过导辊的作用将轧件自动校正后进入精轧第一架轧机扁孔轧制,以保证后道次轧件的顺利轧制,有效地防止了方轧件对角咬入精轧机组第一架轧机造成堆钢或产生大头对成品质量造成的缺陷,具有预切孔磨损均匀、轧件对中性好,成品质量稳定的优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中标记1、固定架,2、内六角螺栓A,3、压盖A,4、下导辊轴,5、下导辊轴承,6、内六角螺栓B,7、压盖B,8、上导辊轴,9、上导辊轴承,10、移动架,11、压紧螺栓,12、螺母A,13、螺杆,14、上导辊,15、螺母B,16、螺母C,17、下导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预入口导卫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见图1、2,预入口导卫装置,包括3~5组下导辊4固定,上导辊14可上下垂直调整的预入口装置,每组导辊的直径和长度相等。导辊与导辊轴通过导辊轴承用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固定,下导辊17通过下导辊轴4固定在固定架1上,上导辊14通过上导辊轴8固定在移动架10上。上导辊14与上导辊轴8通过上导辊轴承9用压盖B7和内六角螺栓B6固定,上导辊位于固定架1内,上导辊轴8穿过移动架10轴孔和固定架1用螺母B15锁紧固定,移动架10有一圆孔通过螺杆13,用压紧螺栓11固定移动架10;下导辊17与下导辊轴4通过下导辊轴承5用压盖A3和内六角螺栓A2固定,下导辊位于固定架1内,下导辊轴4穿过固定架1轴孔和下导辊用螺母C16锁紧固定。使用时,中轧机组最后一架轧机采用方孔,精轧第一架采用扁孔,该装置安装在轧线的中、精机组间靠精轧机组第一架轧机入口处。通过调整螺母A12可控制上导辊14位置,达到所需的导辊间距。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预入口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5组下导辊(4)固定,上导辊(14)可上下垂直调整的预入口装置,每组导辊的直径和长度相等,导辊与导辊轴通过导辊轴承用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固定,下导辊(17)通过下导辊轴(4)固定在固定架(1)上,上导辊(14)通过上导辊轴(8)固定在移动架(10)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入口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导辊(14)与上导辊轴(8)通过上导辊轴承(9)用压盖B(7)和内六角螺栓B(6)固定,上导辊位于固定架(1)内,上导辊轴(8)穿过移动架(10)轴孔和固定架(1)用螺母B(15)锁紧固定,移动架(10)有一圆孔通过螺杆(13),用压紧螺栓(11)固定移动架(10);下导辊(17)与下导辊轴(4)通过下导辊轴承(5)用压盖A(3)和内六角螺栓A(2)固定,下导辊位于固定架(1)内,下导辊轴(4)穿过固定架(1)轴孔和下导辊用螺母C(16)锁紧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入口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5组下导辊(4)固定,上导辊(14)可上下垂直调整的预入口装置,每组导辊的直径和长度相等,导辊与导辊轴通过导辊轴承用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固定,下导辊(17)通过下导辊轴(4)固定在固定架(1)上,上导辊(14)通过上导辊轴(8)固定在移动架(10)上。本技术在带肋钢筋切分轧制过程中能自动校正轧件,具有预切孔磨损均匀、轧件对中性好,成品质量稳定的优点。文档编号B21B39/16GK2928286SQ200620109209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6日专利技术者夏朝开, 杨延, 周汝文, 张芳 申请人: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入口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5组下导辊(4)固定,上导辊(14)可上下垂直调整的预入口装置,每组导辊的直径和长度相等,导辊与导辊轴通过导辊轴承用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固定,下导辊(17)通过下导辊轴(4)固定在固定架(1)上,上导辊(14)通过上导辊轴(8)固定在移动架(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朝开杨延周汝文张芳
申请(专利权)人: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