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具吊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644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具吊装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装置立柱,立柱上安装吊架,吊架上装置滑轮机构,滑轮机构连接卷扬机,卷扬机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永磁吊;在立柱的周面还安装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体及第二轴承体,在第一轴承体的周面上还安装支腿油缸与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转动立柱,配合卷扬机及永磁吊工作,可以实现钻具的吊装和卸放,安全可靠,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钻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具吊装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钻孔作业时,钻机上钻杆的接入需要多位操作人员把钻杆抬至桅杆上面,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在人员配置上较浪费;并且由于3m长的钻杆重量达到几十公斤,对于操作人员而言,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中这些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一种钻具吊装机构,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安全可靠性。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钻具吊装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装置立柱,立柱上安装吊架,吊架上装置滑轮机构,滑轮机构连接卷扬机,卷扬机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永磁吊;在立柱的周面还安装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体及第二轴承体,在第一轴承体的周面上还安装支腿油缸与支撑机构;第一轴承体包括轴承座,于轴承座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轴承盖,轴承盖之间安装轴承、轴套、隔圈、油封,轴承为三对,各轴承间安装隔圈;在轴承座下端的轴承盖上还安装垫圈、螺母;第二轴承体包括轴承座,于轴承座的内部安装挡圈、油封、隔圈)、轴承,轴承座的上部安装轴承盖,轴承座的下部固接第一连接板,连接板与机架连接。滑轮机构包括滑轮,于滑轮内依次安装挡圈、油封、轴承、轴及第二连接板,滑轮为两个,轴承为两对,轴承之间安装隔圈;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连接板、第二撑杆连接板、撑杆,第一撑杆连接板连接撑杆的一端,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一轴承体上的第二撑杆连接板相连接。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立柱的周面上还装置第一限位挡块,于支腿油缸的支架上还装置第二限位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转动立柱,配合卷扬机及永磁吊工作,可以实现钻具的吊装和卸放,安全可靠,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沿A-A方向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滑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机架5,机架5上装置立柱I,立柱I上安装吊架9,吊架9上装置滑轮机构8,如图6所示,滑轮机构8包括滑轮810,于滑轮810内依次安装挡圈 804、油封805、轴承806、轴801及第二连接板802,滑轮810为两个,轴承806为两对,两轴 承806之间安装隔圈805 ;通过连接板808、支架板809及紧固件与卷扬机2顶部的连接板201连接。如图I所示,在卷扬机2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永磁吊3 ;在立柱I的周面还安装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体4及第二轴承体6。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体4包括轴承座402,于轴承座402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轴承盖401,轴承盖401之间安装轴承409、轴套406、隔圈403、油封404,轴承409为三对,各轴承409间安装隔圈403 ;在轴承座402下端的轴承盖401上还安装垫圈407、螺母408,实现了轴承体的双重固定;轴承座402还通过紧固件与连接座405固接,连接座405与支腿油缸7连接,如图2所示,支腿油缸7的另一端通过支架18与机架5的一端连接。如图2、图4所示,第二轴承体6包括轴承座607,于轴承座60的内部安装挡圈602、油封603、隔圈604、轴承605,轴承座60的上部安装轴承盖601,轴承座607的下部固接第一连接板608,连接板608与机架5连接。在第一轴承体6的周面上还安装支腿油缸7、支撑机构。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连接板11、第二撑杆连接板15、撑杆10,第一撑杆连接板11连接撑杆10的一端,撑杆10的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一轴承体4上的第二撑杆连接板15相连接;如图5所示,在第一撑杆连接板11、第二撑杆连接板15及撑杆10的两端分别开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在安装孔中安装轴12,并通过垫圈13,销14进行锁紧固定。撑杆10的安装使立柱保持竖直,起到了平衡保护作用。立柱I的周面上还装置第一限位挡块17,于支腿油缸I的支架18上还装置第二限位挡块16,利用紧固件将第一限位挡块17与第二限位挡块16连接锁紧后,使本技术在运输途中,不容易产生晃动。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操作永磁吊3把需要吊装的钻具放在永磁吊3下部,然后搬动手柄使得永磁吊3有磁性,使钻具就可以牢牢得吸附在永磁吊3的上面。通过电机、控制器工作(电机、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驱动滑轮机构8在吊架9两侧的滑道中来回滑动,也可以控制卷扬机2进行升降,同时立柱I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其转动范围受限位挡块限制为O。 -340。。上述永磁吊3,卷扬机2的工作方式及结构属于已有公知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转动立柱,配合卷扬机及永磁吊工作,可以实现钻具的吊装和卸放,安全可靠,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 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钻具吊装机构,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干所述机架(5)上装置立柱(1),立柱(1)上安装吊架(9),吊架(9)上装置滑轮机构(8),滑轮机构(8)连接卷扬机(2),卷扬机(2)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永磁吊(3);在立柱(I)的周面还安装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体(4)及第ニ轴承体(6),在第一轴承体(4)的周面上还安装支腿油缸(7)与支撑机构; 所述第一轴承体(4)包括轴承座(402),于轴承座(402)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轴承盖(401),轴承盖(401)之间安装轴承(409)、轴套(406)、隔圈(403)、油封(404),轴承(409)为三对,各轴承(409)间安装隔圈(403);在轴承座(402)下端的轴承盖(401)上还安装垫圈(407)、螺母(408); 所述第二轴承体(6)包括轴承座(607),于所述轴承座(607)的内部安装挡圈(602)、油封(603)、隔圈(604)、轴承(605),轴承座(607)的上部安装轴承盖(601 ),轴承座(607)的下部固接第一连接板(608),连接板(608)与机架(5)连接; 所述滑轮机构(8)包括滑轮(810),于滑轮(810)内依次安装挡圈(804)、油封(805)、轴承(806)、轴(801)及第ニ连接板(802),滑轮(810)为两个,轴承(806)为两对,轴承之间安装隔圈(805);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连接板(11)、第二撑杆连接板(15)、撑杆(10),第一撑杆连接板(11)连接撑杆(10)的一端,撑杆(10)的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一轴承体(5)上的第二撑杆连接板(15)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钻具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9)的截面呈エ字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钻具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的周面上还装置第一限位挡块(17),干支腿油缸(7)的支架(18)上还装置第二限位挡块(1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具吊装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装置立柱,立柱上安装吊架,吊架上装置滑轮机构,滑轮机构连接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具吊装机构,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5)上装置立柱(1),立柱(1)上安装吊架(9),吊架(9)上装置滑轮机构(8),滑轮机构(8)连接卷扬机(2),卷扬机(2)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永磁吊(3);在立柱(1)的周面还安装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体(4)及第二轴承体(6),在第一轴承体(4)的周面上还安装支腿油缸(7)与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轴承体(4)包括轴承座(402),于轴承座(402)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轴承盖(401),轴承盖(401)之间安装轴承(409)、轴套(406)、隔圈(403)、油封(404),轴承(409)为三对,各轴承(409)间安装隔圈(403);在轴承座(402)下端的轴承盖(401)上还安装垫圈(407)、螺母(408);所述第二轴承体(6)包括轴承座(607),于所述轴承座(607)的内部安装挡圈(602)、油封(603)、隔圈(604)、轴承(605),轴承座(607)的上部安装轴承盖(601),轴承座(607)的下部固接第一连接板(608),连接板(608)与机架(5)连接;所述滑轮机构(8)包括滑轮(810),于滑轮(810)内依次安装挡圈(804)、油封(805)、轴承(806)、轴(801)及第二连接板(802),滑轮(810)为两个,轴承(806)为两对,轴承之间安装隔圈(805);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连接板(11)、第二撑杆连接板(15)、撑杆(10),第一撑杆连接板(11)连接撑杆(10)的一端,撑杆(10)的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一轴承体(5)上的第二撑杆连接板(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辉孙岚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