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碳包覆四氧化三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97058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负极材料为碳包覆Fe3O4复合材料,其粒径为1~100nm之间;其制备过程:采用NaCl作为分散剂和载体,将其与金属氧化物源和固体碳源充分混合;将混合溶液真空干燥,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煅烧产物;将煅烧产物洗涤,研磨得到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该方法安全无毒,操作简单,以该材料制备的锂离子扣式电池在充放电测试中,0.1C(电流密度为92mA/g)循环30周后,放电比容量能保持在620~900mAh/g,在1C(电流密度为920mA/g)循环5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00~760mAh/g,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等特点,与镍镉和镍氢电池相比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因此目前锂离子电池已部分替代其他电源,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便携式设备中,未来还将在电动汽车、卫星及航天等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使用的碳负极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其理论容量为372 mAh g_S而新型负极材料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理论容量范围在500-1000 mAh g_S远高于碳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四氧化三铁(Fe3O4)不仅具有高的理论容量(924 mAh g—1),还具有安全电压高(O. 9 V)、导电性高、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无毒等优势。但在插/脱锂过程中活性物质较大的体积变化以及由于大量团聚而导致的循环性能差,限制了 Fe3O4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为了提高Fe3O4的电化学性能,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例如制备纳米化的Fe3O4、碳包覆的纳米Fe3O4以及纳米级的Fe304/C复合材料等。在锂离子充放电过程中,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短的扩散路径以及较快的扩散速率,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锂离子,有利于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碳包覆层能够阻止活性物质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以及避免活性物质的团聚;碳基体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锂渗透率高,以及电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目前,碳包覆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法、热分解法等。与传统的水热法相比,热解法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热解法是指将金属氧化物源与碳源充分混合后,在惰性气氛中热解炭化,经后续处理得到碳基体包覆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材料。Taegyun Yoon 等(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1(2011)17325)报道了先采用硅模板法,将间苯二酚和甲醛混合的凝胶烘干后,800°C煅烧制备出泡沫碳,再将泡沫碳和铁盐充分混合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低温煅烧形成Fe3O4/泡沫碳的复合材料。Yudai Huang 等(Electrochimica Acta, 56 (2011) 9233-9239)先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Fe2O3纳米颗粒,然后将Fe2O3纳米颗粒/酚醛树脂的混合前驱体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450°C煅烧2h,得到核壳结构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综合以上文献发现,上述热解方法中都是采用多步法,即首先制备Fe203/Fe304纳米颗粒或者碳的前躯体,再将铁源与碳源混合后的前躯体煅烧制得碳包覆Fe3O4复合材料,步骤复杂,耗时费力;且所获得的Fe3O4纳米颗粒粒径均一性较差,产量仍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保持高比容量的同时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其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Fe3O4复合材料,其粒径为l 100nm之间,碳包覆层厚度为2. 5nnTl0nm,其质量含量为40 80%,核Fe3O4的质量含量为 20% 60%。上述结构的碳包覆四氧化三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a.按葡萄糖、蔗糖、淀粉或柠檬酸一种碳源中的碳与硝酸铁中铁的摩尔比为(200 0· I) :1,以及以铁和NaCl的质量比为(O. 01 O. I) :1,将碳源、硝酸铁和NaCl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制成均勻溶液;·· b.将步骤a制得的溶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温度6(T20(TC真空干燥,直至烘干得到混合物;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研磨成粉末,再将粉末摊铺于方舟中,然后将方舟置于管式炉恒温区进行煅烧,首先以流量为1(T400 ml/min的N2、He、或Ar惰性气体保护下,以ΓΙΟΓ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T50(TC,保温O. 5^4 h,对碳源进行分解;然后继续通入流量为l(T400ml/min的N2、He、或Ar惰性气体、并以I 10°C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0(Tl00(rC,保温f 6h进行碳化,反应结束后在N2、He、或Ar惰性气体气氛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与NaCl的煅烧产物; d.收集步骤c中得到的煅烧产物,经研细,水洗至煅烧产物中没有NaCl为止,在温度为6(T120°C下烘干,得到粒径为f IOOnm的碳包覆Fe3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可溶性的NaCl作为分散剂和载体,将其与硝酸铁和葡萄糖、蔗糖、淀粉或柠檬酸碳源充分混合后,置入管式炉中于一定温度下煅烧。该方法安全无毒、对环境友好,制备过程“一步法”,操作简单。本专利技术在煅烧过程控制原料中氧的排除量,使其不完全排除,形成该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但当原料中的氧完全排除时则会形成碳包覆铁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的碳层石墨化程度高,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锂离子在活性物质中的吸附及储存,颗粒之间分散好,产量较大。所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粒锂离子电池进过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在O. IC (电流密度为92mA/g)循环30周后,放电比容量能保持在62(T900mAh/g,在IC (电流密度为920mA/g)循环5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0(T760mAh/g,以上数据说明了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的TEM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中单个颗粒的TEM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的TG和DTA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的TG和DTA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二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的XRD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锂离子电池的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伏安(CV)曲线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锂离子电池的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制得的碳包覆Fe3O4纳米颗粒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伏安(CV)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称取I. 2g葡萄糖、O. 808g硝酸铁和11. IgNaCl,将混合物溶于50ml的去离子水中,以搅拌速度300r/min的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再以功率为400W的超声器超声15min,混合均匀。将混合好的溶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80°C真空干燥,直至烘干得到混合物。研磨混合物,取6g的混合粉末置于方舟中,将方舟放入管式炉中,以流量为200ml/min的Ar惰性气体保护下,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温度300°C进行碳源分解,保温2h后;然后继续通入流量为200ml/min的Ar惰性气体、并以10°C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温度7500C,保温2h进行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Fe3O4复合材料,其粒径为1~100nm之间,碳包覆层厚度为2.5nm~10nm,其质量含量为40~80%,核Fe3O4?的质量含量为20%~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年吴珊赵乃勤师春生刘恩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