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8165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电池片制作时将电池片支撑与固定在石墨舟上的齿形定位柱,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卡板、上连接板、安装柱、下连接板及下卡板,所述上卡板与所述安装柱之间以及所述下卡板与所述安装柱之间分别形成卡槽,所述上卡板及所述下卡板上分别开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卡槽相通的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定位柱的上卡板及下卡板上开有齿孔,可减小定位柱对电池片的遮挡面积,增大定位柱的允许磨损深度,提高电池片的转化率与表面质量,增加定位柱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更换周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太阳能电池片制造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将电池片支撑与固定在石墨舟上的齿形定位柱。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太阳能电池片制造技术的成熟,对于电池片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定位柱是石墨舟上PECVD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过程中对电池片起支撑与固定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定位柱一般采用圆柱形定位柱,如图I、图2所示,该定位柱包括上卡板I、上连接板4、安装柱3、下连接板5及下卡板2,上卡板I与安装柱3之间以及下卡板·2与安装柱3之间分别形成电池片的卡槽6。PECVD工艺前需将电池片固定在由几组(一般为3组)定位柱的卡槽6中,由于定位柱对卡入槽体部分电池片的遮挡,形成钩点面域7,如图3所示,工艺过程中等离子体无法在电池片的被遮挡部分形成SiN薄膜,形成镀膜死角,从而导致电池片表面存在色差,进而影响电池片转化率与表面质量。定位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周而复始的取、装片使得电池片会对定位柱的卡槽6底部不断磨损,使得定位柱卡槽6槽底变深,磨损深度为hl,如图4所示,相对应的磨损面积为磨损面域8,磨损面域8与钩点面域7的和不得超过电池片的最大允许遮挡面积。当磨损面域8与钩点面域7的和超过电池片的最大允许遮挡面积时,则必须更换定位柱,以保证电池片的质量。现有的圆柱形定位柱,其钩点面域7较大,允许磨损的深度hi较小,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更换周期长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卡板、上连接板、安装柱、下连接板及下卡板,所述上卡板与所述安装柱之间以及所述下卡板与所述安装柱之间分别形成卡槽,所述上卡板及所述下卡板上分别开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卡槽相通的齿孔。所述上卡板上的所述齿孔以及所述下卡板上的所述齿孔分别有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个齿孔分别均布在所述上卡板上或者所述下卡板上。所述上卡板上或者所述下卡板上的所述多个齿孔分别为二个或四个。所述上卡板上的所述齿孔与所述下卡板上的所述齿孔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齿孔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上连接板、所述安装柱及所述下连接板为同轴的圆柱体,所述上卡板及所述下卡板为与所述安装柱同轴的圆台体,并且所述圆台体的大径端位于外侧。所述上卡板及所述下卡板的大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定位柱的上卡板及下卡板上开有齿孔,可减小定位柱对电池片的遮挡面积,增大定位柱的允许磨损深度,提高电池片的转化率与表面质量,增加定位柱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更换周期。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形 定位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主视图。图3为圆柱形定位柱使用时形成的钩形面域的示意图。图4为圆柱形定位柱的最大允许遮挡面积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使用时形成的钩形面域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最大允许遮挡面积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广图9中,包括上卡板I、下卡板2、安装柱3、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5、卡槽6、钩点面域7、磨损面域8、齿孔9、钩点面域10、磨损面域11等。如图5 图7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卡板I、上连接板4、安装柱3、下连接板5及下卡板2,上卡板I与安装柱3之间以及下卡板2与安装柱3之间分别形成卡槽6。上连接板4、安装柱3及下连接板5为同轴的圆柱体,上卡板I及下卡板2为与安装柱3同轴的圆台体,并且圆台体的大径端位于外侧。上卡板I及下卡板2的大径小于或者等于圆柱体的直径。本技术在上卡板I及下卡板2上分别开有与相应侧的卡槽6相通的齿孔9。上卡板I上的齿孔9以及下卡板2上的齿孔9分别有一个或者多个,上卡板I上的齿孔9与下卡板2上的齿孔9分别对应设置,多个齿孔9分别均布在上卡板I上或者下卡板2上。齿孔9的形状为最好为矩形。图5所示为上卡板I及下卡板2上分别开有一个齿孔9,图6所示为上卡板I及下卡板2上分别开有二个齿孔9,图5所示为上卡板I及下卡板2上分别开有四个齿孔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8及图3所示,当电池片固定在开有齿孔9的齿形定位柱上时,与同规格的圆柱形定位柱相比,齿形定位柱的钩点面域10小于圆柱形定位柱的钩点面域7 —个齿孔9的面积,因此,齿形定位柱对电池片的遮挡面积小,可提高电池片的转化率与表面质量。如图9及图4所示,由于电池片的最大允许遮挡面积为一定值,因此,齿形定位柱的磨损面域11大于圆柱形定位柱的磨损面域8,即齿形定位柱的允许磨损深度h2大于圆柱形定位柱的允许磨损深度hl,从而可以增加齿形定位柱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更换周期。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卡板(I)、上连接板(4)、安装柱(3)、下连接板(5)及下卡板(2),所述上卡板(I)与所述安装柱(3)之间以及所述下卡板(2)与所述安装柱(3)之间分别形成卡槽(6),其特征是所述上卡板(I)及所述下卡板(2)上分别开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卡槽(6)相通的齿孔(9)。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上卡板(I)上的所述齿孔(9)以及所述下卡板(2)上的所述齿孔(9)分别有一个或者多个。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多个齿孔(9)分别均布在所述上卡板(I)上或者所述下卡板(2 )上。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上卡板(I)上或者所述下卡板(2)上的所述多个齿孔(9)分别为二个或四个。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上卡板(I)上的所述齿孔(9)与所述下卡板(2)上的所述齿孔(9)分别对应设置。6.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齿孔(9)的形状为矩形。7.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上连接板(4)、所述安装柱(3 )及所述下连接板(5 )为同轴的圆柱体,所述上卡板(I)及所述下卡板(2 )为与所述安装柱(3)同轴的圆台体,并且所述圆台体的大径端位于外侧。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其特征是所述上卡板(I)及所述下卡板(2)的大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电池片制作时将电池片支撑与固定在石墨舟上的齿形定位柱,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卡板、上连接板、安装柱、下连接板及下卡板,所述上卡板与所述安装柱之间以及所述下卡板与所述安装柱之间分别形成卡槽,所述上卡板及所述下卡板上分别开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卡槽相通的齿孔。本技术在定位柱的上卡板及下卡板上开有齿孔,可减小定位柱对电池片的遮挡面积,增大定位柱的允许磨损深度,提高电池片的转化率与表面质量,增加定位柱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更换周期。文档编号H01L31/18GK202534676SQ201220145210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代宁, 尤耀明, 李文虎 申请人:无锡绿波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片齿形定位柱,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卡板(1)、上连接板(4)、安装柱(3)、下连接板(5)及下卡板(2),所述上卡板(1)与所述安装柱(3)之间以及所述下卡板(2)与所述安装柱(3)之间分别形成卡槽(6),其特征是:所述上卡板(1)及所述下卡板(2)上分别开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卡槽(6)相通的齿孔(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耀明代宁李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绿波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