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806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带接地三工位负荷开关的主轴的端部固定有新转动拐臂,熔断器筒上连接有接地静触头,并在对应所述接地静触头的部位设有新接地动触头,新接地动触头的一端为啮合端,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传动拐臂,新转动拐臂与传动拐臂通过两级四杆机构连接。完善了在故障状态下的接地保护,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工位负荷开关的接地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
技术介绍
在现有环网柜的生产设计中,对于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组合方案,负荷开关一般都为三工位开关,即工作——断开——接地,三个位置。但是在熔断器的下方一般没有接地开关的设置。或者,由于对于此处接地开关不够重视,接地极其简易,通过螺栓,甚至通过小弹簧作为导体进行接地。没有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的方案,在正常使用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该环网柜所带的负载,在负荷开关转动到接地位置时,对其下面的电器元件,可以通过负荷开关所带的 接地开关接地;但是,当熔断器熔断后,负荷开关脱扣时,由于熔断器已经熔断,回路已经不通,即使负荷开关所带的的接地开关处于接地位置,对于该环网柜下面的负载,却不能进行接地保护。所以,在熔断器下端,设置辅助接地刀,才能全方位的对负载进行接地保护,避免事故发生。针对某些极其简易的接地开关,由于螺栓的导电性能太差,而弹簧更是不能作为主导体使用,完全不满足国标中关于接地导体的规定和要求。如图la、图Ib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当负荷开关I转动时带动转动拐臂2,依次带动转动板4、连接板5、动接地触头7、接地弹簧和接地螺栓8,使接地螺栓8接触熔断器筒6后方的铝座,起到接地保护作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接地开关,至少存在以下缺点转动板4与连接板5之间的传动,由于连接板5转动半径只有26mm,所以转动板4与连接板5之间采用了空行程来保证接地弹簧和接地螺栓8的接地,恰恰是此处的空行程,造成了传动不可靠;接地弹簧和接地螺栓8和熔断器筒6的接触,由于该接地螺栓8并没有完全固定,在理论上存在和动接地触头7完全不接触的可能性,那么,接地连续性的保证是通过接地弹簧导电,以及接地螺栓上的螺母来保证的。应该说,这样的接地开关接地是很不可靠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带接地三工位负荷开关的主轴的端部固定有新转动拐臂,熔断器筒上连接有接地静触头,并在对应所述接地静触头的部位设有新接地动触头,所述新接地动触头的一端为啮合端,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传动拐臂,所述新转动拐臂与所述传动拐臂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由于带接地三工位负荷开关的主轴的端部固定有新转动拐臂,熔断器筒上连接有接地静触头,并在对应所述接地静触头的部位设有新接地动触头,所述新接地动触头的一端为啮合端,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传动拐臂,新转动拐臂与传动拐臂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完善了在故障状态下的接地保护,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技术中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中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带接地三工位负荷开关;2、转动拐臂;3、支架;4、转动板;5、连接板;6、熔断器筒;7、接地动触头;8、接地弹簧和接地螺栓;12、新转动拐臂;13、上拉杆;14、下拉杆;15、中间拐臂;16、接地静触头;17、动触头压簧;18、新接地动触头;19、传动拐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带接地三工位负荷开关的主轴的端部固定有新转动拐臂,熔断器筒上连接有接地静触头,并在对应所述接地静触头的部位设有新接地动触头,所述新接地动触头的一端为啮合端,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传动拐臂,所述新转动拐臂与所述传动拐臂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级或多级四杆机构。具体所述传动机构可以包括两级四杆机构,所述两级四杆机构包括上拉杆、中间拐臂、下拉杆,所述上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转动拐臂和中间拐臂连接构成第一级四杆机构,所述下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拐臂和传动拐臂连接构成第二级四杆机构。所述新接地动触头为两片式触头,所述两片式触头的啮合端设有动触头压簧。所述四杆机构的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设有3 IOmm的定向间隙。本技术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完善了在故障状态下的接地保护,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具体实施例如图2a、图2b所示,操作负荷开关I,从“工作”位置“断开”位置,再到“接地”位置,随着负荷开关I的主轴的转动,新转动拐臂12随之顺时针做120°转动,依次带动上拉杆13、中间拐臂15、下拉杆14、传动拐臂19、新接地动触头18,通过两级“四杆机构”的传动,使新接地动触头18转动大概65°,与接地静触头16完全啮合。正常操作情况,由于负荷开关-熔断器回路导通,此时三工位负荷开关所带接地开关与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同时关合,共同起到接地保护作用。在电流异常增大到某个值时,按照时间电流曲线,熔断器或者瞬断,或者延时断开,弹出脱扣联锁,使得负荷开关脱扣。如果需要检修检修,将负荷开关转到“接地”位置。由于此时熔断器已熔断,该回路不导通,负荷开关所带的接地开关已经合闸接地,但是无法对所带负载(比如变压器)进行接地。此时,由于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和负荷开关同步转动,即可对所带负载进行接地保护,提高安全性能。新接地动触头18与接地静触头16哨合深度达到15mm,保证了接地可靠性。接触压力由动触头压簧17提供。操作负荷开关时,辅助接地开关同时转动。在负荷开关合闸、分闸时,由于辅助接地开关的动、静触头没有接触,也没有阻力,所以不影响负荷开关的合闸速度和分闸速度。当负荷开关操作到“接地”位置时,辅助接地开关也到接地位置,对接地性能是提高补充。为了尽可能降低对负荷开关机械特性(分合闸速度)的影响,在四杆机构的的驱动件与连动件之间,可以增加3 IOmm长的腰形槽,作为负荷开关分闸启动时带动从动件的缓冲。上述具体实施例中针对现有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由于利用空行程造成传动不可靠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有传动部分采用“拉杆-拐臂”的标准四杆机构传动,考虑到负荷开关从“工作”位置,转到“接地”位置,转动角度达到120°,所以将传动设计为两级“拉杆-拐臂”四杆机构,保证了传动的可靠性;针对现有接地开关接触不可靠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最为成熟的两片式动触头,和固定接地静触头啮合,由触头弹簧提供触头接触压力,但触头弹簧不参与导电。从根本上避免了虚接,或者由于弹簧参与导电发热,致使弹性下降,再导致接触恶化的不良后果。由上述内容看来,本技术的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在使用中完全没有现有辅助接地开关的动作不可靠和接地不可靠,在使用中必然使产品提高安全性能。上述实施例中的两组“四杆机构”通过联动达到传动目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考虑了本型号产品尺寸的需要,如果尺寸发生改变,可以用一组或多组“四杆机构”;传动机构的驱动件和从动件可以使用变形的构件,如齿轮、齿条,拨杆、滑块等;传动件采用柔性介质如绳、丝、线等;运动信号可以通过光、电、液转换与传输。上述实施例中,因采用构件刚性传动时,在驱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熔断器辅助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带接地三工位负荷开关的主轴的端部固定有新转动拐臂,熔断器筒上连接有接地静触头,并在对应所述接地静触头的部位设有新接地动触头,所述新接地动触头的一端为啮合端,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传动拐臂,所述新转动拐臂与所述传动拐臂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谢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