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悬吊式烟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599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悬吊式烟囱,包括内筒和外筒,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悬吊层,所述悬吊层包括悬吊平台、支承元件和悬吊元件。所述悬吊平台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元件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壁;所述悬吊元件连接所述悬吊平台和所述支承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吊式烟囱内筒,安装方式简单,悬吊元件不仅受力性能可靠而且内筒变形自由,不产生附加应力。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减轻烟囱内筒的重量,减少内筒造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囱,具体涉及一种悬吊式烟囱。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火力发电厂都会使用到烟囱。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将烟气排放到大气层中。各种类型的烟囱被使用,按材质分有金属材质(如钢烟囱)、钢筋混凝土烟 和砌体烟 等。按形式有塔架式、单筒式、套筒式、多管式等。烟囱包括内筒和外筒。烟囱内筒是烟气向上排放的通道。烟囱的外筒是 承载部分,与烟气通过的内筒是互相隔离的,内外筒之间沿高度设置检修楼梯、通道、平台等。内筒可以由金属材料(如钢板、钛钢复合板)、非金属材料(如玻璃钢)或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组合物(钢板内表面粘玻璃、陶瓷类材料)制成,通常形状为圆筒状。外筒作为承载部分,通常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外筒或采用钢结构制成支(塔)架,承受荷载、地基沉降等作用。内筒可以是自立式的自承重构件,也可以悬挂于烟囱外筒。现在一般火力发电厂使用的悬挂式烟囱,是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一层或多层悬挂层。在烟囱的悬挂层内,如图2所示,悬挂平台5固定于外筒(图未示)上,悬挂平台5安装有牛腿9,内筒I可通过内筒I外壁上的环梁4坐落于牛腿9之上,就位构成悬挂式结构。现在一般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烟囱规模都很庞大,内筒的直径多在4米以上,8. 5米的直径也属多见,外筒或支(塔)架的直径就更大,多在十几米以上。烟囱高度多在150米以上,240米高度的烟 也很常见。现有的悬挂式烟 ,烟 内筒在安装阶段的定位难度较大,内筒需先顶升超过悬挂平台标高,然后安装牛腿,牛腿安装好后内筒下降,通过内筒外壁上的环梁坐落于牛腿之上就位。就位后还需通过垫铁来调整内筒的标高及垂直度,难度也很大。且在安装阶段容易产生附加内力,对内筒的安全性有损害。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烟囱,降低现有技术的悬挂式烟囱的安装难度,不会产生附加应力,损害内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的悬吊式烟囱。本技术提供的烟囱,包括内筒和外筒,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悬吊层,所述悬吊层包括悬吊平台,所述悬吊平台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支承元件,所述支承元件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壁;悬吊元件,连接所述悬吊平台和所述支承元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元件为钢缆、螺杆、钢棒、弹簧、弹簧阻尼杆、机械阻尼器、弹簧阻尼器、液压阻尼器、脉冲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风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或磁流变阻尼器。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支承元件为内筒加强环梁或连接支座。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具有f 10层悬吊层,相邻悬吊层之间的距离为l(Tl50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具有21层悬吊层,相邻悬吊层之间的距离为2(Tl00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具有4飞层悬吊层,相邻悬吊层之间的距离为25 120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层内均匀布置有2 15个悬吊元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层内均匀布置有3 12个悬吊元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层内均匀布置有41个悬吊元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悬吊平台和所述支承元件预留的连接孔,通过紧固件固定;或所述悬吊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悬吊平台和所述支承元件预留的连接件通过螺栓、焊接或销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平台上悬挑有牛腿,所述悬吊元件连接所述牛腿和所述支承元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悬吊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牛腿和所述支承元件预留的连接孔,通过紧固件固定;或所述悬吊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牛腿和所述支承元件预留的连接件通过螺栓、焊接或销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距离为0. 1-3. 0米。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外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由钢制成的支架结构;和/或所述内筒为玻璃钢内筒、钛钢复合内筒或钢内筒。本技术采用悬吊元件承受内筒重量,现场安装方便,且便于调节。不仅受力性能可靠而且内筒变形自由,不产生附加应力。烟囱内筒采用悬吊的受力方式,可以使内筒做的轻薄,减轻烟 内筒的重量,减少内筒造价。应理解,在本技术范围内中,本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悬挂式烟囱的悬挂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烟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悬吊式烟囱的悬吊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悬吊式烟囱,通过悬吊元件,将内筒悬吊于与外筒固定连接的悬吊平台上。安装时,将内筒顶升或提升到设计标高,只需安装悬吊元件、拧紧螺栓或紧固卡件,即可释放施工的顶升力,由悬吊元件承受内筒重量即可,降低了现有技术的悬挂式烟 的安装难度。且采用悬吊元件不仅受力性能可靠而且内筒变形自由,不产生附加应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技术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烟囱,包括内筒I和外筒3,在所述内筒I和外筒3之间设置悬吊层2。如图3所示,所述悬吊层2包括悬吊平台5,所述悬吊平台5与所述外筒(图未示)固定连接;支承元件4,所述支承元件4设置在所述内筒I的外壁;悬吊元件6,连接所述悬吊平台5和所述支承元件4。与现有技术不同,本技术的烟囱内筒I的荷载是通过悬吊元件6的拉力传递到悬吊平台5,而不是通过搁置的形式。本技术的烟囱,所述外筒3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外筒,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由钢制成的支架(塔架)结构。如本文所用,设置在烟囱的内筒外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筒或由钢制成的支架(塔架)均称为“外筒”。所述悬吊平台5也可采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由钢制成的支架结构。本技术的烟囱,所述内筒I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内筒,如,玻璃钢内筒、钛钢复合内筒或钢内筒,钢内筒的表面还可以粘有玻璃、陶瓷等材料。所述内筒I与所述外筒3之间的距离为0. 1-3.0米,较佳地,为0.5-2. 5米,更佳地,为1-1. 5米。所述悬吊平台5与所述外筒3固定连接,为受力结构。所述支承元件4为内筒加强环梁或连接支座,可以起到增强承载力,加强内筒、分散应力分布等作用。所述悬吊元件6为刚性或柔性的连接杆,所述刚性的连接杆选自钢缆、螺杆、钢棒;所述柔性的连接杆选自弹簧、弹簧阻尼杆、机械阻尼器、弹簧阻尼器、液压阻尼器、脉冲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风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安装时当内筒顶升或提升到设计标高,安装悬吊元件,通过拧紧螺栓或紧固卡件,然后即可释放施工的顶升力,由悬吊元件承受内筒重量即可。由于悬吊元件重量不大,现场安装方便。采用悬吊元件不仅受力性能可靠而且内筒变形自由,不产生附加应力。本技术采用悬吊元件,既保证靠传力又方便调整。当采用弹簧阻尼杆时,还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悬吊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悬吊式烟囱,包括内筒和外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悬吊层,所述悬吊层包括:悬吊平台,所述悬吊平台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支承元件,所述支承元件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壁;悬吊元件,连接所述悬吊平台和所述支承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中徐勍陈飞胡仕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