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玉华专利>正文

远红外线坐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0644 阅读:18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包括后背和座面,所述座面开有孔,且座面下方为熏蒸腔,所述后背和熏蒸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红外线灯,所述坐熏仪还包括与远红外线灯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置在后背或者座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具有座面和后背,且分别在座面下方、后背上设置远红外线灯,使用时臀部和后背均可得到远红外线灯的照射,具有较好的理疗效果,通过在熏蒸腔内设置隔板,方便将中药盆置于上边,可以同时进行熏蒸理疗,使用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熏仪,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
技术介绍
目前的坐熏理疗设备多是单纯的利用中药熏蒸原理,通过加热设置在座面下面的中药腔,另中药挥发,利用中药蒸汽的热效应、水蒸气对皮肤的滋润等作用达到防疾、健身的目的。然而,除此之外,通过一些电学器件辐射输出特定频谱和能量密度的窄频低能量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可以使人对红光吸收最强的线粒体过养化氢活性增加,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原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促进细胞合成,可以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加速受损神经的再生,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嚼作用,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病痛,消炎消肿,改善肌肉功能状态等作用。现有的坐熏仪一般只能作用于臀部,不 能大面积作用于人体。因此,如何专利技术一种结合中药熏蒸以及远红外线照射两种作用机理的坐熏仪,而且可以同时作用于人体后背,提高坐熏仪的作用范围,是本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坐熏仪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坐熏仪,可以进行中药熏蒸,而且可以远红外线作用理疗,功能强大,使用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包括后背和座面,所述座面开有孔,且座面下方为熏蒸腔,所述后背和熏蒸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红外线灯,所述坐熏仪还包括与远红外线灯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置在后背或者座面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的熏蒸腔的前壁设置有一个与第一控制面板连接的远红外线灯。又进一步的,所述的后背开有用于设置远红外线灯的凹槽。优选的,为了防止人体往后背椅时直接接触远红外线灯,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述的凹槽外侧设置有防护网,可以有效防止人体直接接触远红外线灯。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还包括低频脉冲仪,所述座面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低频脉冲仪的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的低频脉冲仪通过电线与第二控制面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座面上设置有座圈。为了方便放置盛放有中药的盆或者其他装置,在熏蒸腔内还设置有开有网孔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熏蒸腔底面的远红外线灯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的隔板为陶瓷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具有座面和后背,且分别在座面下方、后背上设置远红外线灯,使用时臀部和后背均可得到远红外线灯的照射,具有较好的理疗效果,通过在熏蒸腔内设置隔板,方便将中药盆置于上边,可以同时进行熏蒸理疗,使用安全、方便。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提出的远红外线坐熏仪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远红外线坐熏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远红外线坐熏仪的低频脉冲仪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远红外线坐熏仪的低频脉冲仪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包括后背I和座面2,所述座面2开有孔,且座面2下方为熏蒸腔3,所述后背I和熏蒸腔3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红外线灯4,图I中只显示了设置在后背I上的远红外线灯,设置在熏蒸腔底面的远红外线灯未显示,所述坐熏仪还包括与远红外线灯4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可以设置在后背上,也可以设置在座面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面板5设置在了座面2—侧,方便使用人员手动控制调节。参见图2所示,为熏蒸腔3的俯视结构图,为了方便放置盛放有中药的盆或者其他装置,在熏蒸腔3内还设置有开有网孔的隔板6,所述隔板6设置于熏蒸腔底面的远红外线灯的上方。所述的隔板6优选采用散热性好的陶瓷板。当然也可以采用金属板实现。由于设置于熏蒸腔3底面的远红外线灯只能向上照射,为了方便在使用时可以照射到人体的会阴部,所述的熏蒸腔3的前壁还设置有远红外线灯4,如图2所示,该远红外线灯与第一控制面板5连接。第一控制面板5可以控制远红外线灯的照射强度,以达到不同的照射效果。优选在后背I开有用于设置远红外线灯的凹槽。而且,为了防止人体往后背椅时直接接触远红外线灯,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述的凹槽外侧设置有防护网(图I中可以看到防护网的网状面),可以有效防止人体直接接触远红外线灯。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还包括低频脉冲仪7,如图3所示,所述座面2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低频脉冲仪7的第二控制面板9,所述的低频脉冲仪7通过电线与第二控制面板9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面板9通过控制低频脉冲仪7的工作频率,以达到作用于人体的不同效果,其中,低频脉冲仪7可以设计成腹带的形式,包括电极片8,以及低频脉冲仪7的两端开有通孔10,用于穿过绑带,将其绑于人体腹部。如图4所示,是低频脉冲仪7的另外一种设计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极片8的个数和形式不受本实施例所限制。为了使用者坐在仪器上舒适,所述的座面2上优选设置有座圈11,其中,座圈11扣在座面2上,方便取下,也可以铰接在座面2上。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背和座面,所述座面开有孔,且座面下方为熏蒸腔,所述后背和熏蒸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红外线灯,所述坐熏仪还包括与远红外线灯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置在后背或者座面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熏蒸腔的前壁设置有一个与第一控制面板连接的远红外线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开有用于设置远红外线灯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外侧设置有防护网。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还包括低频脉冲仪,所述座面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低频脉冲仪的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的低频脉冲仪通过电线与第二控制面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面上设置有座圈。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在熏蒸腔内还设置有开有网孔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熏蒸腔底面的远红外线灯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为陶瓷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包括后背和座面,所述座面开有孔,且座面下方为熏蒸腔,所述后背和熏蒸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红外线灯,所述坐熏仪还包括与远红外线灯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置在后背或者座面的一侧。本技术的远红外线坐熏仪具有座面和后背,且分别在座面下方、后背上设置远红外线灯,使用时臀部和后背均可得到远红外线灯的照射,具有较好的理疗效果,通过在熏蒸腔内设置隔板,方便将中药盆置于上边,可以同时进行熏蒸理疗,使用安全、方便。文档编号A61N1/32GK202526537SQ20122008689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刘玉华, 王荣军 申请人: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线坐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背和座面,所述座面开有孔,且座面下方为熏蒸腔,所述后背和熏蒸腔的底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红外线灯,所述坐熏仪还包括与远红外线灯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置在后背或者座面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华王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玉华王荣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