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四组份离子共掺杂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578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0:59
一种N2+,N=Ca2+,Mg2+,Al3+,Si4+阳离子及F-阴离子共掺杂的石榴石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化学计量式为Li5+x+2y+z-mLa3-xNxAlySizM2-y-zO12-mFm,N=Ca,Mg,M=Nb,Ta其中:x=0.1-0.5;y=0.1-0.2;z=0.1-0.2;m=0.1-0.3;将Li2CO3∶La2O3∶NO(Ca,Mg)∶Al2O3∶SiO2∶M2O5(M=Nb,Ta)∶Li2F为2.25-2.9∶1.25-1.45∶0.1-0.5∶0.05-0.1∶0.1-0.2∶0.8-0.9∶0.1-0.3(摩尔比)的比例均匀混合,经过球磨、压制、烧结而成;能够获得大于10-4S/cm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重量能量比高、电压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绝对优点,在全球移动电源市场拥有逾300亿美元/年份额并远超过其他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是最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化学电源[吴宇平,万春荣,姜长印,锂离子二次电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目前国内外锂离子二次电池大部分采用的是液态电解质,液态锂离子电池具有一些不利因素,如液态有机电解质可能泄露,在过高的温度下发生爆炸从而造成安全事故,无法应用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普遍存在循环容量衰减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电极活性物质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反应而逐步失效[Z. R. Zhang, Z. L. Gong, and Y. Yang, J. Phys. Chem. B, 108, 2004, 17546.]。而全固态电池安全性高、基本没有循环容量衰减,固体电解质还起到了隔膜的作用,简化了电池的结构;此外,由于无需隔绝空气,也简化了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要求,电池的外形设计也更加方便、灵活[温兆银,朱修剑,许晓雄等,全固态二次电池的研究,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载流子在固态电解质中的迁移速率往往远远小于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及正极材料中的离子扩散速率而成为整个电极反应动力学中的速率控制步骤,因此研制具有较高锂离子电导率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是构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所在。另外要研发具有实用意义的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同时要求其能够在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二氧化碳和水分稳定),为了使组成的全固态电池能够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而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也希望固态电解质能对金属锂稳定并具有较高的分解电压。从目前已有报导的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来看LLT0(Li,La)TiO3固态电解质具有很高的晶内电导率(在10_3S/cm左右)及比较高的常温总电导率(10_4S/cm-10_5S/cm),但是LLTO分解电压低,无法构成放电电压3. 7V以上全固态电池并且对金属锂负极不稳定;具有NASIC0N型多晶的LiM2 (PO4) 3 (M = Ti,Ge, Zr)是由四面体PO4和八面体MO6共同组成的网架结构,产生了结构上的空穴及可填充的配位,使得可以调控大量的Li离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锂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通过异价离子的取代,在结构中引入空穴或填隙锂离子可进一步提高离子导电性[Xiaoxiong Xu, Zhaoyin Wen, ZhonghuaGu, et al. , Solid State Ionics, 171, 2004,207-212.]。如林祖鑲、李世椿等[林祖鑲,李世椿,硅酸盐学报,9 (3),1981,253-257.]发现的 Li1+xTi2_xGaxP3012,Li1+2xTi2_xMgxP3012,Li 1+xGe2_xCrxP3O12, Li1+xGe2_xAlxP3012,Li1+xTi2_xInxP3O12等体系或其他如Li l+2x+2yAlx MgyTi2-x-ySixP3_x012,Li1+x+yAlxTi2_xSiyP3_y012,Li1+xAlxTi2_xP3012 等体系均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但这些体系的常温锂离子电导率通常在10-4S/Cm-1(T6S/cm之间,还不能很好满足非薄膜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电导率的要求。另外NASIC0N体系同样对金属锂负极不稳定。w. Weppner等在2003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石槽石结构的固体电解质 Li5La3M2O12 (M = Nb, Ta) (Thangadurai, V. , H. Kaack, et al.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Ceramic Society, 86 (3) 2003,437-440.),这种固体电解质对金属锂负极甚至是熔融金属锂都非常稳定,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极具有应用价值的固态电解质。然而纯Li5La具O12 (M =Nb, Ta)的常温电导率只有10_6S/cm左右。W. W印pner等在2006年又报道了 K+,In3+单离子惨杂的 Li5La3M2O12 (M = Nb, Ta) (Thangadurai, V. and ff. ffeppner, Journal of Solid StateChemistry 179 (4),2006,974-984.)。将常温离子电导率提高到了 10_5S/cm数量级。但是还不能很好满足非薄膜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电导率的要求。离子掺杂是提高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电导率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掺杂离子与基体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掺杂离子的大小、电子结构、电负性等特性都对母体的离子导电能力有很大影响,而且不同的掺杂离子之间会有互相作用,是促进锂离子迁移还是抑制锂离子迁移以及促进和抑制的程度都会随着掺入的离子种类及浓度有非常大的差异。原则上掺杂离子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传输瓶颈与Li+半径大小匹配,Li+与骨架离子键合力弱、空位浓度与Li+浓度的比例适中三个条件。该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机理也尚未完全被研究人员弄清楚。因此进一步研究掺杂离子的种类及含量对开发高锂离子电导率的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
技术介绍
而提供的一种N2+,N = Ca2+,Mg2+,Al3+,Si4+阳离子及F_阴离子共掺杂的石榴石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Li5La3M2O12, M = Nb, Ta。首先通过N2+取代La3+,Al3+,Si4+取代M5+的方式低价离子取代高价离子产生额外的填隙锂离子,增加晶格中迁移锂离子的数量;同时N2+的离子半径小于La3+,Al3+,Si4+离子半径小于M5+离子半径,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La-O八面体和M-O八面体产生一定的收缩畸变,适度扩张锂离子的迁移通道截面,从而提高锂离子电导率;F_部分取代02_,F—与02_半径接近,但电负性强,晶格收缩,进一步增大锂离子迁移通道截面,提高锂离子迁移速率。这些协同作用使得该固体电解质的常温离子电导率超过10_4S/Cm,更加接近液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达到,该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锂离子电导率超过KT4S/cm 的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其化学计量式为 Li5+x+2y+z_mLa3_xNxAlySizM2_y_z012_mFm,N = Ca,Mg,M =Nb, Ta 其中x = O. 1-0. 5 ;y = O. 1-0. 2 ;z = O. 1-0. 2 ;m = O. 1-0. 3。在该技术方案中,将Li2CO3 La2O3 NO (Ca, Mg) Al2O3 SiO2 M2O5 (M = Nb,Ta) Li2F 为 2. 25-2. 9 I. 25-1. 45 O. 1-0. 5 O. 05-0. I O. 1-0. 2 O. 8-0. 9 O. 1-0. 3(摩尔比)的比例均匀混合,加入2% -9%的95%乙醇,在球磨机中以200-400转/分钟的转速球磨10-20小时,球磨结束后在60°C -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N2+,N=Ca2+,Mg2+,Al3+,Si4+阳离子及F?阴离子共掺杂的石榴石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化学计量式为Li5+x+2y+z?mLa3?xNxAlySizM2?y?zO12?mFm,N=Ca,Mg,M=Nb,Ta其中:x=0.1?0.5;y=0.1?0.2;z=0.1?0.2;m=0.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2+,N = Ca2+,Mg2+,Al3+,Si4+阳离子及F_阴离子共掺杂的石榴石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化学计量式为 Li5+x+2y+z_mLa3_xNxAlySizM2_y_z012_mFm,N = Ca,Mg,M = Nb, Ta其中x = O. 1-0. 5 ;y = O. 1-0. 2 ;z = O. 1-0. 2 ;m = O. 1-0. 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将Li2CO3 La2O3 NO (C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淼杨天赐舒杰程亮亮冯琳任元龙郑卫东高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