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570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阴极层、阳极导电层,以及夹在所述阴极层与所述阳极导电层之间的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磷光发光层和荧光发光层;该磷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和该荧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荧光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内连接层。该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由下至上依次形成阳极导电层、有机层和阴极层;所述有机层包括磷光发光层和荧光发光层;该磷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和该荧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荧光发光层之间设置复合内连接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可以提高发光效率以及保证色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自从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被提出以来,因其在照明与显示领域广阔的应用潜力,WOLEDs的研究已成为有机发光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及理论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以往的器件制备中大多采用荧光发光材料,而荧光发光材料中最多只有25%的激子(单线态)参与发光,从而限制了整个器件效率的提高,为了突破这一限制,通常引入单 线态和三线态均参与发光的磷光材料,由于具有重原子偶合效应,内部量子效率理论值可以达到100%。由于蓝光磷光材料能隙大,选择合适的宽能隙主体材料比较难,更增加了获得高效蓝色磷光发射的难度。到目前为止,蓝色磷光材料在色纯度相对比较薄弱以及寿命稳定性方面离实用化还有一定距离。而相比之下蓝色荧光材料的应用却比较普遍,部分地选用蓝色突光材料制作白光器件成为一种可能的方案。现有的蓝色荧光与绿色、红色磷光共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设计单一内连接层巧妙利用三重态激发子,外部量子效率达到18. 7%,不足在于其色坐标明显偏黄,且器件结构相对复杂。通常来说,突光发光相对于磷光发光还是偏弱,磷光与突光的结构如何匹配,才能在光色CIE接近等能点(0. 33,0. 33)与效率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依旧是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提高发光效率以及保证色稳定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阴极层、阳极导电层,以及夹在所述阴极层与所述阳极导电层之间的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磷光发光层和突光发光层;该磷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和该突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突光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内连接层。实施时,所述磷光发光层为黄色磷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之下;所述荧光发光层为蓝色荧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之上。实施时,所述黄色磷光发光层由红色磷光层与绿色磷光层组合构成。实施时,该有机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导电层和所述黄光磷光发光层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蓝光荧光发光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包含至少由双极性有机传输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的辅助过渡层。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还包含由双极性有机传输材料或单一极性传输材料构成的辅助过渡层。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型材料的单层结构。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包含由下而上排列的双极性型连接层和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双极性型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所述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 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包含由下而上排列的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和双极性型连接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双极性型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所述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包含由下而上排列的双极性型连接层、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和双极性型连接层的三层结构;所述双极性型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所述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实施时,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包含由下而上排列的双极性型连接层、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和单一极性传输层的三层结构;所述双极性型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所述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由下至上依次形成阳极导电层、有机层和阴极层;所述有机层包括磷光发光层和突光发光层;该磷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和该突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突光发光层之间设置复合内连接层。实施时,所述磷光发光层为黄色磷光发光层,所述突光发光层是蓝色突光发光层;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荧光发光层之间设置复合内连接层步骤包括在阴极层和阳极导电层之间由下至上依次形成黄色磷光发光层、复合内连接层和蓝色荧光发光层。实施时,该有机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在黄色磷光发光层和阳极导电层之间设置空穴传输层;在蓝色突光发光层和阴极层之间设置电子传输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在由上至下排列的阴极层和阳极导电层之间设置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磷光发光层和突光发光层,并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突光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内连接层,该复合内连接层可有效地调制载流子及单重态与三重态激子的传输,平衡了载流子及单重态与三重态激子在不同发光层间的分布,从而调整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保证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例I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例3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例4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例5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实施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透明基片I、阳极导电层2、空穴传输层3、黄色磷光发光层4、复合内连接层5、蓝色突光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和阴极层8,其中,所述透明基片1,可以是玻璃或柔性基片,柔性基片可以采用聚酯类、聚酰亚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所述阳极导电层2可以采用无机材料或有机导电聚合物,无机材料一般为氧化铟锡(ITO)、掺铝氧化锌(ZAO)等金属氧化物,优选IT0,有机导电聚合物优选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0T/PSS)、聚苯胺(PANI)中的一种材料;所述空穴传输层3采用空穴传输能力较强的P-型有机半导体,一般为三苯胺类化合物,如 N,N,-二苯基-N,N’-(l-萘基)-1,I’-联苯-4,4’-二胺(NPB)、N,N,-二苯基-N,N,-二 (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丁卩0)、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TDATA)等材料中的一种,优选NPB ;所述黄色磷光发光层4米用的磷光掺杂剂如二 [2- (4-三兀胺-丁基苯基)苯并thiazolato-N, C2’]铱(乙酰丙酮化合物)(t_bt)2Ir (acac), 二(2_(2_ 氟苯基)_1,3_ 苯并噻唑-N,C2’]铱(乙酰丙酮化合物)(f_bt)2Ir (acac)等材料中的一种,优选(t_bt)2Ir(acac),掺杂浓度29TlO%,优选为7%,主体可选用电子传输型主体如4,7_ 二苯基_1,10-菲罗啉(Bphen),也可选用空穴传输型主体如NPB,还可选用电子空穴混合型主体如空穴型的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掺杂电子型的1,3-双(三苯基硅)苯(UGH3)混合主体等,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NPB,膜层厚度为l(T30nm,本专利技术优选为15nm ;所述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层、阳极导电层,以及夹在所述阴极层与所述阳极导电层之间的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磷光发光层和荧光发光层;该磷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和该荧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荧光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内连接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层、阳极导电层,以及夹在所述阴极层与所述阳极导电层之间的有机层; 该有机层包括磷光发光层和突光发光层; 该磷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和该突光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 在该磷光发光层和该突光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内连接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磷光发光层为黄色磷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之下; 所述荧光发光层为蓝色荧光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之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色磷光发光层由红色磷光层与绿色磷光层组合构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 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导电层和所述黄光磷光发光层之间; 所述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蓝光荧光发光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包含至少由双极性有机传输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的辅助过渡层。6.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还包含由双极性有机传输材料或单一极性传输材料构成的辅助过渡层。7.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型材料的单层结构。8.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连接层的结构为包含由下而上排列的双极性型连接层和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的双层结构; 所述双极性型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 所述双极性型掺杂连接层由双极性传输型材料掺杂单一极性传输型材料构成。9.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儒晖于军胜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