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工作辊的输出侧冷却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41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机工作辊1、2的冷却装置,其改进在于:在夹层式配置中,在形成导流缝隙21的情况下,在冷却水上导板9的上方设有一块盖板20,缝隙21在其靠近工作辊1的那端与一个冷却水抽吸机构30相连。在冷却水下导板10下方,伸入在带刮板12的导板和下工作辊2表面区之间形成的导流角区24中地设有至少一根吸管35,此吸管与一个冷却水抽吸机构31相连。(*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机工作辊的冷却装置,它在喷嘴梁中为各工作辊配设了具有喷嘴的冷却水管路,所述冷却装置还具有冷却水输入装置或受热冷却水的排出装置以及在上工作辊的配置中相对轧件表面成锐角地设置的且具有配属于上工作辊的前侧刮板的冷却水导板、紧接在轧件平面下方的且具有配属于下工作辊的刮板的近似平行的冷却水导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与之有关的工作辊冷却方法。工作辊冷却装置和工作辊冷却方法是公知的。在这里,通常采用输入侧冷却方式和输出侧冷却方式。尽管其设备技术成本比较高,但工作辊的输入侧冷却方式效果不强。有效的冷却工作辊的要求是应其与轧制工艺有关的任务而产生的。确切地讲,所述任务就是-防止明显地超过温度极限以保持工作辊的机械性能;-限制在工作辊中的热应力并防止轧辊断裂;-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工作辊表面上的热裂纹;-积极地影响工作辊的氧化膜,特别是在轧制铬钢时。热量主要是在工作辊于辊缝处与轧件接触时产生的,并且它通过在轧件塑性变形时散发的变形热、在轧件和轧辊之间产生的摩擦热以及在工作辊和支承辊间的接触区内形成的摩擦热以及通过在输入侧区域和输出侧区域内的辐射热而得到增加。为了实现轧辊的充分冷却,输出侧冷却效果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必须在离开辊缝后尽早地从轧辊表面区域中吸走引入的热量,以便尽可能广泛和有效地避免热量渗入轧辊深层。DE3616070A1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水导板的轧机轧辊冷却装置,所述导板分别具有一个沿轧辊切向的曲面且它设置在各自轧辊的附近。所述冷却装置还具有一个用于将冷却水输入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输入分配器、一个用于将由冷却水输入分配器输入的冷却水从冷却水管路中排出的排水分配器、一个用于固定冷却水导板和根据轧辊直径来改变导板曲率的曲率调节机构的支承件,其中冷却水管路由冷却水导板和轧辊限定。导板厚度从边缘起沿切向向导板中心递增。在轧辊直径变化时,利用所述曲率调节机构使导板和轧辊之间的空间保持在所需的尺寸内,从而使轧辊受到充分冷却。在这种装置中出现了冷却水强制引导机构,其形状对应于轧辊圆周面,从而与轧辊保持不变距离地在冷却水引导机构和轧辊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在压力下通过此空间输送冷却水,由此可以获得约四倍于常见的热传递系数的平均热传递系数。此公知装置要求很高的技术开支。另外,难于触及地设置所述曲率调节机构且间歇地调节曲率要求大量看护工作。还由于迫使冷却剂沿辊面局部进入一条窄缝,所以它在流经所述窄缝时吸收热量,但它同等程度地失去了冷却强度。公开号为01091903A的日本公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具有带刮板的上、下冷却水导板的工作辊输出侧冷却装置,所述导板在其靠近工作辊的那端具有一个用于冷却水/气混合物的喷嘴。由于将水雾喷入了工作辊和轧件之间的尖形深入的输出侧角区,所以可以获得充分的工作辊冷却效果并同时减少用水量。公开号为01057908A的日本公开说明书描述了一种安装在冷却水导板前侧的水雾喷嘴以及一个上冷却水喷嘴和一个下冷却水喷嘴。利用该装置可以防止在工作辊表面形成裂纹。公开号为06339712A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描述了一种具有三重式叠置或对置的且配有喷嘴的冷却水管路以及一块带端侧刮板机构的冷却水上导板和一块带端侧刮板机构的冷却水下导板的工作辊输出侧冷却装置。上导板与上轧辊间隔地配有一个与辊轴向平行的且具有用于待排出冷却水的孔的管路,所述管路构成了一个两端开口的冷却水流出管路。另外,受热冷却水同样从工作辊中央区流向两侧。但由于在此装置中的受热冷却水只利用自然压差并通过较窄的管路横截面而从中央流向两侧,所以排流能力较差且不能随意加强排流能力。另外,在冷却水上导板和一个上工作辊的下区域之间的水平面大致位于排流管路的输入孔高度上。在这样的结构中,施加负压只能造成抽吸空气,而不能大量地抽走液体。另外,此装置不能在排流管路的不同区域内(在与辊轴向平行的方向上)提供不同的液体抽吸量且由此不能对形成预定热凸度进行控制。在这里没有设置一个用于下工作辊的待排放冷却水的排流机构。基于这样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进一步设计上述类型的轧机工作辊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并作了改进,而克服了困难和技术限制,特别是使输出侧冷却对工作辊热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化并可以尽早地吸去轧辊表面热量以便尽可能地抑制热量渗入工作辊深层。另外,由于分区域地排出冷却水,从而对沿轧辊轴分区域地形成热凸度进行了控制。为解决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在前述类型的轧机工作辊冷却装置中建议-用夹层式配置,在形成导流缝隙的情况下,在冷却水上导板上设有一块盖板,所述缝隙在其靠近工作辊的那端与一个冷却水抽吸机构相连;-在冷却水下导板下方,伸入在带刮板的导板和下工作辊表面区之间形成的导流角区中地设有至少一个吸管,此吸管与一个冷却水抽吸机构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由于形成了导流缝隙且其与一个上工作辊的冷却水高效抽吸机构相连以及由于将吸管布置在于冷却水下导板和下工作辊的一个表面区之间产生的导流角区域内以及其与一个高效冷却水抽吸机构相连,从而保证了通过一个借助负压而人工提高的压差而明显地使冷却废水排放条件最佳化。特此产生了这样的可能性,如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排流机构与高效泵抽吸侧相连而在其它限制内控制冷却水的排放。由此还可以出现这样一种有利可行方案,即通过在轧辊输出侧强制排出冷却废水而加强了冷却水排放,从而可以省去输入侧工作辊冷却布局,因此造成显著的成本节约或获得空间以便在工作辊输入侧采用新技术如辊缝润滑、在线研磨系统、测量系统等。在本专利技术另一些有利设计方案中为本专利技术装置设置了这样的措施导流缝隙通过纵向壁被分成至少三个即侧-中-侧平行槽区,给每个槽区分配了一个预定的轴向延伸段和一个独立的冷却水抽吸机构。另外,可以在预定限度内发挥对工作辊冷却作用(沿所示轴向)的影响,以便如希望的那样控制热凸度。一种用于在输出侧冷却上述类型的轧机工作辊的冷却方法的特点在于,在工作辊输出侧且一方面在缝隙抽吸区前的输入区域内而另一方面在位于下工作辊和附属的冷却水导板之间的角区内,通过用一个上冷却水抽吸机构和一个下冷却水抽吸机构施加真空地抽出与工作辊进行完热交换后生成的水。另外,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规定了,冷却水抽吸机构在工作辊的轴向延伸段上被分成若干抽吸区域且给这些区域指派了不同的抽吸功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在对附图示意地示出的实施例的后续描述中给出了。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在输出侧冷却轧机工作辊的装置的侧视图和局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输出侧冷却轧机工作辊的装置的侧视图和局剖视图。如图1所示的、在输出侧冷却一个未进一步画出的轧机15的工作辊1、2的装置在高度可调的喷嘴梁中为各工作辊配置了一个配有喷嘴3、4的冷却水管路7、8。此装置具有冷却水输入装置5、6。在此结构中未设置用于有秩序地输出受热冷却水的装置。轧制线由虚线X-X表示。在上工作辊1的配置中,与轧件表面成锐角地装设了一块具有压靠工作辊1的前侧刮板11的冷却水导板9。同样紧接在轧制件平面X-X下方设置了一块具有压靠在下工作辊2上的刮板12的且近似水平的冷却水导板10。冷却水上导板9在其远离工作辊1的那端支承在万向铰接头17上并被一个施力机构如一个与刮板11相连的气压缸13在预定力作用下近似切向地压在上工作辊1上。冷却水下导板10在其远离工作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工作辊(1,2)的冷却装置,此冷却装置在一个喷嘴梁中为各工作辊配备了具有喷嘴(3,4)的冷却水管路(7,8)并且此冷却装置还具有冷却水输入装置或受热冷却水的排出装置以及在上工作辊(1)的配置中相对轧件表面成锐角地设置的且具有配属于工作辊(1)的前侧刮板(11)的冷却水导板(9)、紧接在轧件平面(X-X)下方的且具有配属于下工作辊(2)的刮板(12)的近似平行的冷却水导板(10),其特征在于, -用夹层式配置,在形成导流缝隙(21)的情况下,在冷却水上导板(9)上方设置一块盖板(20),所述缝隙(21)在其靠近工作辊(1)的那端与一个冷却水抽吸机构(30)相连; -在冷却水下导板(10)的下方,以伸入在带刮板(12)的导板和下工作辊(2)表面区之间形成的导流角区(24)方式设有至少一根吸管(35),此吸管与一个冷却水抽吸机构(3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阿梅纳特M布劳恩
申请(专利权)人:SMS舒路曼斯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