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作翼上自带弹性圈锁扣的自锁托槽,包括一托槽底板以及设置在托槽底板的唇颊面的工作翼,工作翼包括与托槽底板连接的基座,基座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槽沟,所有槽沟在一条槽沟轴线上;基座被槽沟轴线分为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座顶部设置一弹性圈锁扣,弹性圈锁扣包括弹片和自由端,弹片一端与第一基座固定,另一端连接自由端,弹片为具有弹性的弯曲片,自由端悬于工作翼的唇颊面上方;自由端上设置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卡片和挡片,当弹片为松弛状态时,卡片、挡片和槽沟共同构成弓丝槽。卡片和挡片同时、同步移动,即同时实现关闭弓丝出入口和将弓丝限制在弓丝槽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牙科正畸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翼上自带弹性圈锁扣的自锁托槽。
技术介绍
正畸治疗是牙科领域的一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分支学科,主要是针对牙齿、颌骨、面部畸形进行矫治,通过在口腔内部固定正畸矫治器来逐渐恢复患者的正常咬合功能。托槽是正畸矫治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粘接于前牙、尖牙、前磨牙上,正畸治疗通过将矫治弓丝安装在托槽的槽沟内,引导错位的牙齿移动到理想的位置。传统的托槽采用结扎丝或弹性橡皮圈结扎的方式将弓丝固定于槽沟内,但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临床操作费时不便、摩擦力大、舒适程度差等缺点。近年来,自锁托槽(self-ligating bracket)矫治系统的出现为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引入了新的方法。自锁托槽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托槽的自锁结构替代传统结扎丝(圈)对弓丝进行结扎,减小了正畸矫治器内部的摩擦力,使矫治效率显著增加,是一种快速、舒适、安全的固定矫正装置。目前,自锁托槽相对于传统托槽具有低摩擦力、减少支抗丧失、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患者对疼痛反应轻等方面的独特优点,且自锁托槽啮合稳定、小巧美观,患者戴用舒适、易于清洁,椅旁时间缩短、复诊间隔延长,矫治效率高、疗程较短。使得自锁托槽得到越来越多正畸医生的认识和肯定。常见的自锁托槽为滑道式结构(a passive slide)或锁扣装置式结构(a springclip)。滑道式托槽在槽沟两侧设置滑盖,将弓丝纳入后推动滑盖形成一个坚实的、弓丝可 自由移动的封闭管道,又称被动型自锁托槽(passive self-ligating bracket)。锁扣装置式托槽内置高弹性锁扣装置,关闭后产生的弹性压力可在需要时作用于弓丝,提供持续轻柔的正畸力,又称主动型自锁托槽(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由于自锁托槽的自锁装置多位于托槽金属表面,方便用工具或指尖开关,结扎过程更为简便。目前多数自锁托槽本身具有一定的设计缺陷,其滑盖或锁扣装置容易在某些意外因素影响下打开,如果滑盖或锁扣装置意外打开会失去槽沟对弓丝的控制,影响治疗效果,反倒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且由于自锁托槽的结构比较复杂,一些外力(包括咀嚼力)以及医师的不正确操作均可能造成自锁托槽的损坏,从而导致滑盖或者锁扣装置无法打开及关闭,严重时甚至造成自锁托槽报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治疗成本。再次,自锁托槽的自锁装置通常占据牙面上较大空间,使得自锁托槽的厚度较大,咀嚼时可能脱落,因此对依从性较差的儿童和深覆牙合患者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同时由于自锁托槽的工作翼短小圆钝,在添加结扎附件时固位较不便、易滑脱,而且在置入弓丝和取出弓丝的过程中,自锁托槽和传统的双翼托槽相比具有极大的不舒适性,常常引起患者的疼痛。除此之外,在使用弯曲的不锈钢方丝调整个别牙齿时,弓丝就位较困难而无法关闭滑盖或锁扣装置,这些都限制了传统精细调整方式的使用。中国专利形状记忆自锁正畸托槽(专利号200580028504. 3,申请日2005. 07.01)公开了一种工作翼的一部分是可屈服的自锁托槽,其中自锁托槽上设有托槽底板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工作翼,工作翼包括与托槽底板连接的基座,以及由基座顶部中央向下凹陷形成的槽沟,槽沟用于容纳弓丝。槽沟的两侧壁上部向对侧伸出,形成向槽沟上方相向延伸的凸缘。槽沟两侧壁具有一定的屈服性,当槽沟两侧壁为松弛状态时,两凸缘的端部相接或近似相接,从而将槽沟锁闭;当槽沟两侧壁相对移动变形时,两凸缘的端部之间出现弓丝入口,可通过该弓丝入口将弓丝置入或移出槽沟。由于该专利中工作翼的槽沟两侧壁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移动和变形时,才能打开弓丝入口,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医生需要在槽沟的两侧壁上施加足够的力,才能完成弓丝进入或移出托槽槽沟的程序,使得病人疼痛程度较高。而且槽沟两侧壁也容易在外力影响下(例如在弓丝的作用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减弱了槽沟对于弓丝的控制,对矫治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槽沟两侧壁能够受力相对移动,因而具有较高的弓丝从槽沟中意外脱出的风险。美国专利正畸托槽(公开号为US2011/0059414A1,优先权日2008.03. 14)公开 了一种自锁托槽,自槽沟的两侧壁顶部(自锁托槽的唇颊面)向槽沟底部延伸的的具有弹性的片状自锁部件,片状自锁部件与槽沟的侧壁之间有一剖面为楔形的狭槽。由于狭槽的存在,片状自锁部件可相对槽沟的侧壁发生弹性形变,即片状部件在外力下可变形,弓丝通过两片状部件的自由端之间的空间被挤压进入槽沟,继而片状部件恢复初始形状,其自由端作为限位部件可对于槽沟中的弓丝起到固位作用。由于该专利中利用槽沟的两侧壁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一个或二个片状自锁部件,并利用该片状自锁部件在其下方的狭槽范围内的弹性形变来实现托槽的自锁功能,因此该片状自锁部件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大尺寸弓丝(如丝径为O. 021英寸X0. 025英寸的弓丝)难以入槽等问题。并且由于该片状自锁部件在置入弓丝的过程中相对于槽沟的侧壁的弯折变形,片状自锁部件与槽沟侧壁顶部的连接部位应力集中,因此连接部位较容易产生永久变形或者断裂,即连接部位易在反复弯折后变形或断裂,使托槽丧失自锁功能以及对于弓丝的控制。另外,临床实践中正畸医生经常需要将已经置入槽沟内的弓丝取出,重新调整后再置入托槽槽沟中,而该专利未考虑到如何方便的将弓丝取出的问题,致使取丝的操作繁琐不便,并且所需力量较大,容易引起病人不适以及自锁部件的变形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精确控制弓丝出入口的开、闭,将弓丝有效限制在弓丝槽中,且医师只需一个动作,即可实现控制弓丝出入口和限制弓丝等多个效果,具有功能集成化、结构简单、患者佩戴舒适度高等特点的工作翼上自带弹性圈锁扣的自锁托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锁托槽,包括一托槽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托槽底板的唇颊面的工作翼,所述工作翼包括与托槽底板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槽沟,所有所述槽沟在一条槽沟轴线上;所述基座被所述槽沟轴线分为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顶部设置一弹性圈锁扣,所述弹性圈锁扣包括弹片和自由端,所述弹片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另一端连接自由端,所述弹片为具有弹性的弯曲片,所述自由端悬于所述工作翼的唇颊面上方;所述自由端上设置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卡片和挡片,当所述弹片为松弛状态时,所述卡片、挡片和槽沟共同构成弓丝槽。当所述弹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所述内部空间足够容纳所述挡片。当所述弹片为松弛状态时,所述卡片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基座上的槽沟的沟壁相接或仅留狭小缝隙,所述挡片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相接或仅留狭小缝隙。所述狭小缝隙小于O. 3mm。所述卡片与挡片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近似直角。 所述卡片末端与所述第一基座上部通过--扣结构可临时锁止。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卡片末端边缘的具有锥度的凸边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槽沟的沟壁顶部上的卡块。所述自由端向所述弹片的内侧面伸出一用于限制所述弹片形变程度的支片。所述支片的唇颊侧上设置一操作孔,所述弹片上与所述操作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一操作窗。所述工作翼和弹性圈锁扣由弹性金属制成。所述弹性金属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钛基合金、钴铬合金或不锈钢。所述托槽底板、工作翼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托槽,包括一托槽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托槽底板的唇颊面的工作翼,所述工作翼包括与托槽底板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槽沟,所有所述槽沟在一条槽沟轴线上;所述基座被所述槽沟轴线分为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顶部设置一弹性圈锁扣,所述弹性圈锁扣包括弹片和自由端,所述弹片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另一端连接自由端,所述弹片为具有弹性的弯曲片,所述自由端悬于所述工作翼的唇颊面上方;所述自由端上设置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卡片和挡片,当所述弹片为松弛状态时,所述卡片、挡片和槽沟共同构成弓丝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兵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圣玛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