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将绒线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本发明专利技术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能够通过简单改变绒线的交织规律,从而达到类似提花的效果,生产简单可行,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现有的地毯为增强装饰效果,需要有多种颜色和图案进行组合,通常需要达到这 种效果就需要进行提花或染色、印花等工艺操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通过简单改变绒线的交织规律,从而达到类似提花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所述地毯包括底布和若干绒线,所述若干绒线在底布上沿经向交织后在底布上形成多个交织点,并在底布的至少一面形成绒毛或线圈, 具体步骤包括(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将绒线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针距为9c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的距离范围为6_12c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钩针和底布的距离范围为lcm_4c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00 )和步骤(400 )中重复步骤(200 )的次数相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织针通过凸轮驱动系统驱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织针通过电机驱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绒线包括第一绒线和第二绒线,所述第一绒线和第二绒线相间的穿于所述织针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绒线和第二绒线的颜色不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绒线和第二绒线的染色性能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能够通过简单改变绒线的交织规律,从而达到类似提花的效果,生产简单可行,效率高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所织造而成的地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地毯的仰视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所织造而成的地毯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地毪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地毯包括底布和若干绒线,所述若干绒线在底布上沿经向交织后在底布上形成多个交织点,并在底布的至少一面形成绒毛或线圈, 具体步骤包括 (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所述钩针和底布的优选距离范围为lcm-4cm,将绒线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 (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优选的距离范围为6-12cm,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 (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其中针距优选为9cm ; (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优选地,所述织针的运动可通过凸轮驱动系统驱动也可通过电机驱动。实施例一 织造地毯,具体步骤为 (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将颜色不同的第一绒线和第二绒线一个间隔一个地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 (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重复步骤(200) —次; (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 —次。所织成的地毯半成品再经过割绒处理得到如图I和图2所示的绒毛提花地毯,所述绒毛提花地毯包括底布10、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所述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在底布10上延经向交织,所述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在底布10上形成若干交织点,并在交织点处形成绒毛30,所述绒毛30主要集中在底布10的一面。所述若干交织点在底布10上呈V状排布,这样两根不同颜色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形成的不同颜色的绒毛30间隔排布,形成类似提花的效果。实施例二 织造地毯,具体步骤为 (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将染色性能不同的第一绒线和第二绒线一个间隔一个地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 (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重复步骤(200)两次; (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两次。所织成的地毯半成品再经过割绒染色处理后得到如图3和图4所示的绒毛提花地 毯,一所述新型绒毛提花地毯,包括底布10、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所述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在底布10上延经向交织,所述第一绒线21和第二绒线22在底布10上形成若干交织点,并在交织点处形成绒毛30,所述绒毛30主要集中在底布10的一面。所述若干交织点在底布10上呈\^/状排布,即所述第一交织点51和第四交织点54在第一经向上,所述第二交织点52和第三交织点53在第二经向上,所述第一经向和第二经向互相平行且于纬向有一定间距。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毯包括底布和若干绒线,所述若干绒线在底布上沿经向交织后在底布上形成多个交织点,并在底布的至少一面形成绒毛或线圈, 具体步骤包括 (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将绒线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 (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 (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 (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距为9c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的距离范围为6-12c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和底布的距离范围为lcm-4c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和步骤(400)中重复步骤(200)的次数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绒毛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绒毛地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毯包括底布和若干绒线,所述若干绒线在底布上沿经向交织后在底布上形成多个交织点,并在底布的至少一面形成绒毛或线圈,具体步骤包括:(100)、将底布固定于织针和钩针之间,将绒线穿于织针上,所述织针位于第一位置;(200)、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下运动穿过底布,将绒线圈套在所述钩针上,所述织针带动绒线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布向纬向移动一个距离,绒线脱离钩针,形成线圈;(300)、将所述织针向径向移动一个针距到达第二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400)、所述织针回到第一位置,至少一次重复步骤(2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洪,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凯鑫地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