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304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6:34
一种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储液器,包括金属管和塑料管,塑料管插装在金属管内,金属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凸部,塑料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凹槽和装配凹槽,凸部插装在装配凹槽内,位于金属管和塑料管之间的密封圈嵌设在装配凹槽内。密封凹槽和装配凹槽分别呈环状。金属管位于塑料管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减小的变径。所述塑料管为工程塑料PBT制成;金属管为铜管件、铁管件或铝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工作噪音低、原材料资源丰富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储液器
技术介绍
常见制冷压缩机的储液器主要由滤网组件、滤网固定件、上壶体、下壶体、壶体内的排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构成;其中,上壶体、下壶体和滤网固定件的材质主要是SPCC冷轧钢板,滤网组件的材质主要是不锈钢网丝和冷轧钢板,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材质是金属管,出气接管的材质主要是Q195钢管。这种结构的储液器也可以称为铁质储液器,该储液器的生产加工共需要3 5道工序焊接完成,因此该储液器的生产效率较低。近来铁矿石的采购成本越来越高,导致铁质储液器的生产成本也将不断提高。铁质储液器也增加了压缩机运转时的噪音和振动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1306568A于2008年11月19日公开了一种金属件与塑料件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金属件与塑料件,该金属件包括锁合槽;该塑料件通过一体成型填充于该锁合槽。金属件包括底面及与侧面,该锁合槽开设于该侧面,该锁合槽为V形,该V形锁合槽具有两个相互连接的壁面,其中一个壁面与底面相连,另一个壁面与该侧面相连,该锁合槽的两个壁面所形成的夹角为50度至70度。该锁合槽包括一个与该底面相连的壁面,该壁面上形成有凹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工作噪音低、原材料资源丰富、适用范围广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储液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管和塑料管,其结构特征是塑料管插装在金属管内,金属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凸部,塑料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凹槽和装配凹槽,凸部插装在装配凹槽内,位于金属管和塑料管之间的密封圈嵌设在装配凹槽内。所述密封凹槽和装配凹槽分别呈环状。所述金属管位于塑料管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减小的变径。所述塑料管为工程塑料PBT制成;金属管为铜管件、铁管件或铝管件。一种储液器,储液器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壶体和下壶体,上壶体上设置有进气管,下壶体上设置有排气管,在由上壶体和下壶体共同围成的储液腔内设置有通过滤网固定件进行固定的滤网组件,储液腔内还设置有带回油孔的导管,该导管的一端开口于滤网组件的下方,导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相通,其特征是进气管和排气管分别为工程塑料PBT制成,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一装配凹槽,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和第二装配凹槽。所述上壶体和下壶体分别为工程塑料PBT制成。[0011 ] 所述导管为工程塑料管。所述进气管和上壶体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下壶体和出气管采用模具一次成型,导管采用模具一次成型,滤网固定件和下壶体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导管和出气管采用振动摩擦工艺焊接为一体,上壶体和下壶体焊接为一体。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压缩机气缸的金属进气管与塑料储液器的排气管采用金属管缩管方式连接,能保证连接处耐6MPa气体压力时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解决连接后密封性和可靠性问题,应用在制冷压缩机的储液器上,可以用塑料储液器来替代原有的铁质储液器由于进气管和上壶体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下壶体和出气管采用模具一次成型,故而减少了焊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由于进气管、上壶体、下壶体、排气管和导管都采用工程塑料PBT制成,故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并降低压缩机工作时噪声以及振动的传递;并且在整个组装过程中,没有采用焊料,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外,通过把铁质储液器换成塑料储液器,简化了通用储 液器的加工工序,增加了原材料的供应渠道,有效地节约了压缩机的生产成本,故而,解决了通用储液器面临的制作成本高、焊接工序复杂、工作噪音大和原材料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工作噪音低、原材料资源丰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的金属管与塑料管连接时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I中的金属管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I中的塑料管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压缩机与储液器装配时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储液器的放大剖视图。图7为储液器中的上壶体和进气管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储液器中的下壶体和出气管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储液器中的上壶体、下壶体以及滤网固定件、滤网组件组装时的示意图。图10为储液器中的导管放大示意图。图中1为进气管,I. I为第一密封凹槽,I. 2为第一装配凹槽,2为上壶体,3为下壶体,4为排气管,4. I为第二密封凹槽,4. 2为第二装配凹槽,5为导管,5. I为回油孔,6为滤网组件,7为滤网固定件,8为储液腔,9为橡胶圈,10为气缸进气管,11为金属管,11. I为凸部,11. 2为变径,12为塑料管,12. I为密封凹槽,12. 2为装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I-图3,本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管11和塑料管12,塑料管12插装在金属管11内,金属管1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部11. 1,塑料管12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2. I和装配凹槽12. 2,凸部11. I插装在装配凹槽12. 2内,位于金属管11和塑料管12之间的密封圈9嵌设在装配凹槽12. 2内。密封凹槽12. I和装配凹槽12. 2分别呈环状。金属管11位于塑料管12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减小的变径11. 2。塑料管12为工程塑料PBT制成;金属管11为铜管件、铁管件或铝管件。参见图4-图10,储液器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壶体2和下壶体3,上壶体2上设置有进气管1,下壶体3上设置有排气管4,在由上壶体2和下壶体3共同围成的储液腔8内设置有通过滤网固定件7进行固定的滤网组件6,储液腔8内还设置有带回油孔5. I的导管5,该导管5的一端开口于滤网组件6的下方,导管5的另一端与排气管4相通,进气管I和排气管4分别为工程塑料PBT制成,进气管I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I. I和第一装配凹槽I. 2,排气管4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4. I和第二装配凹槽4. 2。上壶体2和下壶体3分别为工程塑料PBT制成。导管5为工程塑料管。制作塑料储液器时,进气管I和上壶体2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下壶体3和出气管4采用模具一次成型,导管5采用模具一次成型,滤网固定件7和下壶体3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导管5和出气管4采用振动摩擦工艺焊接为一体,上壶体2和下壶体3采用振动摩擦工艺焊接为一体。塑料储液器的塑料出气管4与压缩机的金属气缸进气管9采用金属管缩管方式方式连接,金属气缸进气管9缩管在出气管4上的第二装配凹槽处,第二密封凹槽处主要放置密封橡胶圈,当金属管缩管后,橡胶圈9能起到耐高压的密封效果;塑料储液器的塑料进气管I采用与前述相同的金属管缩管方式进行处理,此处就不再赘述。塑料储液器通过进气管I吸入冷媒气体,经过滤网组件6过滤后,流入设置储液腔8,该储液腔8可以暂时存储流入的液态冷媒和液态润滑油,可以有效预防液压缩,气态冷媒会直接通过带有回油孔5. I的导管5排入到气缸中。回油孔5. I设置在导管5的根部,储液器中的液态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孔5. I流入压缩机中再次利用,提高润滑油的利用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管(11)和塑料管(12),其特征是塑料管(12)插装在金属管(11)内,金属管(1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部(11.1),塑料管(12)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2.1)和装配凹槽(12.2),凸部(11.1)插装在装配凹槽(12.2)内,位于金属管(11)和塑料管(12)之间的密封圈(9)嵌设在装配凹槽(12.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管(11)和塑料管(12),其特征是塑料管(12)插装在金属管(11)内,金属管(1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部(11. 1),塑料管(12)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2. I)和装配凹槽(12. 2),凸部(11.1)插装在装配凹槽(12.2)内,位于金属管(11)和塑料管(12)之间的密封圈(9)嵌设在装配凹槽(12.2)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凹槽(12.I)和装配凹槽(12. 2)分别呈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管(11)位于塑料管(12)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减小的变径(11.2)。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塑料管(12)为工程塑料PBT制成;金属管(11)为铜管件、鉄管件或铝管件。5.ー种采用如权I所述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连接结构的储液器,储液器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壶体(2)和下壶体(3),上壶体(2)上设置有进气管(1),下壶体(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伟李华明曹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