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290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6:25
本新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它由密封体、耐磨环、密封体附唇口构成,其耐磨环镶入密封体内,在密封体的内侧与耐磨环相接触的上端设有一密封体附唇口,密封体附唇口与密封体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以传统模压式带圆头形蕾形圈与复合式蕾形圈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其结构设计采用双唇结构,缓冲液压的冲击,挡圈减小缸体间隙,从而防止密封挤出沟槽。聚甲醛挡圈设计为内镶式这样可以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出现切根,咬根,黏皮等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矿用液压打压试验中不会出现以上缺陷,且打压次数超过了ISO国家制定标准的两倍,使用寿命延长,为以后产品的质量升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其主要用于煤矿机械中的综采液压支架中液压缸的活塞杆往复运动用密封装置,它主要用于工程机械、煤矿机械等液压支架等系统。二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蕾形圈由Y形夹织物橡胶圈和唇内橡胶圈压制粘合而成的单向实心密封圈,虽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由于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产品强度低,耐磨性差,耐冲击力性差,使用寿命短,严重影响密封件在使用中的密封效果,液压支架中液压缸的导向套和活塞杆之间起的是主密封作用,可靠性、稳定性差,维修更换频次多,严重影响工程机械、煤矿机械等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模压式带圆头形传统蕾形圈在模压过程中产品容易在分模面部位出现错开现象,使之密封件在密封部位失去使用价值,从而造成密封件报废,造成浪费,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错模现象。传统蕾形圈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是独立式聚甲醛挡圈 这样对蕾形圈的根部使用时间长会出现切根,咬根,黏皮等现象的不足之处。三、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模压式带圆头形传统蕾形圈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它由密封体、耐磨环、密封体附唇口构成,其耐磨环镶入密封体内,在密封体的内侧与耐磨环相接触的上端设有一密封体附唇口,密封体附唇口与密封体成为一体。本技术实现以传统模压式带圆头形蕾形圈与复合式蕾形圈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本技术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其结构设计采用双唇结构,缓冲液压的冲击,挡圈减小缸体间隙,从而防止密封挤出沟槽。聚甲醛挡圈设计为内镶式这样可以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出现切根,咬根,黏皮等现象。本技术相对此前的产品结构,其特点是尺寸不受限制,在开模具是不会出现错模现象,多添加一个附唇,使之对聚甲醛挡圈有微量自锁功能。本技术是采用具有高耐磨和高强度性能的聚氨酯材料,可广泛的适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液压缸中。四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半部剖视图。附图2为附图I的横截面图。其中1_密封体,2-耐磨环,3-密封体附唇口。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它由密封体I、耐磨环2、密封体附唇口 3构成,其耐磨环2镶入密封体I内,在密封体I的内侧与耐磨环2相接触的上端设有一密封体附唇口 3,密封体附唇口 3与密封体I成为一体。耐磨环2为内镶式这样可以防止密封圈在使用过程出现切根 ,咬根,黏皮等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它由密封体(1)、耐磨环(2)、密封体附唇口(3)构成,其特征在于:其耐磨环(2)镶入密封体(1)内,在密封体(1)的内侧与耐磨环(2)相接触的上端设有一密封体附唇口(3),密封体附唇口(3)与密封体(1)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平面活塞杆密封圈,它由密封体(I)、耐磨环(2)、密封体附唇口(3)构成,其特征在于其耐磨环⑵镶入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威文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科隆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