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0404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及前支撑杆抗鸟撞装置,可以解决飞机背部外挂物重量大,支撑杆细长比大且前支撑杆需具备抗鸟撞能力等问题,为特种机领域提供了独特的结构形式。飞机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采用五根支撑杆与飞机机体连接,采用前2后3布局,五根支撑杆横截面为等截面对称的近似翼型结构,前支撑杆组采用双层不同材料蒙皮前缘且后缘连接帽形整流片,提高了结构刚度并降低振动。见摘要附图。本装置已经应用特种机等多项重点型号的支撑结构上;为飞机新型机的研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改型设计若干性能优异的、更多更好的专业机种,从而能满足用户更多更新的空勤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具体地说,是关于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五根支撑杆装置及前支撑杆抗鸟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到来,特种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凸显,而用于特种机的外挂物作为天线的载体结构成为飞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外挂物普遍质量、外形偏大,受各种飞行载荷情况复杂,所以对飞机外挂物支撑装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技术是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其支撑杆结构及前支撑杆抗鸟撞装置为我国特种机领域提供了独特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可以解决飞机背部外挂物重量大,支撑杆细长比大且前支撑杆组需具备抗鸟撞能力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飞机背部外挂物7采用五根支撑杆与飞机机体连接,采用前2后3布局。飞机背部外挂物7安装在距飞机水平基准线上4. 5-5. 5米内,前支撑杆组2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接点8及9、前支撑杆组2与飞机机体的下连接点10、11均在同一平面内,前支撑杆组2与机身连接在飞机中央翼3前梁上,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采用固支连接,与机身中央翼3采用铰支连接;前支撑杆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飞机背部外挂物(7)采用五根支撑杆与飞机机体连接,采用前2后3布局;飞机背部外挂物(7)安装在距飞机水平基准线上4.5?5.5米内,前支撑杆组(2)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接点(8、9)、前支撑杆组(2)与飞机机体的下连接点(10、11)均在同一平面内,前支撑杆组(2)与机身连接在飞机中央翼(3)前梁上,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采用固支连接,与机身中央翼(3)采用铰支连接;前支撑杆组(2)的支撑杆之间通过中部横向撑杆(1)连接在一起;后支撑杆组(4)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后支撑杆组(4)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干飞机背部外挂物(7)采用五根支撑杆与飞机机体连接,采用前2后3布局;飞机背部外挂物(7)安装在距飞机水平基准线上4.5-5. 5米内,前支撑杆组(2)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接点(8、9)、前支撑杆组(2)与飞机机体的下连接点(10、11)均在同一平面内,前支撑杆组(2)与机身连接在飞机中央翼(3)前梁上,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采用固支连接,与机身中央翼(3)采用铰支连接;前支撑杆组(2)的支撑杆之间通过中部横向撑杆(I)连接在一起;后支撑杆组(4)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后支撑杆组(4)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接点(12、13)、后支撑杆组(4)与飞机机体的下连接点(15、16)均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与前支撑杆组(2)所在的平面平行并相距5. 5-6. 5米,后支撑杆组(4)与飞机机体的连接在机身(5)侧部;后支撑杆组(4)与背部外挂物(7)及机身(5)的连接均采用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锐欧阳绍修何红芳刘世群龚丽娟胡斌王健曹红伟贺宁龙石鹏飞周明何倦户张军张小梅孙乐汪海清李敏敏王道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