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软管防扭转自动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966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软管防扭转自动矫正装置,其具有矫正总成,矫正总成具有架体,在架体上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转子,转子的轴向上设有通过轴线的软管运行通道,转子一端设有传动轮,另一端设有抱夹装置;传动轮由步进电机驱动,抱夹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夹单元,抱夹单元设有座体,座体上设有与之活动相接的抱夹臂,抱夹臂外端头设有伸入到软管运行通道内的压轮,步进电机由控制驱动组件控制驱动,矫正总成前方的管体运行路线上设有检测组件,控制驱动组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检测和矫正生产中管体的扭转,既节省人力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其打印位置能够控制在预订位置的±2mm以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塑胶管制造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塑胶软管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管体扭转进行矫正的装置。
技术介绍
塑胶软管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工业等领域。这类软管通常是在挤出成形的同时便在管体外表面打印厂名、规格等标识,这些标识一般是沿管子长度 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进行排列,并由专门的印字装置进行印制。根据标准要求,标识应该在管子上呈直线排列;特别是对于管体上带标志线的塑胶管,标识一般是位于管体标志线一侧或其它特定位置。由于打印设备的位置是固定的,这就要求在标识印制时,行进中的管子不能发生扭转。但塑胶管的生产是边挤出成形边打印标识,管子在牵拉运行中发生扭转是难以避免的。为了将标识沿直线打印或保持在特定位置,现有的做法是当发现管体扭转时,由人工进行手动矫正,不仅费时费力,增加生产成本,而且标识打印准确度低,只能控制在预订位置的±8mm范围内,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塑胶软管生产中对管体扭转进行自动检测和矫正的塑胶软管防扭转自动矫正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有矫正总成,所述矫正总成具有架体,在架体上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转子,转子的轴向上设有通过轴线的软管运行通道,转子一端设有传动轮,另一端设有抱夹装置;所述传动轮由步进电机驱动,抱夹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夹单元,所述抱夹单元设有座体,座体上设有与之活动相接的抱夹臂,抱夹臂外端头设有伸入到软管运行通道内的压轮,压轮上设有与塑胶软管外径适应的卡口 ;座体内设有限位板,抱夹臂与限位板之间设有顶簧;所述的步进电机由控制驱动组件控制驱动,矫正总成前方的管体运行路线上设有检测管体扭动的检测组件,所述的控制驱动组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架体上设有环套,所述的转子置于环套内,转子与环套间以轴承连接,环套端头设有固定轴承的压封。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抱夹装置一端的转子上设有环形端板,所述的抱夹单元为三个,三个抱夹单元均布在环形端板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座体为“U”形,座体扣接在环形端板上,抱夹臂及限位板与座体内壁均为滑动相接,限位板上设有销孔,抱夹臂后端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抱夹臂行程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端与销孔插接,顶簧套设在调节螺栓上;座体后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螺杆插孔,螺杆插孔中设有与限位板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上设有凸环。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探头和传感器,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控制器,所述检测探头为光纤探头,传感器为色彩传感器,传感器、驱动器及控制器集成设在机箱中;检测探头及传感器分别设置两个,两检测探头与两传感器一一串联后并接在控制驱动组件的控制器上,两检测探头和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本技术与塑胶软管挤出设备配套使用,其检测探头和矫正总成设置在标识打印装置的前方。管体运行的方向是先从矫正总成的软管运行通道内穿过,经过检测探头后再进行标识打印;矫正总成、检测探头和打印设备是直线排列的。使用时,首先根据标识的打印位置来对检测探头进行定位,两检测探头分设在检测标志的两侧。管体在穿过矫正总成的软管运行通道时,由抱夹装置上对称设置的抱夹单元对运行中的管体进行抱夹,抱夹臂后端的顶簧能保证抱夹臂上的压轮与管体始终相接。正常运行时,管体沿直线运行并带动压轮转动,而转子不动;当管体发生扭转时,检测标志就会发生位移,其中的一个检测探头检测到这种位移,会及时将检测信号传给传感器,传感器再将信号传给控制器,再由控制 器发出信号给驱动器,最后驱动器给电机一系列脉冲使电机转过一个固定的角度,并驱动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时,抱夹装置便将管体向其扭转的反向转动,对管体扭转进行矫正。该装置能及时检测管体的扭转并进行矫正,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标识打印准确,其打印位置能够控制在预定位置的±2_以内,产品质量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矫正总成端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矫正总成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抱夹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各部分电器线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该塑胶软管防扭转自动矫正装置包括检测组件I、控制驱动组件2、控制软管23转动的矫正总成3和电源25。检测组件I包括检测探头4和传感器5,检测探头4为光纤探头,传感器5为色彩传感器。检测探头4及传感器5分别设置两个,两检测探头(41,42)与两传感器(51、52) —一串联后并接在控制驱动组件2的控制器6上。两检测探头(41、42)固定设置在管体运行路线上,且两检测探头分别设置在管体或其标志线24的两侦U。控制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器7和控制器6,传感器5、驱动器7、控制器6和电源25集成设置在机箱26中。检测探头4的主要作用,是检测所对应软管部位也就是标志线24所反射的光线颜色,并将该光线通过光纤方式传送给传感器5。传感器5接收到该光纤信号后,会将该光纤信号转化成对应的电信号。为方便叙述,将该信号称为基准信号。当软管23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扭动而导致标志线24移位时,与检测探头4所对定的软管检测部位也就发生了变化,这样检测探头4所检测软管反射的光线颜色也就发生了变化。该光线通过光线探头传输并通过传感器5转换后,就会输出与基准信号不同的电信号,为方便叙述,将该电信号称为位移信号。控制器6会实时接收传感器5所转化的电信号,并通过对基准信号和位移信号的比对,来判断出软管是否发生扭动,最后通过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矫正总成动作,以达到使软管正反转或归位的目的。矫正总成3包括架体9,架体9上设有固定的环套91,环套91内设有转子10,环套91与转子10以轴承13连接,转子10可作圆周方向的转动。转子10为圆筒状,在其轴向上设有通过轴线的软管运行通道27。环套91端头设有固定轴承的压封14。转子10 —端设有传动轮11,另一端设有环形端板15,环形端板15上设有抱夹装置12。本实施例的传动轮11和驱动轮31均为齿轮,转子10与步进电机8以齿轮传动,传动轮11与步进电机8上的驱动轮31啮合。抱夹装置12至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夹单元,图中所示实施例的环形端板15上设有3个夹角为120度的抱夹单元,抱夹单元设有与环形端板15连接的座体16,座体16上设有与之滑动相接的抱夹臂19,抱夹臂19外端头设有轴连接的压轮18,压轮18伸入到软管运行通道27内,压轮18上设有与塑胶软管外径适应的凹形弧面卡口 32,以便使压轮18与软管23紧密相接。座体16内设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与抱夹臂19内端头之间设有间隙,抱夹臂19与限位板20之间设有顶簧29,抱夹臂19在座体16上可沿转子10径向滑动,顶簧29向外给予抱夹臂19 一定的推力。由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座体16为“U”形,它扣接在环形端板15上,抱夹臂19及限位板20与座体16内壁均为滑动相接,限位板20上设有销孔30,抱夹臂19后端设有与 之螺纹连接的抱夹臂行程调节螺栓28,调节螺栓28上端与销孔30插接,顶簧29套设在调节螺栓28上,通过调节螺栓28可调整抱夹臂19与限位板20的距离。座体16后端设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上设有螺杆插孔,螺杆插孔中设有与限位板20螺纹连接的螺杆21,螺杆21上设有凸环33。当限位板20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软管防扭转自动矫正装置,其特征是其具有矫正总成(3),所述矫正总成(3)具有架体(9),在架体(9)上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转子(10),转子(10)的轴向上设有通过轴线的软管运行通道(27),转子(10)一端设有传动轮(11),另一端设有抱夹装置(12);所述传动轮(11)由步进电机(8)驱动,抱夹装置(12)至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夹单元,所述抱夹单元设有座体(16),座体(16)上设有与之活动相接的抱夹臂(19),抱夹臂(19)外端头设有伸入到软管运行通道(27)内压轮(18),压轮(18)上设有与塑胶软管外径适应的卡口(32);座体(16)内设有限位板(20),抱夹臂(19)与限位板(20)之间设有顶簧(29);所述的步进电机(8)由控制驱动组件(2)控制驱动,矫正总成(3)前方的管体运行路线上设有检测管体扭动的检测组件(1),所述的控制驱动组件(2)与检测组件(1)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爱民郭润忠张利董瑞荣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现代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