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28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用冷却水对被热轧的钢带进行冷却时,能够从钢带的前端至尾端为止均匀地实施冷却。冷却装置(10),包括:多个圆管喷嘴(15),倾斜地配置,以向钢带(12)的行进方向以喷射角度θ喷射棒状冷却水;和夹送辊(11),配置在其下游侧,在与辊道辊(8)之间夹入钢带(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却。
技术介绍
通常,制造热轧钢带时,在加热炉中将钢坯加热至规定温度,用 粗轧机将加热后的钢坯轧制成规定厚度而形成粗棒,接着在由多台轧 制机架构成的连续热终轧机中将该粗棒制成规定厚度的钢带。通过输 出辊道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该钢带后,用巻取机巻绕而进行制造。此时,在连续冷却进行热轧的高温钢带的输出辊道上的冷却装置 中, 一般方法如下为了进行钢带上表面的冷却,从圆管状的层流冷 却喷嘴向钢带输送用辊道辊上面,跨越其宽度方向而以直线状注入多 个层流冷却水。另一方面,为了进行钢带下表面的冷却,在辊道辊之 间分别设有喷雾喷嘴,由此喷射冷却水。但是,在这种以往的冷却装置中,由于来自在钢带的上表面冷却 中使用的圆管层流喷嘴的冷却水为自由下落的水流,因而有在钢带的 上表面形成滞留水的水膜时冷却水难以到达至钢带,在钢带的上表面 有滞留水和没有滞留水时冷却能力不同的问题;由于下落到钢带上的冷却水自由地向前后左右扩散,因而有冷却范围(冷却区域)发生变 化,冷却能力不稳定的问题等。这种冷却能力变化的结果,钢带的材 质容易变得不均匀。因此,公开了为了进行钢带上表面的冷却水(滞留水)的除水, 得到稳定的冷却能力,横穿钢带上表面地向倾斜方向喷射流体并排出 滞留水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通过将用于约束钢带的上下移动的约束辊作为除水辊拦截滞留水而使冷却范围一定的方法(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其中,在"具体实施方式" 一栏中,由于引用了下述专利文献3, 因而一并记载如下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141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66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 — 239623号公报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由于越是下游在钢带上表面 滞留大量的冷却水,因而越是下游侧除水效果越不好。并且,在专利 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由于离开轧机至到达巻取机为止的钢带前端部 在没有约束辊的约束的状态下输送,因而不能得到基于约束辊(除水 辊)的除水效果。并且,由于钢带前端部上下移动的同时在如波浪搬 的状态下通过输出辊道上面,因而向该钢带前端部的上表面供给冷却 水时,上下波浪的底部容易选择性地滞留冷却水,直到钢带前端被巻 取机巻绕而在钢带在作用有张力,钢带被拉伸而上下波被解除为止, 发生冷却温度的波动现象。该冷却温度的波动现象也引起钢带的机械 性质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轧钢带的 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用冷却水冷却进行热轧的钢带时,通过实现高 冷却能力和稳定的冷却范围,能够从钢带的前端至尾端为止均匀地实 施冷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征(1) 一种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对在输出辊道上输送的终轧后的 热轧钢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在钢带的上表面侧,使喷射角度向钢带的行进方向倾斜地配置多个喷射棒状冷却水的冷却喷嘴;并且在 其下游侧配置除水单元,用于进行从上述冷却喷嘴喷射的钢带上表面 的冷却水的除水。(2) 如上述(1)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冷却喷嘴,在钢带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并且在钢带行进方向上配 置多列;并且,配置在各列的冷却喷嘴的宽度方向位置,配置成其上 游侧的列中的宽度方向位置与下游侧的列中的宽度方向位置偏离。(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 于,由上述冷却喷嘴喷射的棒状冷却水和钢带所成的角度在60。以下。(4) 如上述(2)或(3)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喷嘴列,以1列以上作为控制单位,可分别独立地进行 冷却水的开闭控制。(5) 如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除水单元是能够与钢带滚动接触而升降地进行旋转 驱动的夹送辊。(6) 如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除水单元是使喷射角度向钢带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倾 斜地从狭缝状或圆形的喷嘴喷射口喷射除水用流体的1列以上的喷嘴。(7) —种热轧钢带的冷却方法,对在输出辊道上输送的终轧后的 热轧钢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在钢带的上表面侧,朝向钢带的行 进方向倾斜地喷射棒状冷却水;并且通过设在其下游侧的除水单元进 行冷却水的除水。(8) 如上述(7)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喷射棒状冷却水的钢带行进方向的喷嘴列数,改变冷却区域长 度,控制冷却能力。(9) 如上述(7)或(8)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除水单元使用夹送辊,该夹送辊预先进行钢带的板厚以下的 间隙设定,在钢带前端被夹送的大致同时开始喷射冷却水;并且在钢 带前端咬入巻取机的大致同时使夹送辊旋转而稍微上升。(10) 如上述(8)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上述除水单元中使用从向钢带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倾斜的狭缝状或圆形的喷嘴喷射口喷射除水用流体的喷嘴,并根据向上述钢带行进方向倾 斜地喷射的棒状冷却水的喷射喷嘴的列数,改变喷射上述除水用流体 的喷嘴中的水量、水压、喷射喷嘴的列数中的任意l个以上。(11) 如上述(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轧钢带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上述钢带的行进方向倾斜而喷射棒状冷却水的钢 带行进方向的喷嘴列数的控制,通过使上述除水单元侧的喷嘴列优先 喷射,依次开闭上游侧的喷嘴列而改变冷却区域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从钢带的前端至尾端为止均匀地实施冷却,钢 带的品质稳定。随之,钢带的舍去量变少而成品率变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轧制设备的结构図。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図。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详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図。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详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図。 图7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的碰撞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8A、图8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主体 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除水单元的棒状冷却水喷射喷嘴配置的详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轧制设备的结构図。各附图中的标号的意思如下1…粗轧机2…粗棒3…辑道親4…连续终轧机组4E…最终终轧机5…输出辊道6…冷却装置7…圆管层流喷嘴8…辊道辊9…喷雾喷嘴10…冷却装置10a…冷却装置主体10b…冷却装置主体11…夹送辊12…钢带13…巻取机14…冷却水喷嘴水箱15…圆管喷嘴16…冷却水供给管17…靠近型冷却装置18…夹送辊19…作为除水单元的棒状冷却水喷射喷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用于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轧钢带的制造设备。 由粗轧机1进行轧制的粗棒2在辊道辊3上输送,连续被7个连续终轧机组4轧制成规定的厚度而成为钢带12后,导入至构成最终终 轧机4E的后方的钢带输送路径的输出辊道5中。该输出辊道5全长大 约为100m,在其一部分或几乎大部分上设有冷却装置,钢带12在这 里被冷却后,被下游侧的巻取机13巻绕而成为热轧巻材。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设在输出辊道5上的用于冷却钢带上表面 的冷却装置,依次配置有以往类型的冷却装置6和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 10。以往类型的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对在输出辊道上输送的终轧后的热轧钢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钢带的上表面侧,使喷射角度向钢带的行进方向倾斜地配置多个喷射棒状冷却水的冷却喷嘴,    并且在其下游侧配置除水单元,用于进行由所述冷却喷嘴喷射的钢带上表面的冷却水的除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冈悟史藤林晃夫中田直树黑木高志富田省吾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