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274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下方;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半导体光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很好地提升半导体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光学耦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在侧入式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中,LED的出射光耦合入导光板内,再通过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而 从导光板上表面出射,进而将LED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式入光方式,其包括导光板110、LED光源120以及印刷电路板130。LED光源120邻近导光板110的一侧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30上。由于LED光源120的出射光在进入导光板110之前是朝各个方向进行射出,故有部分出射光因反射或者折射而并未进入导光板110内,从而导致导光板110耦光效率并未达到最佳。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所采用的解决设计为增加反射片的尺寸,即将反射片伸入LED下方以提升耦光效率,但因为有背板尺寸公差因素的存在以及反射片尺寸受热膨胀的因素存在,从而导致所提升的耦光效率不稳定的现象,导光板耦光效率并未达到最佳的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很好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所述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半导体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 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所述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 半导体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的邻近导光板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下端,所述背框的底板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区域下凹,以容纳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反射片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反光面是抛光面或设置有反光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部分,所述第三电路板部分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