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四方麻4—6份、茵陈8—14份、溪黄草6—10份、枙子3—5份、大黄7—10份、东前草4—6份、大腹皮4—8份、姜皮4—6份、甘草4—6份、陈皮3—7份、毛冬青5—8份、田基黄5—7份、柏子仁5—7份?白花鬼灯笼4—6份、芦荟5—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治疗主症,又治疗兼症或并发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用于治疗,疗效又快又好,常可以立竿见影。可用于急诊急救,也可用于普通门诊或诊所、药店或家庭用备用药。应用广泛,诚为佳方良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黄疸药的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 黄痕的基本症状为 I、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黄疸的伴随症状为 I、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慢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等。3、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却能够利用治疗黄疸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2335261A,专利技术名称为“”公开了一种治疗黄疸的药物制剂。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所述治疗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配制而成茵陈蒿2-3份、金钱草2-3份、桅子1-2份、大黄1-2份、黄芩1_2份、茯苓1_2份、猪苓1-2份、丹参1-2份、赤芍1-3份。所述制备治疗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茵陈蒿2-3份、金钱草2-3份、桅子1-2份、大黄1-2份、黄芩1_2份、茯苓1-2份、猪苓1-2份、丹参1-2份、赤芍1-3份;2)将步骤I)所取药物加水煎煮三次,每次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该种药物可以治疗黄疸,却无法辩证施治,因为黄疸“阴阳”分为两大类即一湿热郁蒸之阳黄,另为寒湿阻滞之阴黄;故而仍然有不全面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安全有效、分别对应的治疗偏热型黄疸、偏湿型黄疸、阴黄(即气阴两虚型)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它具有以提高抵抗力,达到祛湿、清热、退黄的功效。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种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偏热型黄疸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是包括四方麻(又称四方苦练)、茵陈、溪黄草、扼子、大黄、东前草、大腹 皮、姜皮、甘草、陈皮、毛冬青、田基黄、柏子仁白花鬼灯笼、芦荟; 本专利技术药物各组分的用量和配比是经过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摸索和试验总结得到的,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 四方麻4一6份、茵陈8 —14份、溪黄草6 —10份、扼子3— 5份、大黄7 —10份、东前草4—6份、大腹皮4一8份、姜皮4一6份、甘草4一6份、陈皮3— 7份、毛冬青5— 8份、田基黄5— 7份、柏子仁5— 7份白花鬼灯笼4一6份、芦荟5— 8份。进一步地,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四方麻5份、茵陈10份、溪黄草10份、扼子4份、大黄8份、东前草6份、大腹皮7份、姜皮4份、甘草6份、陈皮7份、毛冬青6份、田基黄7份、柏子仁7份白花鬼灯笼6份、芦荟7份。再一步地,另外一种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四方麻4份、茵陈14份、溪黄草IO份、扼子5份、大黄7份、东前草4份、大腹皮8份、姜皮6份、甘草6份、陈皮6份、毛冬青7份、田基黄6份、柏子仁6份、白花鬼灯笼5份、芦荟6份。一种治疗偏湿型黄疸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是包括苍术、猪苓、四方麻、获茶、干姜、溪黄草、肉桂、白术、北I当归、六神曲、陈皮、脾草; 本专利技术药物各组分的用量和配比是经过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摸索和试验总结得到的,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 苍术8 —12份、猪苓4一8份、四方麻3— 5份、茯苓6 —12分、干姜3— 5份、溪黄草5—8份、肉桂4一7份、白术5—15份、北芪4一 15份、当归4一7份、六神曲5 —12份、陈皮2—6份、脾草2—6份。进一步地,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苍术12份、猪苓8份、四方麻5份、茯苓10分、干姜3份、溪黄草8份、肉桂7份、白术10份、北芪10份、当归7份、六神曲10份、陈皮4份、脾草6份。一种治疗阴黄(中医理论中称为气阴两虚)黄疸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是包括党参5 —12份、北芪8 —14份、首乌6 —12份、白芍5 —10份、白术4一8份、茯茶8一 12份、当归4一8份、 山鹿鸾5一 10份、艾叶2—8份、陈皮4一8份、鸡血藤4一10份、淮山6 —12份; 本专利技术药物各组分的用量和配比是经过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摸索和试验总结得到的,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党参12份、北芪10份、首乌8份、白芍10份、白术5份、茯苓10份、当归5份、山鹿茸5份、艾叶5份、陈皮8份、鸡血藤10份、淮山12份。以上的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制成药剂学上任何一种制剂;优选制成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口含剂、口服液、颗粒剂、软胶囊、胶囊、冲剂、丸剂、散剂、滴丸;最佳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软胶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的制备和制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萃取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溃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联合应用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 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地发挥药效,本专利技术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制成丸剂、口服液、片剂、颗粒剂、胶囊、软胶囊,但是这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所用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以是任意配比,优选原料药重量份配比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剂量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治疗偏热型黄疸药组合物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四方麻4一6份、茵陈8—14份、溪黄草6 —10份、扼子3— 5份、大黄7 —10份、东前草4一6份、大腹皮4一8份、姜皮4一6份、甘草4一6份、陈皮3— 7份、毛冬青5— 8份、田基黄5— 7份、柏子仁5— 7份、白花鬼灯笼4一6份、芦荟5— 8份备用; b.浸膏I的提取四方麻、茵陈加水温浸二次,第一次用10-15倍量水温浸I.5小时,第二次用6-10倍量水温浸I小时,合并水浸液;溪黄草、扼子、大黄、东前草、大腹皮、姜皮、甘草水煮二次,第一次用10-15倍量水煮2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四方麻4—6份、茵陈8—14份、溪黄草6—10份、枙子3—5份、大黄7—10份、东前草4—6份、大腹皮4—8份、姜皮4—6份、甘草4—6份、陈皮3—7份、毛冬青5—8份、田基黄5—7份、柏子仁5—7份??白花鬼灯笼4—6份、芦荟5—8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宝,
申请(专利权)人:张清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