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3308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与聚苯基硅氧烷形成的梯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选取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作为发光小分子,设计合成出1,6-二氨基芘;再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以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将具有三官能团的有机硅单体三氯苯基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Ph-LS),然后在1,6-二氨基芘的氢键作用下水解缩合,得到1,6-二氨基芘桥基梯形聚苯基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h-LP)。该聚合物材料可溶于普通溶剂,解决了芘小分子发光材料溶解性差的问题,同时还保持了其强发光性;作为聚合物便于成膜,加工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别是以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为桥基的梯形聚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发光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有机发光材料在人们的生活和发光材料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尤其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作为有机EL器件的发光材料,要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且荧光光谱要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合适的熔点(200-400 0C ),且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在薄膜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发光材料按分子大小可分为小分子发光材料和聚合物发光材料。小分子发光材料 有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及更好的元件性能,其耐久性、亮度及颜色方面的控制较佳。而聚合物电致发光没有小分子纯度高,但聚合物型元件具有易加工成型、易曲性比小分子材料好等优点。在器件的制备工艺方面,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聚合物器件则采用旋涂覆或喷墨工艺。此外,还有所谓掺杂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即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掺杂到聚合物体系中。然而简单的掺杂效果不佳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典型的浓度淬灭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小分子发光材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差,因而难以分散均匀,容易发生相分离。再者,掺杂后的材料透明性变差,且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发光材料。聚硅烷是常见的聚合物基体,在许多方面与π共轭聚合物有相似的性质。电荷在Si-Si上的离域使电离能降低,空穴迁移率升高,室温下的空穴迁移率约为10_5-10_4cm2/eV* S0在侧链上接上取代基可以增强聚硅烷在可见光范围内的灵活性。聚甲基苯基硅氧烷(PMPS)就是典型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但是该种含Si-Si键主链的聚合物化学稳定性较差。1980年以来张榕本等提出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和聚合反应,利用活性基团反应性的差异,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具有规整双链结构的氧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和有机桥基梯形聚倍半硅氧烷。解决了 40余年来国际高分子化学界人工合成规整梯形聚硅氧烷的难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规整双链结构的氧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包括腰接和端接两种类型。高规整性的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可溶于普通溶剂,便于制成薄膜,加工性能极好。芘小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一个大稠环,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深蓝光发射,从器件上讲,它能够提高材料的迁移率和空穴注入的性能。芘及其衍生物的这些性质使得它们很有希望成为高发光效率的光电材料,但芘衍生物的溶解性及机械性能较差,使得其在发光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芘衍生物为桥基的梯形聚硅氧烷电致发光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其中以芘衍生物(如1,6_ 二氨基芘)作为梯撑。结构示意图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分子作为梯撑形成梯形聚硅氧烷。2.一种花桥基梯形聚娃氧烧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6_ 二氨基芘为模板,三乙胺为催化剂,通过超分子模板调控合成规整度梯形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合成过程中单体PhSiCl3以氢键和π-jr堆积相互作用力实现有序自组装形成超结构(Ph-LS)。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合成方法,其产物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Ph-LP是在超结构Ph-LS的基础上进一步水解缩合,依靠N—H,O-H氢键作用而形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与聚苯基硅氧烷形成的梯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选取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作为发光小分子,设计合成出1,6-二氨基芘;再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以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将具有三官能团的有机硅单体三氯苯基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Ph-LS),然后在1,6-二氨基芘的氢键作用下水解缩合,得到1,6-二氨基芘桥基梯形聚苯基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h-LP)。该聚合物材料可溶于普通溶剂,解决了芘小分子发光材料溶解性差的问题,同时还保持了其强发光性;作为聚合物便于成膜,加工性能良好。文档编号C08G77/26GK102757781SQ201110104510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万平玉, 吴军宁, 张辰, 罗新荣, 陈永梅 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强荧光性的芘衍生物分子作为梯撑形成梯形聚硅氧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平玉罗新荣陈永梅吴军宁张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