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春池专利>正文

将废玻璃制成具有圆滑表面的颗粒状玻璃材料的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3260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圆滑表面的颗粒状玻璃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1)将玻璃材料先加以初步碾碎成玻璃颗粒;(2)以震动与撞击的方式初步去除玻璃颗粒的锐角,其中,该玻璃颗粒系与一具有足够硬度的耐火块材料相混合,以便藉由其相互的碰撞而钝化各玻璃颗粒的锐角;(3)加入一分离剂于玻璃颗粒之中并将一起搅拌,以便区隔各个玻璃颗粒使其不致于在后续的一加热过程中相互沾粘或互熔;(4)对玻璃颗粒进行一热处理,以使其已初步磨钝的锐角能进一步收缩;及(5)将已收缩锐角的玻璃颗粒风干与徐冷以强化玻璃颗粒的硬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状玻璃材料的制造方法,特别系指一种。时下环保意识高涨,各种废弃物的材料回收已成为资源回收的重要课题,其中,废玻璃就是一种可以完全再生及再利用的材质,以台湾为例,目前每年都产生极大量的废玻璃,这些废玻璃若能有效加以回收利用,则对环境保护与资源运用的效率皆有极大的帮助。然而,玻璃焚化不易融成灰尽,也无法生物分解,但由于玻璃性质与砂石极为接近,故已有许多将玻璃回收再利用于瓷砖、地砖、轻量骨材或建材、道路铺装、人造大理石等土木建材、或作为玻璃制品原材料的例子。在废玻璃处理工艺中,必须先按照废玻璃来源的属性进行分色处理,这是因为,最后所得的玻璃颗粒材料必须具有颜色的单一性方才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这些废玻璃的回收利用,其处理方式一般皆在对废玻璃来源进行初步的分类与分色后,再将其中的杂质(铁、铝、陶瓷等)去除,接着,将其碾碎与清洗,并稍加以初步的利角磨钝,即可获得可在利用的废玻璃颗粒,这是最基本的废玻璃处理过程,其要点仅在于分类、分色、与清洗的过程。此外,为让回收的废玻璃能尽可能扩大其利用价值,在初步处理之后,可再施以传统窑炉熔解的方式,即,将回收的废玻璃捣碎后,先进行初步的分类与分色处理,再将其以高温熔解。此类现有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将分类过后的碎玻璃块经由加热、混合或揉作、冷却、以及捣碎等工艺。这些现有工艺可简述如下加热,将碎玻璃块置入融熔炉中,将其加热至约达摄氏千度以上的高温,以使玻璃块成一流体融熔状的玻璃浆。混合或揉作,将藉由高温状下的浆体温度,使置入的玻璃块能快速的熔化成流体状,此时,可依所需的成品颜色置入不同颜色的玻璃块,接着,并将混合流动混合好的玻璃浆进一步融合,且进行不规则的快速揉作与搅拌,以便揉制成半硬化状态。徐冷,将成形后的玻璃放置在适当温度的室内徐徐冷却,以防止或除去应变。一般用做工业材料与建材的玻璃原料是以块状的形式贩售,故这些由废玻璃所制成的玻璃原材料还必须经过成型与切割的过程,最后才分成不同的尺寸与颜色贩售或者,或者,配合玻璃的用途,亦可将这些玻璃加以捣碎分制成细块或颗粒状的小块体。在上述现有方法中,使用传统窑炉熔解的后制处理方式往往使得废玻璃的回收成本过高,因为这些熔融工艺不仅步骤繁复而耗时,且其消耗的能量与设备成本亦十分高昂,故相对于使用非废玻璃的原料来制作玻璃材料,使用废玻璃所制成的玻璃材料在价格上无法具备充分的竞争力。若为降低废玻璃回收后工艺的成本,而将后续的熔融工艺省去,则其所得的颗粒状玻璃材料往往具有极为锋利的锐角,极易造成使用者的割伤,故在应用上亦十分不实用与安全。所以,亟需针对此一情形提出一改善的废玻璃回收的后工艺,以便能达成资源回收的最高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便降低回收成本,并能提供实用的回收后玻璃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可将分类分色好、并已先行初步处理过的玻璃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利回收废玻璃的资源再利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玻璃材料先加以初步碾碎成玻璃颗粒;(2)以震动与撞击的方式初步去除玻璃颗粒的锐角,其中,玻璃颗粒系与一具有足够硬度的耐火块材料相混合,以便藉由其相互的碰撞而钝化各玻璃颗粒的锐角;(3)加入一分离剂于玻璃颗粒之中并将一起搅拌,以便区隔各个玻璃颗粒使其不致于在后续之一加热过程中相互沾粘或互熔;(4)对玻璃颗粒进行一热处理,以使玻璃颗粒已初步磨钝的锐角能进一步收缩;以及(5)将已收缩锐角的玻璃颗粒风干与徐冷以强化玻璃颗粒的硬度。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玻璃颗粒的处理工艺,可将回收的废玻璃颗粒有效地去除锐角,如此所得的废玻璃颗粒完全可作为各种建材与工艺用品等用途,充分达到废玻璃资源回收的目标。而且,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废玻璃处理工艺,可完全舍弃传统窑炉熔融的废玻璃处理工艺,故可大为简化废玻璃的处理过程,其处理的成本也大为降低,故废玻璃的回收再利用能合乎经济而大为可行,极有利于资源回收的推行。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的流程图说明废玻璃从回收开始的处理过程一直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废玻璃颗粒的处理工艺。附图标号说明1~前置处理工艺 2~玻璃颗粒处理工艺11~分类12~去除杂质13~碾碎14~清洗21~碾碎22~去除锐角23~筛选/分类 24~搅拌原物料25~收缩锐角26~二次筛选27~水洗28~热风干与徐冷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废玻璃颗粒制造方法指将废玻璃先行处理之后所得的玻璃颗粒进一步的处理方法。一般而言,回收的废玻璃必须先经过分类与分色的处理,此一废玻璃回收的前置处理工艺1即如图1所示,例如,这些废玻璃的回收来源可为显象管玻璃或特定颜色的饮料瓶等等。这些经过步骤11而分类分色好的废玻璃材料(如平板、瓶屑、或显象管破片等)为大小参差不齐的大块碎片或碎块,故尚需进一步在步骤12中过滤其中的杂质或杂物,这些杂质或杂物主要是一些掺杂其中的铁、铝等金属物质或陶瓷碎片等,接着,在步骤13中,再将这些大块的玻璃碎片或碎块进一步加以粗碎化,以方便后续的处理,经过清洗步骤14后,即可将所得的废玻璃颗粒进行后续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玻璃颗粒处理工艺2即是将这些由回收废玻璃所制成的玻璃颗粒在经过上述的前置处理工艺1后,进一步加以加工与修整,以便能符合作为颗粒状玻璃材料的要求。如图1所示,在玻璃颗粒处理工艺2中,首先,在步骤21中,将前置处理工艺1中所得的玻璃颗粒加以初步的碾碎,将这些玻璃破片以一粗碎机(Jaw Crusher)加以粗略碾碎至直径约为1-12mm的颗粒状或块状玻璃。然后,在步骤22中,将这些粗碎后的玻璃颗粒与一耐火块组成的材料相混合,并以一诸如震动机的机器藉由相互碰撞而钝化各玻璃碎片的尖锐锐角。这是因为由前置处理工艺1所得的玻璃颗粒通常皆具备极为尖锐的锐角,且其形状参差不齐,该耐火块直径约50-100mm并具有足够的硬度,其与待处理的玻璃颗粒充分混合后,即可藉由与玻璃颗粒的相互碰撞而将其锐角磨钝,所以,此步骤可将待处理的玻璃颗粒尺寸加以初步地平均化。接着,在步骤23中,将这些初步碾碎的玻璃颗粒以震动的方式(例如,利用一震动机)筛选不同尺寸的玻璃颗粒,在经过步骤21与22的处理后,由于玻璃颗粒的尺寸变小,故较有利于后续的热处理,此乃因尺寸较小的玻璃颗粒其表面积也较小,故相应的熔点也较低,故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即不必过高,因为过高的加热温度不但耗费能源,且容易造成各个玻璃颗粒的相互粘结。接着在步骤23中则依照颜色等条件进一步将玻璃颗粒加以分类,并将分类好的玻璃颗粒置入储存桶中,以待后续的处理。接着,在步骤24中,将以上所得的玻璃颗粒掺入一如煅烧白土的分离剂,并在室温下将其搅拌于一搅拌机中,其目的在于利用分离剂能使各玻璃颗粒不致直接接触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玻璃颗粒与煅烧白土以1∶1的重量比进行搅拌,而且,在优选的条件下,将总重300kg左右的玻璃颗粒与煅烧白土连续搅拌达5分钟以上,以便使煅烧白土能充分混合于各玻璃颗粒之间,以有效达到间隔各玻璃颗粒而使其不相直接接触的目的,如此一来,在进行此一步骤的热处理时,即可尽量降低各玻璃颗粒互粘的几率。然后,步骤25将与煅烧白土充分混合的玻璃颗粒加以进一步的热处理,在被加热的玻璃颗粒中,凡是具有尖锐外形的部位由于其表面积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圆滑表面的颗粒状玻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将分类分色好、并已先行初步处理过的玻璃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该玻璃材料先加以初步碾碎成玻璃颗粒; (2)以震动与撞击的方式初步去除该玻璃颗粒的锐角,其中,该玻璃颗粒与一具有足够硬度的耐火块材料相混合,以便藉由其相互的碰撞而钝化各玻璃颗粒的锐角; (3)加入一分离剂于该玻璃颗粒之中并一起搅拌,以便区隔各个玻璃颗粒,使其不致于在后续的一加热过程中相互沾粘或互熔; (4)对该玻璃颗粒进行一热处理,以使该玻璃颗粒已初步磨钝的锐角能进一步收缩;以及 (5)将已收缩锐角的该玻璃颗粒进行一热风与徐冷的过程以强化该玻璃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池
申请(专利权)人:吴春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