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滁菊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30019 阅读:8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31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质滁菊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步骤:在脱毒滁菊母株上截取滁菊穗条;将穗条用生根剂和杀菌剂的混合溶液浸泡;将处理好的穗条扦插在穴盘基质内;使穴盘基质湿度保持在80%,保持生长温度不高于35℃;当菊苗根须在2-4cm时,控制基质湿度保持在60%;15-25天后,菊苗根系根系达到移栽的要求出苗。本发明专利技术人为创造种苗生长的最优环境,使滁菊的育苗质量得以保证,也保证了其无季节限制、全天候地供应;采用无土基质,病虫害易于控制,成苗速度快,出圃率高;延长种苗供应期,扩大了滁菊的应用范围;能够促进专业化滁菊种苗生产与供应,推动本地区滁菊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使传统名花产业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菊花滁菊的容器育苗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滌菊为菊科植物滌菊(Dendranthemum morifo 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产于安徽滁州,是我国享有盛名的道地药材之一,名列“四大药菊”之首,具有疏风散热,明目解毒等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甘菊,安徽池河皆产,入药用”。滁菊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尤偏于平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现代实用中药》(叶桔泉主编)载菊花以“安徽滁州产者最清凉,不苦不甜,白菊中以此为最良,浙江杭州产者次之。俗谓杭菊湿,毫菊、徽菊燥,滁菊不湿不燥,江浙一带名医处方中常以滁菊代替其它菊花,而其它菊花不能代替滁菊”。《药材学》(南京药学院主编)誉“滁菊为“菊中珍品”。菊花的育苗方式有多种分株育苗也叫分根,是将母株根部周围萌发出的根蘖分割下来栽培成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这种根蘖幼苗本身带有多少不等的根和茎,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植株,容易成活,并能长成健壮的幼苗。菊花宿根越冬后,根际萌发许多蘖芽,清明前后将母株的宿根掘起,把这些带根的蘖芽分开,进行移栽,浇透水,适当遮荫,缓苗后使之见光,施肥,以后成长为新的植株。用分株繁殖的菊株高大,多分枝,但繁殖数量不多,花朵较小,脚叶早脱,一般应用于培养早菊、大立菊和悬崖菊;压条育苗是利用枝条的生根能力,将母株的枝条或茎蔓压在土中,生根后再与母株割离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如能对埋入土中的枝条进行环状剥皮、刻伤等能促进发根。此法繁殖成活率极高,并能保持原品种的特性,缺点是花轮小,枝茎短缩,分枝多,管理不便,此法应用极少,可用于优良变异和私矮化植株;嫁接繁殖是把计划繁殖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在另一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生长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法。供嫁接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以枝条作为接穗的,称为枝接法,以芽作接穗的,称为芽接法。一般接穗都具有优良的性状,砧木生长健壮,适应性强;组织培养育苗的菊花幼苗在试管中得到充足的养分,所以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力强,叶色浓绿,花朵肥大,并能保持原品种的性状,繁殖速度快,繁殖数量多。但是上述育苗方式对于滁菊花的育苗繁殖均有季节限制,且采用有土栽培不能使滁菊在最优的环境中生长,因此,致使成苗速度,出圃率,成苗质量不能达到较高水平,且种苗的供应期长,不利于滁菊育苗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品种容易退化、种苗品质良莠不齐而导致滁菊生产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的现状,在建立优质母株培养为核心的标准化母本圃基础上,结合插穗分级筛选、消毒,适宜基质、穴盘、生根剂的筛选及温、光、湿等环境控制技术,建立了优质滁菊穴盘扦插育苗技术体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下述步骤 (1)在脱毒滁菊母株上截取顶端6-7cm长的茎杆鲜嫩的滁菊穗条,留存三叶一心; (2)将采摘好的穗条放入容器盆中,用生根剂和杀菌剂的混合溶液浸泡3-5min; (3)将处理好的穗条扦插在由蛭石和珍珠岩均匀混合而成的穴盘基质内,扦插深度2-4cm,穗条插在穴盘每个孔的中心部位,一孔一根穗条; (4)浇水勤,水量少,每2-3小时浇水一次,使穴盘基质湿度保持在80%,6-8天后,观察菊苗穗条底部有l-3cm的白须根时,菊苗进入生根期,此时浇水次数相应减少,一天2-3次,保持生长温度不高于35°C ; (5)当菊苗根须在2-4cm时,控制基质的水分,使基质湿度保持在60%; (6)15-25天后,抽样查看,拔起菊苗,每株根系可将基质全部盘起,不散落,说明根系已达到移栽的要求,即可出苗。步骤(2)中,所述生根剂为植物育苗常用的生根试剂如生根粉等,本专利技术中选用国光牌生根剂,杀菌剂可选用各种多菌灵;所述生根剂和杀菌剂的混合溶液中,生根剂、杀菌剂和水的重量比优选为1:10:10000 ; 步骤(3)中,所述穴盘优先采用72孔黑色聚乙烯穴盘; 步骤(3)中,所述穴盘基质为体积比1:1的蛭石和珍珠岩的均匀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穴盘及所述穴盘基质在混合时均喷洒消毒剂消毒为佳;所述消毒剂采用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为佳。本专利技术所述脱毒滁菊母株为在人工培养基中,使离体组织细胞培养成为完整植株的滁菊脱毒组培苗,其培育方法可参见《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4期中“滁菊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研究” 一文。本项目针对品种退化、种苗品质良莠不齐而导致滁菊生产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的现状,在建立优质母株培养为核心的标准化母本圃基础上,结合插穗分级筛选、消毒、冷藏,适宜基质、穴盘、生根剂的筛选及温、光、湿等环境控制技术,建立优质滁菊穴盘扦插育苗标准化技术体系,形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促进专业化滁菊种苗生产与供应,并开展技术与优质种苗的示范推广,从而推动本地区滁菊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使传统名花产业进一步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的有益效果在于 (1)人为创造种苗生长的最优环境,使滁菊的育苗质量得以保证,也保证了其无季节限制、全天候地供应; (2)采用无土基质,病虫害易于控制,成苗速度快,出圃率高、质量高,成活率高,无缓苗期,后期生长好;延长种苗供应期,扩大了滁菊的应用范围,满足了滁菊的市场发展需求; (3)能够促进专业化滁菊种苗生产与供应,结合开展技术与优质种苗的示范推广,从而能够推动本地区滁菊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使传统名花产业进一步发展。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下述步骤(1)在脱毒滁菊母株上截取顶端6-7cm长的茎杆鲜嫩的滁菊穗条,留存三叶一心; (2)将采摘好的、合格的穗条放入容器盆中,采用国光生根剂、杀菌 剂多菌灵和水的重量比为1:10:10000的混合溶液浸泡3-5min ; (3)播种前将72孔黑色聚乙烯穴盘清洗干净,穴盘在使用之前经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消毒剂消毒处理,穴盘基质采用体积比1:1的蛭石粉和珍珠岩粉的均匀混合物,且在穴盘基质混合过程中,喷洒适量的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消毒剂,达到消毒的效果;采用6*30的大棚,将大棚整形成四个宽度为90cm的土方,每个土方之间留50-60cm的通道。将处理后的装有基质的穴盘整齐的摆放在土方上,大棚需上盖遮阳率为75%的遮阳网;然后将处理好的穗条扦插在穴盘的基质内,扦插深度2-4cm,穗条插在穴盘每个孔的中心部位,一孔一根穗条; (4)滁菊穗条扦插后,大概需一周左右开始生根,生根前期,保证大棚内湿度,尽量不通风,浇水勤水量少,以打湿菊苗叶面即可,白天约2个小时浇水一次,基质湿度保持在80% ;6-8天后,观察菊苗穗条底部有2cm的白须根时,菊苗进入生根期,此时浇水次数相应减少,一天2-3次即可,保持生长温度不高于35°C,夏天温度过高时需对大棚进行适量通风; (5)当菊苗根须在3cm左右时,通常一天浇水一次,阴天则可以不浇水,控制基质的水分,使基质湿度保持在60% ; (6)15-25天后抽样查看,拔起菊苗,每株根系可将基质全部盘起,不散落,说明根系已达到移栽的要求,即可出苗。权利要求1.,包括下述步骤 (1)在脱毒滁菊母株上截取顶端6-7cm长的茎杆鲜嫩的滁菊穗条,留存三叶一心; (2)将采摘好的穗条放入容器盆中,用生根剂和杀菌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优质滁菊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脱毒滁菊母株上截取顶端6?7cm长的茎杆鲜嫩的滁菊穗条,留存三叶一心;(2)将采摘好的穗条放入容器盆中,用生根剂和杀菌剂的混合溶液浸泡3?5min;(3)将处理好的穗条扦插在由蛭石和珍珠岩均匀混合而成的穴盘基质内,扦插深度2?4cm,穗条插在穴盘每个孔的中心部位,一孔一根穗条;(4)浇水勤,水量少,每2?3小时浇水一次,使穴盘基质湿度保持在80%,6?8天后,观察菊苗穗条底部有1?3cm的白须根时,菊苗进入生根期,此时浇水次数相应减少,一天2?3次,保持生长温度不高于35℃;(5)当菊苗根须在2?4cm时,控制基质的水分,使基质湿度保持在60%;(6)15?25天后,抽样查看,拔起菊苗,每株根系可将基质全部盘起,不散落,说明根系已达到移栽的要求,即可出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