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751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6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环氧管、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固定在环氧管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电力电容器设在环氧管内,并分别与上电极、下电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无褶皱、内部绝缘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カ系统的电容器的结构,尤其是涉及ー种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电カ电容器在电カ系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结构、功能的优劣性对于电カ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极大。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0976310,专利号ZL200620167106. I的“电容器结构”技术专利,公开了ー个电容器结构,包括铝箔和塑料膜一体卷成的电容本体;以及由铜板构成的两片极板;其中该电容本体的铝箔电极面整面地焊接至所述两片极板之间并与所述极板导通。然而,其存在的缺陷是难以准确地将电容本体安装在两片极板的中心位置,容易造成电容本体偏离两片极板中心的情形,且易存在很多的褶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无褶皱,内部绝缘好的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管、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固定在环氧管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电カ电容器设在环氧管内,井分别与上电极、下电极连接。所述的环氧管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的上电极、下电极的纵截面均为凸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电容器做成圆柱状,能最大化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制作的电容器存在的褶皱最少;2)由于采用环氧管做内部绝缘支撑,其绝缘性能良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ト上电极,2-环氧管,3-下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ー种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环氧管2、上电极I及下电极3,上电极I和下电极3分别固定在环氧管2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上电极I、下电极3分别与电カ电容器连接。电容器做成圆柱状,能最大化 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制作的电容器存在的褶皱最少,同时,使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环氧管2做内部绝缘支撑。权利要求1.ー种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管、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固定在环氧管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电カ电容器设在环氧管内,并分别与上电极、下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管为圆柱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电カ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极、下电极的纵截面均为凸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包括环氧管、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固定在环氧管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电力电容器设在环氧管内,并分别与上电极、下电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无褶皱、内部绝缘好等优点。文档编号H01G4/228GK202502904SQ20122011199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周行星, 黄华 申请人:上海市电力公司,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电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管、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固定在环氧管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电力电容器设在环氧管内,并分别与上电极、下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行星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