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状热交换元件及其水媒热交换装置和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634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1:10
一种板状热交换元件及其水媒热交换装置和制造方法,涉及一种有增加传热面积结构的板状热交换或传热元件及其组件,尤其适用于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换热装置。板状热交换元件包括进、出水口和对合并周边焊接的换热板,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流通腔体,换热板上设有冲压拉伸成型的导流带结构和强化换热结构;流通腔体分隔为S型的热媒水通道,强化换热结构构成换热板之间的支撑结构。换热流道设计合理,流程短,水阻力低,可明显节约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地表水源侧的循环水泵电耗;使用冲压成型周边焊接取代了髙压胀形,简化了制造工艺,避免因焊接高温造成换热板表面局部粗糙变形,容易结垢的问题,同模换热板可减少冲压模具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增加传热面积结构的板状热交换或传热元件及其组件,尤其适用于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换热 装置。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空调技术。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或地板下的管路系统,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使地下岩土体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的一种技术。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是地源热泵系统的一种形式,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室外地表水换热系统、热泵机组系统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是将封闭的热交换装置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源中,热交换装置中的热媒通过热交换元件表面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通过室外地表水换热系统,冬季,热泵机组从地表水体中吸收热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热泵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表水体中,实现建筑物空调制冷。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相较传统空调供暖系统能够显著节约能源,而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性能,对于整个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传统的地表水换热系统主要使用PE盘管换热器,现场安装工作量大,占地面积较大,不易清洗维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成型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910191020. 0公开号CN101691961)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成型方法,包括蛇形流道型与蜂窝流道型蒸发板或冷凝板,板式换热器采用不锈钢板材,由不锈钢上板、不锈钢下板、进口管和出口管构成,两块不锈钢板重叠通过特种焊接方法连接在一起,进口管和出口管插于两块不锈钢板之间的上下两端,使用电弧焊接方法与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本体相连,再通过模具和髙压胀形工艺使板式换热器最后成型。该换热器灌注冷媒和冷凝机油作为传热介质,一方面其运行成本高昂,并且换热面积受冷媒灌注量的限制,不能满足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对室外地表水换热装置需要低温大面积换热的要求。另一方面,该换热器采用蜂窝焊点以及构成蛇形中空流道的隔离焊道焊接,并经髙压胀形工艺成型,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室外地表水换热装置的板状热交换元件,解决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对室外地表水低温大面积高效换热,以及换热装置抗污易清洗维护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状热交换元件,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两块对合并周边焊接的换热板,在所述的两块换热板之间,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流通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上设有冲压拉伸成型的导流带结构和强化换热结构;所述的导流带结构是换热板上的截面形状为U型或V型的条状凸起,所述两块换热板上的条状凸起的拱顶互相贴合对正,把流通腔体分隔为S型的热媒水通道;所述的强化换热结构是分布在换热板上的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所述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在所述的热媒水通道内构成扰流元件。本专利技术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一种较佳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按照行列对齐分布在所述换热板的平面上,两块换热板上的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的拱顶相对,构成两块换热板之间的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一种更好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按照蜂窝状交错分布在所述换热板的平面上,两块换热板上的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的拱顶相对,构成两块换热板之间的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为两块由相同的冲压模具冲压成型的同模换热板;所述的同模换热板上的导流带结构和强化换 热结构,沿换热板的中线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的两块同模换热板一正一反对合,周边焊接构成板状热交换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板状热交换元件的水媒热交换装置,解决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换热装置体积大,不便安装维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水媒热交换装置,包含供水总管、回水总管和至少两块上述板状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热交换元件的进水口并联连接到所述的供水总管,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出水口并联连接到所述的回水总管;所述并联连接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流通腔体内注有热媒水;所述的热媒水通道通过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连接到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媒水循环回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造上述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ll)确定板状热交换元件的有效换热面积,确定换热板上的导流带结构和强化换热结构的形状布局,制作换热板冲压加工模具;S12)将制造换热板的金属板材冲压拉伸成型,形成带有导流带结构和强化换热结构的换热板;S13)将两块换热板对合,沿对合后的换热板周边接缝处将两块换热板焊接为一体;S14)在两块换热板对合形成的流通腔体的热媒水通道两端,分别焊接进水口和出水口。本专利技术还有另外一个目,就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水媒热交换装置的制造安装方法,解决现有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热交换装置,体积庞大,制造组装困难,安装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造上述水媒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S21)根据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负荷,确定板状热交换元件的有效换热面积和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块数;S22)根据上述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板状热交换元件;S23)根据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媒水循环流量,确定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的管径;S24)将制造完成的板状热交换元件以及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运抵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地表水源现场,将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并联连接到供水总管,将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并联连接到回水总管,组装构成所述的水媒热交换装置;S25)将组装完成尚未注入热媒水的水媒热交换装置,拖放至沉放位置的水面上,通过供水总管向各板状热交换元件灌注热媒水,使所述的水媒热交换装置沉入地表水源水面之下的预定沉放位置。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室外地表水换热装置采用板状热交换元件,实现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采用室外地表水低温大面积高效换热的问题,该换热装置结构简单,抗污易清洗维护;换热流道设计合理,流程短,水阻力低,可明显节约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地表水源侧的循环水泵电耗,热媒水通道内的强化换热结构不但增加了换热面积,还具有扰流作用,在热媒水通道内形成紊流,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2.本专利技术省略了现有板状换热器的蜂窝焊点和构成蛇形中空流道的隔离焊道,使用冲压成型周边焊接工艺取代了髙压胀形工艺,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还可以避免因焊接高温造成换热板表面局部粗糙变形,容易结垢的问题,换热板采用两块由相同的冲压模具冲压成型的同模换热板,进一步减少了冲压模具的制造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水媒热交换装置在安装时先不注热媒水,利用未注水的水媒热交换装置在地表水体上的浮力,漂浮到预定安装位置后再注水下沉,便于安装维护。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板状热交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板状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板局部结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状热交换元件,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两块对合并周边焊接的换热板,在所述的两块换热板之间,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流通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上设有冲压拉伸成型的导流带结构和强化换热结构;所述的导流带结构是换热板上的截面形状为U型或V型的条状凸起,所述两块换热板上的条状凸起的拱顶互相贴合对正,把流通腔体分隔为S型的热媒水通道;所述的强化换热结构是分布在换热板上的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所述半球面或乳钉状凸起在所述的热媒水通道内构成扰流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宽雷刚成剑林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益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