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579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动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带(10)用加强布(13)覆盖住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主体(11)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所述加强布(13)包括:加强布主体(14),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15),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14)的由该RFL膜(15)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渍橡胶层(16),以及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14)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18)。在所述表面橡胶层(18)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渍橡胶层(16)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带
技术介绍
让氟树脂等耐磨性材料分散而获得的粘接处理剂被广泛用于对设置在带主体表面上的加强布进行的粘接处理。在加强布的带轮接触部分由配合有耐磨性材料的粘接处理剂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带轮接触部分维持摩擦系数较低的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耐磨性,但有可能导致加强布和带主体之间的粘接性劣化。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齿形带中,在齿布表面留有空隙部分并对该齿布表面进行RFL (间苯二酚-甲醛胶乳)粘接处理,接着进行将大量分散有含摩擦改性成分的耐磨性复合材料的橡胶糊涂布在齿布的一表面上的涂层处理以及将不含耐磨性复合材料的橡胶糊涂布在齿布的另一表面上的涂层处理。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齿形带中,对齿布中的纤丝表面进行RFL等的粘接处理以及浸溃在分散有大量氟树脂的糊橡胶中的浸溃处理,使氟树脂隔着RFL粘接成分大量地分散于距纤维表面极近的位置。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传动带中,对覆盖传动带表面的纤维材料进行浸溃在分散有含氟树脂粉末的粉末状减摩材料的RFL处理液中的第一处理、浸溃在橡胶糊中的第二处理以及浸溃在分散有含氟树脂粉末的粉末状减摩材料的橡胶糊中的第三处理,由此,使大量氟树脂粉末隔着RFL成分聚集在纤维材料的表面或者附近。专利文献I :日本公开特许公表特表2002-54207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0-31029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40582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38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设有加强布的传动带即使长时间走行也能够维持优异的耐磨性,并能获得加强布与带主体之间优异的粘接性。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用加强布覆盖住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布包括加强布主体,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的由该RFL膜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溃橡胶层,以及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所述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溃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优选所述耐磨性材料是聚四氟乙烯粉末。优选所述浸溃橡胶层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构成为在所述浸溃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所述耐磨性材料的含量为5 100质量份,并且在所述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所述耐磨性材料的含量为20 230质量份。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的所述带主体可以是齿形带主体。 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构成,设置成覆盖带主体表面的加强布包括加强布主体,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的由该RFL膜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溃橡胶层,以及设置成覆盖加强布主体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并且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溃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因此,即使带长时间走行也能够维持优异的耐磨性,并能获得加强布与带主体之间优异的粘接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立体图。图2是齿形带的剖面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示出用于试验评价的带走行试验机的带轮平面布置情况。符号说明10齿形带(传动带)11齿形带主体(带主体)13加强布14加强布主体15RFL 膜16浸溃橡胶层18表面橡胶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齿形带)图I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10。该齿形带10是一种适用于例如汽车的OHC(顶置凸轮轴)驱动用途等高负荷用途的齿形带。该齿形带10具有由橡胶制成的齿形带主体11,其带轮接触侧表面由加强布13覆至Jhl o齿形带主体11由下述橡胶组合物形成。对在原料橡胶中配合了配合剂后混炼而成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及加压,再用交联剂进行交联,便得到了该橡胶组合物。作为构成齿形带主体11的橡胶组合物的原料橡胶能够列举出例如,二元乙丙橡胶(EPR)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a-烯烃弹性橡胶、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等。原料橡胶可以由单种物质构成,也可以由多种物质构成。作为配合剂能够列举出例如,交联剂(例如硫、有机过氧化物)、抗老化剂、加工助剂、增塑剂、填充材、炭黑、硅石及短纤维等加强材等等。各种配合剂可以由单种物质构成,也可以由多种物质构成。 齿形带主体11在外周侧设置有背面部11b,并且在内周侧与背面部Ilb —体地在带长方向上按照一定间隔设置有齿部11a。背面部Ilb形成为横长平带状。芯线12形成为在带宽方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状,并埋设在背面部Ilb的内周侧。 芯线12由较长纤维材料的加捻线或编织绳构成。优选由加捻线构成的芯线12设置为s捻纱线和Z捻纱线这一对纱线形成双螺旋。作为构成芯线12的纤维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嚷唑(PBO)纤维、金属纤维等。为了赋予芯线12与齿形带主体11相粘接的粘接性,在成形加工前对芯线12进行将该芯线浸溃在RFL水溶液中后再加热的粘接处理和/或浸溃在橡胶糊中后再干燥的粘接处理。齿部Ila可以形成为侧视形状为梯形的梯形齿,也可以形成为侧视形状为半圆形的圆形齿,还可以形成为除此以外的其它形状。齿部Ila可以构成为沿带宽方向延伸而设,也可以构成为沿相对带宽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而设的斜齿。齿形带主体11的齿部Ila的表面由加强布13覆盖。图2示出加强布13的剖面。加强布13包括加强布主体14,通过对该加强布主体14进行规定的粘接处理而设置的RFL膜15,浸溃橡胶层16,粘接橡胶层17以及表面橡胶层18。该加强布13的厚度为例如0. 8 I. 8_。加强布主体14是由下述构成线织成的平纹、斜纹或缎纹等的织布、编织品或无纺布等布构成的。该构成线含有例如,尼龙6,6、尼龙4,6、尼龙6等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囉唑(PBO)纤维等。考虑到齿部的形成性,优选加强布主体14在带长方向上具有可伸长性。RFL膜15设置成覆盖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整个表面。RFL膜15是将加强布主体14浸溃在RFL水溶液中后再进行加热、干燥而形成的。考虑到与加强布主体14的粘接性,优选在RFL膜15中不含耐磨性材料。浸溃橡胶层16设置成浸入到加强布主体14的由RFL膜15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和构成线之间。由此,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表面就成为隔着RFL膜15由浸溃橡胶层16覆盖住的状态。浸溃橡胶层16是通过将被RFL膜15覆盖住表面的加强布主体14浸溃在浸溃橡胶层用橡胶糊中后再进行干燥而形成的。形成浸溃橡胶层16的橡胶组合物是以例如,二元乙丙橡胶(EPR)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a -烯烃弹性橡胶、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作为原料橡胶,并向该原料橡胶中配合多种配合剂而形成的。在浸溃橡胶层16的橡胶组合物中所配合的配合剂至少含有耐磨性材料P。作为耐磨性材料P能够列举出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超高分子量聚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带,用加强布覆盖住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布包括:加强布主体,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的由该RFL膜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渍橡胶层,以及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所述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渍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草野隆行中本雄二中岛荣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