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4310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其特点是它包括原料选用及抛光脱皮处理、调整入榨水分、压榨和残油控制、毛油过滤、超微过滤脱除脂肪氧合酶及低温真空暴沸脱除豆腥味工艺步骤:以非转基因为原料,消除转基因原料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利用物理冷压榨技术,使得产品中没有有机溶剂残留,消除原料上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大豆油贮存过程中引起变质的生物因素,有效去除大豆油脂中的豆腥味和其他异味,且富含天然VE等天然抗氧化剂,油脂贮存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抗氧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油加工
,具体地讲是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
技术介绍
大豆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不可缺的食用油,主要用于烹、炒、煎、炸食物等,消费量非常大,大豆油脂的安全性和营养保健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大豆油产品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问题 1、原料问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大部分大豆油生产使用的是转基因大豆,使得产品中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隐患; 2、溶剂浸提工艺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大豆油生产普遍采用的是机械化程度高、出油率高的溶剂浸提工艺,这一工艺生产的大豆油有以下安全隐患1)溶剂残留问题浸油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有机溶剂,成品豆油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2)精炼过程产生有害物质溶剂浸提出的大豆油称为毛油,含有多量的杂质,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后,才能成为食用大豆油;精炼过程能够产生有害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物质一氯丙醇的前体;3)精炼过程使得天然营养损失严重大豆中含丰富的天然营养保健成分卵磷脂、VE、留醇等;精炼加工使得这些宝贵的营养物质损失严重,大豆油脂精炼后,成了一种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高热量、高能量烹调油;4)精炼后的大豆油中的天然VE (强力天然抗氧剂)损失严重,为了保证大豆油在贮存过程中不氧化变质,需要额外添加抗原氧化添加剂。3、传统压榨工艺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大豆油压榨工艺,虽然避免了溶剂残留问题,但是,为了消除产品中的豆腥味和其他异味,增加出油率,要先将大豆经过加热变性处理。高温加热处理,不仅使得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VE等受热损失,而且使得榨出的毛油颜色深、杂质多,也必须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后,才能成为食用大豆油。如此,依然带来不饱和脂肪酸、VE、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破坏严重,并可能产生氯丙醇前体、反式脂肪酸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和额外添加抗氧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主要解决现有的大豆油压榨工艺带来不饱和脂肪酸、VE、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破坏严重、并可能产生氯丙醇前体、反式脂肪酸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和额外添加抗氧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选用及抛光脱皮处理,选用非转基因大豆,先进行除杂,然后进行抛光脱皮处理; b调整入榨水分,预先测定大豆原料的水分含量,并将其含水量调整到12 - 14% ;c压榨和残油控制,用螺旋压榨机加压,大豆含油量一般在18-20%,当毛油出率达到10-12%时,即停止加压,此时豆饼残油一般为6. 0-7. 5% ;d毛油过滤,毛油先用20、40、60、100目进行初过滤,然后使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再采用、滤纸板无压过滤; e超微过滤脱除脂肪氧合酶,选用截留分子量80-120kD的超微过滤膜,对过滤后的豆油进行超微过滤处理; f 紫外照射,过滤后的大豆油流动通过上方安置紫外灯的照射装置,照射剂量为200-400 J/m2,照射时间为5-15秒; g低温真空暴沸脱除豆腥味,将前一步得到的处理豆油加热到90 - 100°C,备用;打开真空罐的加热装置,使得罐内温度维持在90— 100°C,启动真空泵,使真空罐内的绝对压力降到400Pa以下,打开进料阀,吸入加热好的豆油,使进入的热豆油瞬间暴沸,脱除豆腥异味,控制进料量,保持真空罐内料液温度90— 100°C,绝对压力不超过400Pa ;进料完毕后,操作条件不变,继续处理5-10min,即可。其中,a步骤所述非转基因大豆的蛋白含量高于34. 0%以上。其中,d步骤所述板框过滤机过滤采用180目的滤布,徐徐加压,最高压力不超过0.4Mpa。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以非转基因为原料,消除转基因原料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2、利用物理冷压榨技术,使得产品中没有有机溶剂残留,同时冷榨出的毛油色泽比传统热榨大豆油浅,不需要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处理,因而天然营养VE等损失少,也不产生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3、增加大豆子粒抛光工艺,去除豆皮上的黄曲霉等附着物,消除原料上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大豆油精炼工艺的作用之一,是去除随原料污染进入大豆油中的黄曲霉毒素;4、通过控制压榨毛油的出率,只榨取大豆中第一道大豆油脂,减少毛油中杂质的含量,不需要经过精炼,只用七道物理滤过技术就可以澄清大豆油,消除精炼工序带来的有害产生物质、破坏营养成分的弊端;5、利用超微膜过滤技术,消除大豆油贮存过程中引起变质的生物因素;大豆油中的氧合酶,在贮存过程中,催化氧化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断裂,产生醛酮等异味物质产生,使大豆油变质;传统热榨是利用高温使得氧合酶变性失活;溶剂浸提法,是在精炼过程中使得氧合酶失活;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不经过加热变性处理,也不进行精炼,而采用超微膜过滤技术,超滤除去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消除了大豆油贮存过程中引起变质的生物因素,并同时增加了有的澄清度;6、利用紫外照射技术,杀灭超微过滤处理中没有完全除去的脂肪氧合酶活性,并进一步破坏残存的黄曲霉毒素的结构,达到进一步消除的目的。为了保证超滤的流通量,工艺中选用的80-120KD的超滤膜,能除去大部分的脂肪氧合酶,但是不能完全除去。残余的脂肪氧合酶,利用低剂量的紫外照射处理,既可以保证油的质量不受损失,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残余脂肪氧合酶活性,保证油的贮藏。同时,利用紫外光的波长短,能量大,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容易被物质吸收,变成物质的内能,破坏物质分子的化学键的特性,进一步降低大豆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利用低温闪蒸暴沸技术,去除大豆油脂中的豆腥味和其他异味;豆油中的豆腥异味,来源于大豆中的低分子醛类和游离脂肪酸;传统热榨工艺和溶剂浸提工艺,利用加热处理和精炼过程,去除了其中的豆腥味;本专利技术的工艺避开有害的加热和精炼处理,利用高真空低温闪蒸技术,将大豆油加热到90-100°C的温度下,立即暴露到高真空条件下,使得大豆油突然暴沸,迅速去除其中呈豆腥味的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产生异味的游离脂肪酸,并且保证其中的营养物质损失很少;8、制取的高品质油脂中,因为富含天然VE等天然抗氧化剂,油脂贮存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抗氧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制取的高品质大豆油脂,在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方面,绝对优于现行工艺生产的大豆精炼油。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的天然原榨有机大豆油与现有的精炼大豆油对照表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原料选用及抛光脱皮处理,选用非转基因大豆,先进行除杂,然后进行抛光脱皮处理; b调整入榨水分,预先测定大豆原料的 水分含量,并将其含水量调整到12 - 14% ;c压榨和残油控制,用螺旋压榨机加压,大豆含油量一般在18-20%,当毛油出率达到10-12%时,即停止加压,此时豆饼残油一般为6. 0-7. 5% ; d毛油过滤,毛油先用20、40、60、100目进行初过滤,然后使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再采用滤纸板无压过滤; e超微过滤脱除脂肪氧合酶,选用截留分子量80-120kD的超微过滤膜,对过滤后的豆油进行超微过滤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选用及抛光脱皮处理,选用非转基因大豆,先进行除杂,然后进行抛光脱皮处理;b调整入榨水分,预先测定大豆原料的水分含量,并将其含水量调整到12-14%;c压榨和残油控制,用螺旋压榨机加压,大豆含油量一般在18?20%,当毛油出率达到10?12%时,即停止加压,此时豆饼残油一般为6.0?7.5%;d毛油过滤,毛油先用20、40、60、100目进行初过滤,然后使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再采用滤纸板无压过滤;e超微过滤脱除脂肪氧合酶,选用截留分子量80?120kD的超微过滤膜,对过滤后的豆油进行超微过滤处理;f紫外照射,过滤后的大豆油流动通过上方安置紫外灯的照射装置,照射剂量为200?400?J/m2,照射时间为5?15秒;g低温真空暴沸脱除豆腥味,紫外照射杀酶后的大豆油,加热到90-100℃,备用;打开真空罐的加热装置,罐内温度维持在90—100℃,启动真空泵,真空罐内的绝对压力降到400Pa以下,打开进料阀,吸入加热好的豆油,使进入的热豆油瞬间暴沸,脱除豆腥异味,控制进料量,保持真空罐内料液温度90—100℃,绝对压力不超过400Pa;进料完毕后,操作条件不变,继续处理5?10min,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霞李兆祥王晓飞高莹安宁刘鹏莉
申请(专利权)人:嘉祥县嘉冠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