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和医用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283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包括试管架、拨爪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拨爪运动,所述拨爪的运动过程中具有负载状态和空载状态,在负载状态时,所述拨爪向上伸入所述试管架的内部并能带动所述试管架横向运动;在空载状态时,所述拨爪向下退出所述试管架。利用动力源驱动拨爪,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限位钣金件,从而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拨爪不会反复敲击钣金件,有效的减小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和医用分析仪
技术介绍
现有的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普遍采用重力或弹簧复位棘爪的结构,其一般包括试管架I、直线导轨2、移动支架3、固定支架4、转动轴承5及棘爪6。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a)如图Ia所示,两个棘爪6处于原位;b)如图Ib所示,两个棘爪6在跟随移动支架3向右移动时,棘爪6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而将棘爪6的顶部伸入到试管架底部的凹槽11内,并推动试管架I向右运动一个凹槽的宽度;c)如图Ic所示,之后,棘爪6随着移动支架3向左回位时,棘爪顶部受到上方钣金件限位的作用,重新转回到图Ia中的原位,如此循环往复,试管架I间歇性向右运动。但是,该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a)噪音大,棘爪在跟随移动支架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敲击上方限位的钣金件,噪音比较大;b)转动轴承易泼洒锈蚀,故障率高,有可能卡死而无法复位,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小噪音的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和包括上述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的医用分析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包括试管架、拨爪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拨爪运动,所述拨爪的运动过程中具有负载状态和空载状态,在负载状态时,所述拨爪向上伸入所述试管架的内部并能带动所述试管架横向运动;在空载状态时,所述拨爪向下退出所述试管架。进一步的,所述的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还包括滑动配合的移动支架及直线导轨,所述动力源为用于驱动所述拨爪直线运动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或用于驱动所述拨爪旋转的旋转运动执行元件,所述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源为直线运动执行元件,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拨爪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拨爪包括固定连接一体的连接轴及拨动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动力源的活动端直连,所述拨动轴竖直。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端带着所述连接轴竖直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端带着所述连接轴倾斜升降。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源为旋转运动执行元件,所述拨爪与所述移动支架枢接。进一步的,所述直线运动执行元件选自气缸、直线电机、电磁铁,所述旋转运动执行元件选自旋转气缸、电磁铁。一种医用分析仪,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动力源驱动拨爪,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限位钣金件,从而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拨爪不会反复敲击钣金件,有效的减小了噪音。附图说明图Ia 图Ic是反映现有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a 图2e是反映本专利技术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装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3a 图3b是反映本专利技术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装置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 图4b是反映本专利技术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装置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5a 图5b是反映本专利技术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装置第四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a至图2e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该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包括试管架7、直线导轨8、移动支架9、固定支架10、拨爪11及气缸12。试管架7的底部具有成排的凹槽71。直线导轨8位于试管架7的下方,移动支架9滑动设置于直线导轨8上,固定支架10与直线导轨8固定。拨爪11可以为整体加工成型的L型结构体,其直接与气缸12的活塞固定。气缸12安装在移动支架9上,并能跟随移动支架9在直线导轨8上左右横向运动。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2a所示,当机构初始化后,拨爪11处于下位(拨爪整体位于试管架的下方),并跟随移动支架9处于最左边的初始位置;如图2b所示,当试管架7需要横向进给时,气缸驱动拨爪11竖直向上伸出,拨爪11到达上位并插入试管架底部的凹槽71内;如图2c所示,移动支架9带动气缸12和拨爪11向右移动一个凹槽宽度的距离,同时,拨爪11带动试管架7移动一定的距离,实现试管架的向右移动;如图2d所示,当试管架7向右移动到位后,拨爪11退回下位而与试管架脱离(即向下完全退出试管架的凹槽);如图2e所示,移动支架9向左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带动拨爪11和气缸12也回到初始位置,则试管架的一个间歇式向右进给的运动循环完成,之后以此类推,则可以实现试管架的连续间歇式进给。本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拨爪在下位和上位之间作间歇式的直线往复运动。拨爪在上位时,其处于负载状态,其能够带动试管架一起向右横向移动;拨爪在下位时,其向下退出试管架。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气缸直接驱动拨爪,在左右移动过程中,拨爪不需要与限位钣金件敲击产生噪音。另外,可以使用钣金件保护罩对气缸和拨爪进行防护,不存在现有技术中转动轴承锈蚀的问题,可靠性更高。如图3a及图3b所示,其为横向间歇式输送机构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拨爪16为偏心结构体,该拨爪16包括相互平行并偏心的连接轴31和拨动轴32,该连接轴31与气缸17直连,该拨动轴32竖直,其能够带动试管架13 一起向右横向运动。气缸17安装在移动支架15上,移动支架15与直线导轨14滑动配合,直线导轨14与固定支架18固定。在初始位置时,拨爪16处于下位,如图3a所示;试管架需要横向进给时,气缸驱动拨爪竖直上升,拨爪的拨动轴32向上伸入到试管架的凹槽内,如图3b所示。如图4a及图4b所示,其为横向间歇式输送机构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气缸24倾斜放置,且拨爪23的拨动轴34竖直而连接轴33倾斜。在初始位置时,拨爪23处于下位,如图4a所示。试管架19需要横向进给时,气缸驱动拨爪23上升,拨爪的拨动轴34向上伸入到试管架的凹槽内,移动支架21沿着直 线导轨20向右运动,从而带着试管架19向右运动,如图4b所示。如图5a及图5b所示,其为横向间歇式输送机构的第四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采用旋转的方式实现拨爪30的升降。该横向间歇式输送机构包括试管架25、直线导轨26、移动支架27、固定支架28、拨爪30及气缸29。拨爪30与移动支架27枢接,气缸29驱动拨爪30转动。在初始位置时,拨爪30处于下位,如图5a所不。试管架25需要横向进给时,气缸29驱动拨爪30旋转,转动到竖直状态时,拨爪30向上伸入到试管架25的凹槽内,当移动支架向右运动时,拨爪带着试管架一起向右移动,如图5b所示。对于试管架横向间歇式输送机构和包括该试管架横向间歇式输送机构的医用分析仪,其包括拨爪及与拨爪驱动连接的动力源,该动力源可以驱动拨爪运动,该拨爪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具有用于驱动试管架运动的负载状态和与试管架脱离的空载状态。该动力源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拨爪直线运动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如直流电机、电磁铁、气缸、液压缸等;该动力源也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拨爪旋转的旋转运动执行元件,如旋转气缸或电磁铁等。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管架横向间歇输送机构,包括试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爪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拨爪运动,所述拨爪的运动过程中具有负载状态和空载状态,在负载状态时,所述拨爪向上伸入所述试管架的内部并能带动所述试管架横向运动;在空载状态时,所述拨爪向下退出所述试管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胜李乐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