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志龙专利>正文

一种冷冲压辅具及其冲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171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冷冲压辅具及其冲压工艺,该辅具为位于冲压件与凸模之间的垫片,所述的垫片与冲压件的接触面与冲压件形状相适应,与凸模的接触面为平面。该辅具及其加工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采取此工艺压制出来的产品,再经过整形之后,完全符合零件的要求,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冲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将弧线原材冲压弯曲的辅具及其冲压工艺。
技术介绍
在冷冲压成形的工艺中,对于截面呈弧线的条形件进行冲弯时,冲压件的形面常会出现开裂、褶皱、叠料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到成品的外观、质量,甚至会使成品报废,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在冲压时对形面进行加筋、加包、加拉延槽,甚至增加一道预成形处理工序,但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确保截面呈弧线的条形件进行冲弯无开裂、褶皱、叠料现象的冲压辅具及其工艺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冲压辅具,该辅具为位于冲压件与凸模之间的垫片,所述的垫片与冲压件的接触面与冲压件形状相适应,与凸模的接触面为平面。所述的垫片由具有弹性且质地柔软的聚氨酯、橡胶或塑胶制成。所述的垫片与冲压前的冲压件长度、厚度误差在±10%。一种利用辅具的冲压工艺,包括步骤I、调整模具行程,调整至当模具合模至行程末端时,凹、凸下模间有15-30%垫片厚度的间隙; 步骤2、将冲压件放置到凹、凸下模之间,再将垫片放置到冲压件与凸模之间,进行成形冲压;步骤3、调整模具行程,调整至模具可完全合模;步骤4、将成形冲压后的冲压件放置到凹、凸下模之间,进行整形冲压。所述的步骤2成形冲压时,合模时间需要3秒以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辅具及其加工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采取此工艺压制出来的产品,再经过整形之后,完全符合零件的要求,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具体的说,有些零件的形面,需要增加几道预成形模具,才能达到零件的形面要求;还要放大制件的材料尺寸,以满足压边的要求,这样的话,即使压制成形,也必须增加修边模。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原材料、加工、人工等成本);而这一新工艺的出现就很好地改变了这一切。首先加垫片进行基本成形之后,只需在同一付模具上进行整形就可以了 ;之后制件所需料片不需要放压边余量,直接把零件的展开料一次性放到位,只要能满足零件的尺寸要求就行。附图说明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冷冲压辅具使用状态爆炸视图;图2、3为冲压件成品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凸模;2、凹模;3、垫片;4、冲压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3可知,冷冲压辅具为位于冲压件4与凸模I之间的垫片3,冲压件4是一个已经经过一次冲压截面呈圆弧形、波浪状或异形圆弧状等形状的金属板料,二次冲压时需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凸模I和凹模2冲压下完成与第一次弯曲冲压不同方向的弯曲冲压工序,然而弧线形面弯曲处会产生多余的料,在凸模I和凹模2没有合到底之前,这些多余的 料,就会堆积在模具的空隙处,待模具合到底之时,这些多余的料就会叠加在一起,形成叠料或褶皱。而在冲压件4与凸模I之间添加垫片3后,能够消除模具合到底前冲压件4与模具之间的空隙,强迫冲压件4始终以平展、饱满的状态随形。因此该垫片3与冲压件4的接触面形状需要与冲压件4相适应,例如呈半圆柱状、波浪状或弧线形,另一面与凸模I的接触面为平面,两个端面也为平面,且垫片3的厚度、长度与冲压前的冲压件4厚度(整个件的高)、长度误差在±10%,优选垫片3略小于冲压件4的尺寸,以填满冲压件4凹腔为宜,这样合模过程中垫片3会填充整个模腔,因此制作垫片3的材料需要柔软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可选择具有弹性且质地柔软的聚氨酯、橡胶或塑胶。垫片3必须放置冲压件4与凸模I之间,因为冲压件4与垫片3接触面为凹面,易于放置垫片,若放置在冲压件4与凹模2之间会放置难以定位,影响冲压成型效果;垫片3必须是大体呈半圆柱状,与冲压件4的接触面形状需要与冲压件4相适应,其与凸模I接触面为平面,保证了增加了垫片3整体厚度、坚固度,因为这样的形状最为稳定、坚固,不易被压碎,同时也能与冲压件4紧密接触,避免叠料,若更改为半圆环状,其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易被压碎,若使用其他形状则可能影响随形效果。利用上述垫片3进行加工时,主要分为以下四步步骤I、在冲床上安装好模具后起凸模1,并调整模具行程,调整至当模具合模至行程末端时,凹、凸下模2、1间有15-30%垫片3厚度的间隙,优选20%的间隙,从而既能确保冲压件4初步成型,又能避免垫片3被压碎;步骤2、将冲压件4放置到凹、凸下模2、I之间,再将垫片3放置到冲压件4与凸模I之间,进行成形冲压,由于行程已经调整,此时模具不会完全合模,而且模具与冲压件4件放置于有具有弹性的垫片3,因此合模后需要维持合模状态需要3秒以上,优选5秒,以确保冲压件4的弯曲基本形状出来;步骤3、调整模具行程,调整至模具可完全合模,即正常冲压时的行程状态;步骤4、将步骤2成形冲压后的冲压件4放置到凹、凸下模2、I之间,进行整形冲压,此时模具以有了基本的弯曲形状,在没有垫片3的情况下合模,也不会再出现叠料或褶皱现象,经过整形冲压后,冲压件4完成成型,产品表面光洁、平整,产品合格率能达到近100% o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这项新的冲压工艺只适合于I. Omm以下的簿板(越簿越好);材质可以是金、银、铜、铝、铁、409L (对硬金属材料,效果不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 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冷冲压辅具,其特征在于该辅具为位于冲压件(4)与凸模(I)之间的垫片(3),所述的垫片(3)与冲压件(4)的接触面与冲压件(4)形状相适应,与凸模(I)的接触面为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冲压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3)由具有弹性且质地柔软的聚氨酯、橡胶或塑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冷冲压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3)与冲压前的冲压件(4)长度、厚度误差在±10%。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辅具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I、调整模具行程,调整至当模具合模至行程末端时,凹、凸下模(2、1)间有15-30%垫片(3)厚度的间隙; 步骤2、将冲压件(4)放置到凹、凸下模(2、1)之间,再将垫片(3)放置到冲压件(4)与凸模(I)之间,进行成形冲压; 步骤3、调整模具行程,调整至模具可完全合模; 步骤4、将成形冲压后的冲压件(4)放置到凹、凸下模(2、1)之间,进行整形冲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成形冲压时,合模时间需要3秒以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冷冲压辅具及其冲压工艺,该辅具为位于冲压件与凸模之间的垫片,所述的垫片与冲压件的接触面与冲压件形状相适应,与凸模的接触面为平面。该辅具及其加工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采取此工艺压制出来的产品,再经过整形之后,完全符合零件的要求,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文档编号B21D37/00GK102744319SQ20121022257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袁志龙 申请人:袁志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冲压辅具,其特征在于:该辅具为位于冲压件(4)与凸模(1)之间的垫片(3),所述的垫片(3)与冲压件(4)的接触面与冲压件(4)形状相适应,与凸模(1)的接触面为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袁志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