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包括折叠基座、前架、后叉杆、车座、前叉杆、车把、前轮、后轮、避震器和驱动机构,折叠基座由折叠盒、前件、下座管、连杆、旋钮螺栓、双楔舌、五通管、管靠和避震器构成,前架由梁管和前头管构成,车座由上座管和鞍座构成,车把由折叠把立管和手把构成,驱动机构由中轴、两曲柄、两脚蹬、前级大牙盘、前级小牙盘、后级牙盘、前级链条、后级链条和飞轮构成,前架与折叠基座的前件连接,后叉杆与折叠基座的后部连接,前叉杆与前架的前头管连接,车把与前叉杆连接,前轮安装于前叉杆,后轮安装于后叉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折叠自行车的款式众多,但一般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体积仍然很大,携带的方便性很差,有的折叠自行车虽然可以折叠得稍微小一点,但它的折叠速度却很慢,本设计人在先设计的“快捷折叠便携自行车”,虽然部分解决了折叠的速度问题和折叠后的体积问题,但该技术在折叠后宽度仍较宽,折叠后的完整性还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折叠效果更好的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包括折叠基座、前架、后叉杆、车座、前叉杆、车把、前轮、后轮和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折叠基座由折叠盒、前件、下座管、连杆、旋钮螺栓、双楔舌、五通管、管靠和避震器构成,前架由梁管和前头管构成,车座由上座管和鞍座构成,车把由折叠把立管和手把构成,驱动机构由中轴、两曲柄、两脚蹬、前级大牙盘、前级小牙盘、后级牙盘、前级链条、后级链条和飞轮构成,前架与折叠基座的前件连接,后叉杆与折叠基座的后部连接,前叉杆与前架的前头管连接,车把与前叉杆连接,前轮安装于前叉杆,后轮安装于后叉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后叉杆的左侧连接后轮、前叉杆的右侧连接前轮,将折叠盒的转轴孔设计在折叠盒的前下方,并略带斜向,可让本技术折叠后前后轮并拢排放,使其折叠后体积更小,采用两级增速的驱动机构,使飞轮不必太小,可让后轴加粗而使后轮稳固,采用橡胶材料作为避震器,使避震效果更好,而且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两级增速的驱动机构的构造图。图4为本技术车把折叠效果图。图5为本技术车身折叠过程图。图6为本技术折叠完毕效果图。图中1——折叠基座,2——前架,3——后叉杆,4——车座,5——前叉杆,6——车把,7——前轮,8——后轮,9——驱动机构;其中折叠基座I还包括11——折叠盒,12—前件,13—下座管,14—连杆,15—旋钮螺栓,16—双楔舌,17—五通管,18-管靠,19-避震器;前架2还包括21-梁管,22-前头管;车座4还包括41—上座管,42—鞍座,车把6还包括61—折叠把立管,62——手把;驱动机构9还包括91—中轴,92—曲柄,93—脚蹬,94——前级大牙盘,95——前级小牙盘,96 后级牙盘,97 IU级链条,98 后级链条,99 飞轮。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I、图2、图3、图5,所述的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包括折叠基座I、前架2、后叉杆3、车座4、前叉杆5、车把6、前轮7、后轮8和驱动机构9 ;所述的折叠基座1,包括折叠盒11、前件12、下座管13、连杆14、旋钮螺栓15、双楔舌16、五通管17、管靠18和避震器19。所述的折叠盒11是一金属片冲压成顶部连接,前后下都开口的盒状部件,所述折叠盒11的前下、中上、中下和后部位都带有对穿孔,其中所述的前下部位的对穿孔略带斜向,所述的中下部位孔为五通管17的连接孔,所述的后部位孔为连接后叉杆3的连接孔,所述折叠盒11顶部的前边沿中部有一凹形豁口,所述折叠盒11凹形豁口的两边各有一锁接 孔。所述的前件12是成侧放的山字,所述前件12顶部横向排列有三个孔,所述三孔的中孔为所述旋钮螺栓15的上定位孔,所述三孔的两边孔为所述双楔舌16的导孔,所述前件12中部与所述的上定位孔对应有一旋钮螺栓15的下定位孔,所述前件12的上定位孔和所述的下定位孔穿入所述的旋钮螺栓15,所述的旋钮螺栓15,是一螺栓的头上连接有旋拧的塑料手把,所述的旋钮螺栓15上还拧接有所述的双楔舌16,所述的双楔舌16是中间一螺孔,两边各带一楔状舌头的部件,所述的双楔舌16导入于所述前件12的导孔中,并且所述的双楔舌16锁接于所述折叠盒11的两锁接孔中,所述前件12的底部前后各有一孔,所述前件12底部的前孔略带斜向,所述前件12的斜向孔与所述折叠盒11前下部位的斜向孔相对应,并通过对锁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前件12底部的后孔通过对锁螺栓与所述的连杆14连接,所述前件12与所述连杆14的连接处开有一槽。所述的连杆14是两头带关节轴承的部件,所述的连杆14的一头与所述的前件12连接,另一头通过对锁螺栓与所述的下座管13下对穿孔作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座管13是一金属圆管,底部开有豁口槽,下部上下并排开有两对对穿孔,顶部带有一管夹,所述下座管13的上对穿孔通过对锁螺栓,与所述折叠盒11的中上部位对穿孔作可转动连接,所述下座管13顶部通过管夹与所述的上座管41套接。所述的管靠18是成弧形凹面的金属片,所述管靠18的弧形凹面与所述下座管13的圆径相匹配,所述管靠18与所述折叠盒11焊接于所述五通管18的上方;所述折叠盒11的后上方还连接避震器19,所述的避震器19包括前避震座、后避震座和避震垫,所述的前避震座焊接于所述折叠盒11的后上方,所述的后避震座焊接于后叉杆3的前上部,所述的避震垫是橡胶或其它非金属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避震垫成圆柱状,所述的避震垫连接于所述的前避震座和所述的后避震座之间。所述的后叉杆3是弯成波状弯曲的金属管,前端焊接一金属圈,后端左侧固定连接一后轴,所述后叉杆3的金属圈通过一带轴头的螺栓与所述折叠盒11的后部位的连接孔作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轮8安装于所述的后叉杆3上的所述后轴上。所述的前架2包括梁管21和前头管22,所述梁管21的后端与所述的前件12作焊接。所述的前叉杆5,是弯成波状弯曲的金属管下端右侧固定连接一前轴,所述前叉杆5的上部通过七件碗与所述的前头管22作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轮7安装于所述前叉杆5的所述前轴上。所述的车座4包括上座管41和鞍座42,所述的鞍座42安装于所述上座管41的顶部。所述车把6包括折叠把立管61和手把62,所述的折叠把立管61包括下部件、上部件、内伸管、把立管、螺孔圆柱和带把螺 栓;所述的下部件,是一金属片冲压成半圆兜平底的簸箕状,所述下部件的底面两侧有翻边耳片,耳片上带孔,所述下部件的半圆兜顶部带一U字形的豁口,所述下部件的底部带一圆孔,所述下部件底部的圆孔焊接所述的内伸管;所述的上部件,是下角带圈的柱形部件,所述上部件与所述的把立管套接,所述上部件的圈通过对锁螺栓与所述下部件的两耳片作可转动连接,所述上部件与所述把立管套接处有对穿孔,对穿孔中可转动穿入所述的螺孔圆柱,所述上部件和所述把立管套接处的对穿孔的垂向位置有一长圆孔,所述上的长圆孔与所述下部的U字形的豁口相对应,所述的带把螺栓,是一螺栓的头上连接有塑料手把,所述的带把螺栓穿入所述上部件和把立管套接处的长圆孔中,再拧入所述螺孔圆柱的螺孔中,所述折叠把立管61的上部连接所述的手把62。所述的驱动机构9,包括中轴91、两曲柄92、两脚蹬93、前级大牙盘94、前级小牙盘95、后级牙盘96、前级链条97、后级链条98和飞轮99,所述的中轴91通过中轴配件安装于所述的五通管18中,所述的两曲柄93安装于所述中轴91的两头,所述的前级大牙盘94与所述的右曲柄92固定,所述的两脚蹬93安装于所述两曲柄92上,所述的前级小牙盘95和所述的后级牙盘96同轴筒连接,所述的轴筒中镶嵌有两轴承,所述的前级小牙盘95与所述的后级牙盘96通过所述轴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捷折叠单叉杆便携自行车,包括折叠基座、前架、后叉杆、车座、前叉杆、车把、前轮、后轮、避震器和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折叠基座由折叠盒、前件、下座管、连杆、旋钮螺栓、双楔舌、五通管、管靠和避震器构成,前架由梁管和前头管构成,车座由上座管和鞍座构成,车把由折叠把立管和手把构成,驱动机构由中轴、两曲柄、两脚蹬、前级大牙盘、前级小牙盘、后级牙盘、前级链条、后级链条和飞轮构成,前架与折叠基座的前件连接,后叉杆与折叠基座的后部连接,前叉杆与前架的前头管连接,车把与前叉杆连接,前轮安装于前叉杆,后轮安装于后叉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明方,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车中宝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庞明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