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584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背光模组。该LED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LED灯条、背板及散热件,所述LED灯条邻近导光板的入光侧边固定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上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向上延伸的导光板定位柱,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向上穿过导光板使导光板相对定位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沿入光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背板上,所述散热件通过随导光板膨胀或收缩发生位移以保持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的耦光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ED背光模组可以避免导光板因受热或吸湿膨胀后由于机构干涉造成的翘曲;可以避免导光板因受热或吸湿膨胀后碰撞LED,造成LED的失效;可以保证导光板与LED之间的耦光距离,提升耦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液晶显示技术中的LED背光模组主要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及侧入式背光模组。对于侧入式LED背光模组,随着LED效率的不断提升,LED背光的设计也不断演进,从最初的四侧入光,到双侧入光,到单侧入光,目前开发及未来发展的方向都将指向单短边入光方式。侧入式LED背光,是把LED晶粒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四周边缘,再搭配导光板,让LED背光分区点亮时,把从液晶面板边缘发射的光通过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输送到液晶面板中央的区域去,这样整体就有足够的背光量,可让液晶面板显示画面。侧入式LED背光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可使用较少颗的LED晶粒,节省成本;其二就是能够打造比较轻薄的机身,让液晶面板的后方不需要配置LED模块,而是放置在侧边,可减少液晶面板整体的厚度,机身能很薄。参见图1,其为现有侧入式LED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以单侧入光为例,现有的侧入式LED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10、LED灯条(LED Lightbar) 11、背板12和散热件(Heatsink) 13,导光板10设置在背板12上,散热件13设置在导光板10和背板12之间,LED灯条11作为光源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边,LED灯条1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件13散发。导光板10边缘处上方设置有胶框14,胶框14下方设置有反射板15,反射板15位于LED灯条11与导光板10之间的入光处的上方,使LED灯条11发出的光线尽量进入导光板10中,光线在导光板10中的传播方向以带箭头的线条表示,虚线圆圈中的光线表示发生了全内发射,利用全内发射,从导光板10 —侧进入的光线可以沿导光板传输。导光板10下表面设有网点16,上表面设有光学膜17,利用网点16来破坏全内反射,使光线从导光板10的上表面脱出,进而可以照亮位于导光板10上方的液晶面板(图未示)。散热件13一般可采用铝挤型材,背板12可以为铝背板。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LED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LED稱合到导光板中的效率,该距离越小,稱光效率(Coupling efficiency)越高,即背光的效率得到提升。参见图2及图3,其为现有侧入式LED背光模组除去导光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在螺丝位置处的剖视图。通常LED灯条21是固定在散热件22上,散热件22通过螺丝23固定在背板24上,与背板24位置相对固定,为使视图简洁,附图中仅对螺丝23所在位置处以剖面线表示。LED灯条21上设有LED晶粒211作为光源,背板24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导光板定位柱(LGP positioning column) 25。如图4所示,其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组装导光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26是由背板24上的导光板定位柱25来进行固定的,导光板26上设有与导光板定位柱25对应的缺口,导光板定位柱25向上穿过缺口,从而使导光板26固定。如图5所示,其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当导光板膨胀时的剖示图。当背光模组工作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导光板26受热膨胀或者吸湿膨胀时,导光板会存在与LED灯条21短边发生接触的可能。这样的变异会有两方面的风险①LED的信赖性风险,LED会出现被导光板撞坏的情况;②导光板因为由导光板定位柱固定,无法在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引发竖直面的翅曲(waving)。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发生导光板因为受热膨胀或者吸湿膨胀造成的导光板翘曲,需要给导光板留足够的活动预度,使得导光板与LED之间的距离变大,这样耦光距离会降低,大大影响背光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保证导光板与LED之间的耦光距离,同时避免导光板膨胀产生的翘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LED灯条、背板及 散热件,所述LED灯条邻近导光板的入光侧边固定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上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向上延伸的导光板定位柱,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向上穿过导光板使导光板相对定位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沿入光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背板上,所述散热件通过随导光板膨胀或收缩发生位移以保持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的耦光距离。其中,所述背板上设有用于设置散热件的螺孔,所述散热件借由螺丝穿过所述螺孔锁附至背板上,所述螺丝锁附后在所述螺孔中垂直于入光方向固定且沿入光方向具有一定活动预度。其中,所述背板上设有用于设置导光板定位柱的螺孔,所述导光板定位柱穿过所述螺孔后再穿过散热件上的定位孔向上延伸,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在所述螺孔中垂直于入光方向固定且沿入光方向具有一定活动预度。其中,所述导光板定位柱一体设置于散热件上。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相互之间呈直角的两支撑壁,所述LED灯条固定在第一支撑壁内侧上,所述导光板定位柱设置在第二支撑壁内侧上,所述第二支撑壁设置于导光板及背板之间。其中,包括一 LED灯条,所述LED背光模组为单侧入光。其中,包括两LED灯条,所述LED背光模组为双侧入光。其中,所述背板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导光板在入光侧设有形状与导光板定位柱匹配的缺口,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向上穿过所述缺口。本专利技术的LED背光模组可以避免导光板因受热或吸湿膨胀后由于机构干涉造成的翘曲;可以避免导光板因受热或吸湿膨胀后碰撞LED,造成LED的失效;可以保证导光板与LED之间的耦光距离,提升耦光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现有侧入式LED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现有侧入式LED背光模组除去导光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在螺丝位置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导光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背光模组当导光板膨胀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板的立体不意图;图7为图6中背板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除去导光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不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导光板处于膨胀状态;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导光板处于收缩状态;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6至图10,图6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板的立体不意图;图7为图6中背板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除去导光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LED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LED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30、LED灯条31、背板32及散热件33,LED灯条31邻近导光板30的入光侧边固定在散热件33上,散热件33上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向上延伸的导光板定位柱34,导光板定位柱34向上穿过导光板30使导光板30相对定位在散热件33上,散热件33沿入光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背板32上,散热件33通过随导光板30膨胀或收缩发生位移以保持导光板30与LED灯条31之间的耦光距离。背板32上设有用于设置散热件33的螺孔321,散热件33可以借由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LED灯条、背板及散热件,所述LED灯条邻近导光板的入光侧边固定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上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向上延伸的导光板定位柱,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向上穿过导光板使导光板相对定位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沿入光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背板上,所述散热件通过随导光板膨胀或收缩发生位移以保持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的耦光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LED灯条、背板及散热件,所述LED灯条邻近导光板的入光侧边固定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上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向上延伸的导光板定位柱,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向上穿过导光板使导光板相对定位在散热件上,所述散热件沿入光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背板上,所述散热件通过随导光板膨胀或收缩发生位移以保持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的耦光距离。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用于设置散热件的螺孔,所述散热件借由螺丝穿过所述螺孔锁附至背板上,所述螺丝锁附后在所述螺孔中垂直于入光方向固定且沿入光方向具有一定活动预度。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用于设置导光板定位柱的螺孔,所述导光板定位柱穿过所述螺孔后再穿过散热件上的定位孔向上延伸,所述导光板定位柱在所述螺孔中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