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9339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色荧光粉,表达通式为Sr4Al14O25:Mn4+,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激活离子为Mn4+。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按元素摩尔比Sr:Al:Mn:B=4:14(1-x):14x:14y称取原料,其中0.01%≤x≤5%,0.5%≤y≤40%,研磨混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500~1000℃预烧5~10小时,取出研磨混匀在氧化性气氛下1050~1600℃灼烧2~12小时,再次取出研磨混匀在氧化性气氛下1050~1600℃灼烧2~12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宽广的紫外与蓝光吸收,紫外或蓝光激发下具有覆盖600-750nm区间的红色荧光,荧光寿命长,且成本低廉、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材料,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商用白光LED (以下简略为WLED)采用蓝光InGaN LED激发Y3Al5O12 = Ce3+黄色荧光粉,黄光与透过的蓝光混合产生白光。这种WLED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在红色光谱区发光较弱,这直接导致了商用WLED色温偏高(通常位于4500-6500K),显色指数(以下简略为CRI)较低,通常小于80。为解决这ー问题,可在商用WLED中引入一种红色荧光粉(可被蓝光激发),或者尝试用发射350-410nm紫外光的LED芯片激发红蓝绿三基色混合荧光粉,制成另外ー种WLED。基于紫外LED芯片的WLED,其CRI可超过90。两种解决方案都需要开发 可被紫外或蓝光激发的高效红光荧光材料。为此,一些稀土掺杂,如Eu2+掺杂的氮化物、氮氧化物、硅酸盐、铝酸盐等红色荧光材料被相继报道。其中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具有格外优异的光谱性质,量子效率超过70%,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荧光粉。但合成这些材料通常需要比较苛刻的条件,例如Eu2+掺杂β-SiAlON需要在1900° C,10个大气压氮气氛围下合成。这种高温高压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并且激活离子是价格较高的稀土离子。最近彭明营等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ZL201110185693. 2]专利技术了一种廉价ニ价铋离子掺杂的氯代硼酸钡,在紫外或蓝光激发,呈现红色荧光。目前对铋离子掺杂材料的研究较少,对其性能的认识也很有限,可以预见这种材料的广泛应用尚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Mn4+离子激活的发光材料,也可以在紫外或蓝光激发下,呈现红色荧光。研究现状如下上世纪四十年代,Willianms [F. ffillianms, J. Opt. Soc. Am.,1947,37,302]报道了四价锰离子掺杂的锗酸盐,4Mg0.Ge02:Mn4+,具有紫外和蓝光区的吸收,红色光谱区的发射。随后人们先后在神化物[F. Kroger等人,Physica, 1952,18, 33;E.Kostiner 等,J Electrochem. Soc. , 1972, 119, 548.],招酸盐[A. Bergstein 等,J. Electrochem. Soc. , 1971, 118, 1166 ;Τ· Murata 等人,j. Lumin. , 2005, 114, 207 ; Y.Pan 等人,Opt. Lett.,2008,33,1816; T. Chen 等人,美国公开专利 US 20080061674A1],氟化物[A. Paulusz, J. Electrochem. Soc.,1973,120,942 ; A. Setlur 等人,Chem-Mater. , 2010, 22, 4076. ], 钦酸盐[A. Srivastava 等人,J. Electrochem. Soc.,1996,143, 203 ;A. Shamshurin 等人,Inorg. Mater. , 2000, 36,629; T. Chen 等人,美国公开专利 US 20080061674A1],镓酸盐[S. Bulyarskii 等人,Opt. Spectrosc.,2003,94,538; T.Chen等人,美国公开专利US 20080061674A1],银酸盐[P. Tanner等人,Inorg.Chem.,2009,48,11142.]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已经商品化的是 3. 5Mg0. O. 5MgF2. GeO2:Mn4+,发射峰位位于660nm附近,使用昂贵的氧化锗作为原料,使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神化物与氟化物虽有发光,但基质材料对环境危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红色荧光粉,采用价格低廉的锰作为激活剂,并且制备过程中灼烧温度可低于1600° C,制备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红色荧光粉,表达通式为Sr4Al14O25 = Mn4+,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激活离子为 Mn4+。一种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元素摩尔比 Sr :A1 :Mn:B=4: 14 (1-χ) : 14x: 14y,其中O.01%彡X彡5%, O. 5%彡y彡40% ;分别称取含锶、铝、锰及硼的化合物原料;所述硼的化合物原料作为助熔剂;(2)将步骤(I)称取的化合物原料研磨混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预烧,温度为500 1000。C,时间为5 10小时;(3)将步骤(2)预烧后的样品取出,研磨混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灼烧,温度为1050 1600。C,时间为2 12小时;(4)将步骤(3)灼烧后的样品取出,研磨混匀后在再次氧化性气氛下灼烧,温度为1050 1600° C,时间为2 12小时,得到红色荧光粉。所述氧化性气氛为空气气氛或者氧气气氛。所述含锶的化合物原料为碳酸锶、碳酸氢锶、氧化锶、硝酸锶、草酸锶和醋酸锶中的任意ー种。所述含铝的化合物原料为氧化铝、硝酸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任意ー种。所述含锰的化合物原料为氧化亚锰、氧化锰、ニ氧化锰和碳酸锰中的任意ー种。所述含硼的化合物原料为硼酸、三氧化ニ硼和硼酸盐化合物中的ー种。所述y=5%,此时突光效果最佳。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晶体学数据显示,Sr4Al14O25晶体有2种Sr离子格位,ー种是10配位,ー种是7配位;晶体含有6种Al离子格位,其中4配位的有3种,6配位的3种。由于半径与电荷相差较大,Mn4+不会优先取代Sr2+离子,而更倾向于取代Al3+离子。前期研究表明,Mn4+只有在取代6配位Al3+离子的情形下才能给出红色荧光发射。前面晶体分析表明,Sr4Al14O25晶体具有3种6配位Al3+离子,故从理论上讲,应可产生红色发光,本专利技术证明的确如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不采用贵重原料如稀土、锗及镓等,不需采用苛刻的制备条件,如高温高压,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如高温(1050-1600摄氏度)常压下,利用廉价的锰作为激活剂,控制其价态为+4价,制得的红色发光材料Sr4Al14O25 = Mn4+的色坐标为x=0. 722,y=0. 278,对环境无危害,并且具有高效的优点;(2)具有有宽广的紫外与蓝光吸收(245_500nm);(3 )紫外光激发下具有覆盖600nm 750nm区间的红色荧光;(4)蓝光激发下具有覆盖600nm 750nm区间的红色荧光;(5)红色荧光寿命长,约为在O. 9-1. 4毫秒。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I的配比⑵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图2为实施例I的配比⑵样品的荧光光谱。图3为实施例I的配比(2)样品的激发光谱。图4为实施例I的配比(2)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图5为实施例I的不同助熔剂含量 对荧光強度的影响曲线。图6为实施例I的不同助熔剂含量对荧光寿命的影响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エ艺參数,可參照常规技术进行。实施例I选取碳酸锶、氧化铝、碳酸锰及硼酸作起始化合物原料,按各元素摩尔配比,分别称取四种化合物原料,共8组,配比如下(l)Sr:Al:Mn:B=4:13. 986:0. 014:0. 07,对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色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表达通式为Sr4Al14O25:Mn4+,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激活离子为Mn4+。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红色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表达通式为Sr4Al14O25 = Mn4+,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激活离子为Mn4+。2.—种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元素摩尔比Sr : Al : Mn : B = 4 : 14 (1-χ) : 14x : 14y,其中O.01%彡X彡5%, O. 5%彡y彡40% ;分别称取含锶、铝、锰及硼的化合物原料; (2)将步骤(I)称取的化合物原料研磨混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预烧,温度为500 1000。C,时间为5 10小时; (3)将步骤(2)预烧后的样品取出,研磨混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灼烧,温度为1050 1600° C,时间为2 12小时; (4)将步骤(3)灼烧后的样品取出,研磨混匀后在再次氧化性气氛下灼烧,温度为1050 16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营梁楚麒郑嘉裕邱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