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丹酚酸A原料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9246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丹酚酸A原料药及其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为原料,经过粉碎、溶剂提取、有机溶剂萃取、大孔树脂或聚酰胺树脂色谱柱层析、有机溶剂萃取、干燥等工序,最终获得丹酚酸A。较以往丹酚酸A制备方法比,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产品纯度高,工业化适应性好等特点。以该工艺生产制备的丹酚酸A可作为原料药制备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微丸、注射剂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药物制剂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从中药丹参中提取丹酚酸A的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丹酌 酸A (Salvianic acid A)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中所含的一种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最早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黎莲娘教授于 1984 年从丹参中分离得至Ij (Li Lian-Niang, et al. Planta Medica. 1984, 50 227)。近年来,大量的药理试验表明丹酚酸A具有较强的心肌缺血保护(杜冠华,等.药学学报 1995, 30 (10) 731 ;ffang Shou-Bao, et al. Eur. J. Pharmacol. 2009,615 :125)、抗血栓(刘颖琳,等.药学学报 2002,37 (2) 81 ;Fan Hua-Ying, et al. Thromb. Res. 2010,126 el7 ; Huang Z S,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10,8 :1383)、神经保护(杜冠华,等.药学学 报.1995,30(3) 184 ;ffang XJ, et al. Neurosci. Res. 2005,51 :129)、抗肝纤维化(刘成,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 7 (7) 570 ;Lin Yun-Lian, et al. J. Pharm. Pharmacol. 2006,58 933)和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杜冠华,等.药学学报,1995,30 (8) :561)等药理活性。丹酚酸A的化学结构如下 OH 2I7”W9'^WOH 、8”OCOOHjT2'相比较丹参中其它水溶性酚酸类成份,如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等在药材中有较高含量和提取分离相对容易等特点,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酚酸A的含量仅约为万分子一到万分之三,且提取分离步骤复杂,生产得率低,故多年以来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找到一种高效的制备高纯度丹酚酸A的方法。如中国专利申请CN1397276、CN1513848、CN1830947A、CN1887849A、CN101480423A中均涉及丹酚酸A的制备,但上述这些专利中的制备方法,存在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或制备纯度达不到原料药的要求等不足。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从丹参中提取丹酚酸A的工艺,利用该工艺制备得到的丹酚酸A的纯度可以达到90%以上,可直接作为原料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从丹参中提取丹酚酸A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包含丹酚酸A的药物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涉及包含丹酚酸A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从丹参中提取丹酚酸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将丹参干燥根粉碎,加入提取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浸膏;向浸膏中加入乙醇,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得浓缩液;(2)将上述浓缩液用酸调节pH值为2. 0-6.0,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 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 ;(3)将萃取物I用溶剂溶解,经大孔树脂色谱柱或聚酰胺树脂色谱柱吸附,用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合并含有丹酚酸A的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4)将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有机相,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I,干燥,即得丹酚酸A。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I)中使用的提取溶剂选自水、乙醇、甲醇、丙酮或它们的混合物;提取溶剂的用量为丹参重量的6至12倍;提取温度为60°C至提取溶剂的沸点温度;提取次数为2至4次;每次的提取时间为I至4小时。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I)中得到的浸膏的密度为I. 05至1.30g/ml之间;向浸膏中加入乙醇,并使乙醇的浓度为40%至80% ;加入的乙醇优选为95%乙醇。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调节pH值使用的酸选自盐酸、硫酸、磷酸、醋酸或甲酸等;步骤⑵中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丙酯或正丁醇等。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溶解萃取物I的溶剂选自水、乙醇、甲醇、丙酮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为水与乙醇、甲醇或丙酮的混合溶剂;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类型选自 D101、AB-8、HP-20、HPD-100、X-5、DA-201、DM-301 或 NKA-8 等;优选为 D101、AB_8、HP-20 ;所述聚酰胺树脂选自苯溶性聚酰胺树脂或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其目数优选为60至120目;洗脱液选自不同浓度的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或酮与水的混合溶液;优选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水、甲醇-水或丙酮-水溶液;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的密度在I. 05至I. 20g/ml之间。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使用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丙酯或正丁醇;得到丹酚酸A的干燥方式选自减压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以丹酚酸A为原料药制备的药物制剂,所述制剂包括丹酚酸A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所述制剂可以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微丸、注射剂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药物制剂形式。所述包含丹酚酸A的药物制剂可以利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得到。附图说明附图I为实施例I制备得到的丹酚酸A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测定方法为检测系统Aglient 1100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XDB_C18 (150 X 4. 6mm, 5 u m);流动相乙腈-磷酸水;进样量:IOiI L ;流速:1. OmL/min ;检测波长288nm ;柱温25°C。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前后采用两次有机溶剂萃取第一次用有机溶剂萃取可富集丹酚酸类化合物,使色谱分离步骤的样品量大大减少,同时降低色谱填料的使用量,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第二次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即在色谱分离后)可去除残留在富含丹酚酸A浓缩液中的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等极性较大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从而进一步提高最终产品中丹酚酸A的含量。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工业化。3、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丹酚酸A的纯度在90%以上,可直接作为原料药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实施例I将丹参干燥根粉碎,加入6倍的水回流提取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依次为4,3,2,I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使得浓缩液的比重在I. 20g/ml,加95 %乙醇,边加边搅拌,至乙醇浓度为50 %,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味,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4.5,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得萃取物I。将萃取物I用10%乙醇溶解,上DlOI型大孔树脂色谱柱吸附,分别用10 %、30 %、50 %、70 %、95 %乙醇洗脱,收集含有丹酚酸A的洗脱液,减压浓缩,得比重为1.05g/ml的富含丹酚酸A浓缩液。再次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有机相,减压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I,减压干燥,即得纯度为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丹参中提取丹酚酸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丹参干燥根粉碎,加入提取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浸膏;向浸膏中加入乙醇,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得浓缩液;(2)将上述浓缩液用酸调节pH值为2.0?6.0,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3)将萃取物I用溶剂溶解,经大孔树脂色谱柱或聚酰胺树脂色谱柱吸附,用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合并含有丹酚酸A的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4)将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有机相,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I,干燥,即得丹酚酸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丹参中提取丹酚酸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丹参干燥根粉碎,加入提取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浸膏;向浸膏中加入乙醇,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得浓缩液; (2)将上述浓缩液用酸调节pH值为2.0-6. 0,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 ; (3)将萃取物I用溶剂溶解,经大孔树脂色谱柱或聚酰胺树脂色谱柱吸附,用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合并含有丹酚酸A的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 (4)将富含丹酚酸A的浓缩液,用有机溶剂萃取,合并有机相,回收有机溶剂,得萃取物II,干燥,即得丹酚酸A。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使用的提取溶剂选自水、乙醇、甲醇、丙酮或它们的混合物;提取溶剂的用量为丹参重量的6至12倍;提取温度为60°C至提取溶剂的沸点温度;提取次数为2至4次;每次的提取时间为I至4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得到的浸膏密度为I.05至I. 30g/ml之间;向浸膏中加入乙醇,并使乙醇的浓度为40%至8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冠华张维库张莉赵莹王夙博杨海光田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