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160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片材传送装置包括: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向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并且从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传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以及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将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片材进一步朝下游传送。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抵靠该抵接部件的状态下至少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并且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传送单元已开始传送所述片材之后与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具有对齐部件的旋转体的装置。对齐部件移动到传送平面内,将上部传送部件从所述传送平面分离,并对齐产品(例如,参见日本特开第7-215545号公报)。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包括用于传送要被打印的介质的介质传送路径以及止动件,该止动件通过上下移动而能够突出到介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中并能够从该介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退回。使介质向前移动而使其抵靠止动件,并因此校正介质的偏斜(例如,参见日本特开第41471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得片材等的偏斜校正能被更可靠地执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包括: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向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并且从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传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以及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将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片材进一步朝下游传送。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抵靠该抵接部件的状态下至少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并且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传送单元已开始传送所述片材之后与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片材的传送速度以及所述抵接部件的移动速度被设定成使得所述传送速度等于所述移动速度;或者所述传送速度和所述移动速度被设定成使得所述传送速度大于所述移动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所述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抵接单元,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该抵接单元布置在所述抵接部件的上游。所述抵接单元朝向所述抵接部件传送所述片材并且使所述片材抵靠所述抵接部件。当所述抵接单元朝向所述抵接部件传送所述片材时,所述抵接单元向所述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四方面,所述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抵接单元,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该抵接单元布置在所述抵接部件的上游。所述抵接单元朝向所述抵接部件传送所述片材并且使所述片材抵靠所述抵接部件。所述抵接单元传送所述片材的传送速度大于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片材的传送速度。所述抵接单元在将所述片材咬合在一对部件之间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抵接部件传送所述片材。在所述传送单元已开始传送所述片材之后,所述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与这一对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该图像形成部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传送单元,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该传送单元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所述传送单元将沿传送路径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朝下游传送;以及移动部件,在沿所述传送路径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抵靠所述移动部件时,该移动部件从所述传送单元的上游朝向所述传送单元移动,并且到达所述传送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五方面的第六方面,所述移动部件移动到超过所述传送单元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六方面的第七方面,所述传送单元利用多个旋转部件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多个旋转部件沿与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布置在不同的位置。所述移动部件穿过彼此相邻的所述旋转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而移动到超过所述传送单元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五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八方面,所述移动部件附接到旋转的带部件,并且所述移动部件由所述带部件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第五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九方面,所述移动部件附接到能沿所述传送路径往复移动的可动体,并且所述移动部件由所述可动体移动。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情况下,与未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执行片材的偏斜校正。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情况下,由于所述传送单元而抑制了片材的偏斜。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情况下,增加了片材与所述抵接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情况下,抑制了在片材被连续馈送到传送单元时可能发生的片材歪曲等情况。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情况下,与未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执行记录介质的偏斜校正。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情况下,可以更可靠地执行所述传送单元对记录介质的传送。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情况下,避免了所述传送单元与朝向超过所述传送单元的位置移动的所述移动部件之间的干涉。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返回至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部件可以朝下游和朝上游移动而不需要独立地设置向前路径和返回路径,所述移动部件沿所述向前路径朝向所述传送单元移动,并且所述移动部件沿所述返回路径返回至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附图说明将基于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示出了从前方看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图2示出了翻转机构;图3A和图3B示出了包括图1中示出的抵接部件以及其他部件的机构的结构;图4A至图4F示出了当进行偏斜校正时所述机构的部件的运动;图5示出了具有不同结构的片材传送系统;图6A和图6B示出了带和其他部件的结构;图7A至图7C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抵接部件的移动机构;图8A至图8D是放大图,每幅图都示出了相应抵接部件的示例性结构以及围绕该抵接部件的区域;图9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抵接部件的移动机构;图10A至图10F示出了抵接部件和其他部件的运动;图11A至图11F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图12A和图12B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以及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从前方看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具有所谓的串联类型结构,并且包括形成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10Y、10M、10C和10K)。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控制部80,该控制部控制被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100内的装置和单元的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00还包括具有显示板的用户界面(UI)单元90。UI单元90将从用户接收到的指令输出给控制部80,并且向用户提供从控制部80接收的信息。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中间转印带20和二次转印装置30。通过图像形成单元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并且被支撑在中间转印带20上。二次转印装置30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片材P。在此,图像形成单元10、中间转印带20以及二次转印装置30对应于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片材P是记录介质的示例。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第一片材传送路径R1、第二片材传送路径R2以及第三片材传送路径R3。片材P沿第一片材传送路径R1朝向二次转印装置30传送。在片材P已经过二次转印装置30之后,该片材沿第二片材传送路径R2传送。第三片材传送路径R3在定影单元50(将在下文描述)下游的位置从第二张传送路径R2分叉并且延伸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R1下方的位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翻转机构500,该翻转机构将片材P从第三片材传送路径R3传送到第一片材传送路径R1并且使片材P翻转。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壳体101中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包括: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向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并且从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传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以及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将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片材进一步朝下游传送;其中,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抵靠该抵接部件的状态下至少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并且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传送单元已开始传送所述片材之后与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9 JP 2011-0716911.一种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包括: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向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并且从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传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将前端抵靠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片材进一步朝下游传送;以及带部件,所述带部件布置在所述传送单元上游,其中,所述抵接部件附接至旋转的所述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抵靠该抵接部件以及所述片材被置于所述带部件上的状态下由所述带部件至少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并且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传送单元已开始传送所述片材之后与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片材的传送速度以及所述抵接部件的移动速度被设定成使得所述传送速度等于所述移动速度;或者所述传送速度和所述移动速度被设定成使得所述传送速度大于所述移动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抵接单元,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该抵接单元布置在所述抵接部件的上游,所述抵接单元朝向所述抵接部件传送所述片材并且使所述片材抵靠所述抵接部件;其中,当所述抵接单元朝向所述抵接部件传送所述片材时,所述抵接单元向所述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抵接单元,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隆多田通夫高石佳幸长谷川阳介山川洋一尾上久和植原牧雄后藤康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