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类的培养方法,具体是ー种。
技术介绍
通常,人工培育松茸采用香菇锯末栽培方法,方法是在内热型塑料袋内,放入重量I一 2kg的锯末培育基,然后将塑料袋扎紧,在高温灭菌器内高压杀菌,培育基冷却后接种,然后将其移到培养室经4个月左右的培养,使菌丝蔓延后,去掉袋子再移到繁育室,在繁殖室内一一排列,或者完全去掉袋子后放在繁育室内的菌台上,往后不再做任何操作使其褐变自然生长。但是该方法繁殖力不强,因此产量少。培育基自然褐变时间拖延低品质蘑菇的生成率増大,而且培育基的污染也会大大减少产量。培养基浸水供给了水分后,重新繁殖4-5次,采收5— 6个周期是正常的。但是在注水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基一个ー个注水,作业时间长,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即代替一般蘑菇单个培养基的繁育,利用菌丝融合方法,控制培养基合理的温湿度,并通过黑变操作減少了培养基的污染率,从而提高了松茸的产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将5-9个I.0-1. 5kg的完成菌丝培养的锯末培养基去袋后紧密放在塑料容器中,在6-7天完成菌丝融合,期间温度20— 2 ...
【技术保护点】
人工培育松茸高产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5?9个1.0?1.5kg的完成菌丝培养的锯末培养基去袋后紧密放在塑料容器中,在6?7天完成菌丝融合,期间温度15—25℃,相对湿度75—80%,然后进行出菇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延志,赵卿全,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三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