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圣玉专利>正文

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7986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7:09
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由感应帽、感应环、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感应开关、屏蔽板及接地支柱组成,感应帽、感应环通过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上端,屏蔽板和接地支柱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富兰克林避雷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护范围大,放电流小的新型避雷装置,达到降低雷害且防雷效果佳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直击雷装置,适用于电力、通讯、电视、铁路、化工、石油、军工等需要严格防雷的各种设备及民用建筑的防雷,具体是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
技术介绍
自174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专利技术避雷针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沿用至今。它由接闪器(针尖)、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其作用用由接闪器吸引雷云电荷并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入大地,200多年来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种避雷针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问题,但仍然存在许多技术缺陷,有待后人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低雷害、且防雷效果佳的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感应帽、感应环、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感应开关、屏蔽板及接地支柱组成,感应帽、感应环通过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上端,屏蔽板和接地支柱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下方。本技术中感应帽位于感应环的中央,其底部与感应环在同一水平面上。本技术中屏蔽板的直径应不小于感应帽的直径。本技术的优点是1、保护范围大,保护角度为65° — 74°,而传统避雷针的保护角远小于此值;2、放电流量小,在7千安以内,而传统避雷针接闪时的雷电流幅值为几十千安至数百千安,因此本技术无反击问题,大大降低甚至消除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3、放电时不会(或很小)在其周围的金属管和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由此确保电力、邮电、通讯等系统的安全运行。从上述可知,本技术克服了传统避雷针缺陷,大大降低雷害几率造福人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处于静电感应电荷、装载电荷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处于脉冲放电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感应帽,2-感应环,3-感应帽支柱,4-感应环支撑杆,5-感应环开关,6-屏蔽板,7-接地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一4所示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由感应帽I、感应环2、感应帽支柱3、感应环支撑杆4、感应开关5、屏蔽板6及接地支柱7组成,感应帽I、感应环2通过感应帽支柱3、感应环支撑杆4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5的上端,屏蔽板6和接地支柱7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下方。感应帽I位于感应环2的中央,其底部与感应环2在同一水平面上。屏蔽板6的直径应不小于感应帽I的直径。本技术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点,做到被保护物全部覆盖在保护的安全范围内。装置的接地引线可用钢或扁钢,接地电阻值按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设置。在工作过 程中,静电感应积累一感应开关动作而装载电荷一脉冲放电一脉冲结束。等待下一个循环,经过不断的反复脉冲后抑制和消弱了雷电向激化方向的发展,避免了强烈的下行雷闪的发生对保护物造成的危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感应帽、感应环、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感应开关、屏蔽板及接地支柱组成,感应帽、感应环通过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上端,屏蔽板和接地支柱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感应帽、感应环、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感应开关、屏蔽板及接地支柱组成,感应帽、感应环通过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上端,屏蔽板和接地支柱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玉
申请(专利权)人:黄圣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