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传感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699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雾传感器电路,烟雾探头采集到的信号数据经过CMOS门芯片、双运算放大器芯片后通过接线端子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烟雾探头输出的信号强度,降低外部信号对烟雾探头的干扰,保证烟雾探头采集的数据能稳定地输出,并提高烟雾探头的灵敏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用传感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烟雾传感器电路
技术介绍
矿下工作环境复杂,充满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因此一般需要在矿下安装烟雾探头作为烟雾传感器,对矿下的烟雾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熄灭火源。由于矿下复杂的工作环境,现有技术的矿用烟雾探头易受外部信号干扰,导致烟雾探头灵敏度降低,输出的信号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烟雾传感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烟雾探头易受外部 信号干扰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烟雾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型号为⑶4069的CMOS门芯片U1、型号为LM358的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型号为MQ-K105的具有四个接线端的烟雾探头YQ、五脚的接线端子JP1、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三极管Ql和Q2,所述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与第四个接线端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0、电阻R18、相互并联的电阻R17和按钮SI,烟雾探头YQ的第三个接线端接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与烟雾探头第三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11、R10、R8与烟雾探头第四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阻R10、R11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串接有电阻R13、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9和电阻R14,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还通过电阻R1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所述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之间还接有滤波电容C5,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还通过电阻R16连接至二极管D9、电阻R14之间,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上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二极管D9、电阻R14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所述CMOS门芯片Ul的第三引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2、二极管D3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三引脚还通过滤波电容C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通过导线相互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串接有发光二极管D6、电阻R6,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上还有两路引出导线,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上一路引出导线通过串接的发光二极管D5、电阻R5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上另一路引出导线依次通过二极管D7、电阻R3、电阻R4与烟雾探头YQ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七引脚与烟雾探头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八引脚还通过串接的电阻R7、滤波电容C4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电阻R7、滤波电容C4之间,CMOS门芯片Ul的第十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二极管D4接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串接的稳压二极管D2、滤波电容C3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与滤波电容C3之间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二极管D7与电阻R3之间,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Cl,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串接的电阻R1、二极管D8与CMOS门芯片Ul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接入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与三极管Q2集电极之间,继电器Kl上并接有二极管D1,所述接线端子JPl的一个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接线端子JPl的另一个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接线端子JPl的其余引脚连接至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双刀双掷开关上。本技术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有效提高烟雾探头输出的信号强度,降低外部信号对烟雾探头的干扰,保证烟雾探头采集的数据能稳定地输出,并提高烟雾探头的 灵敏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烟雾传感器电路,包括有型号为⑶4069的CMOS门芯片U1、型号为LM358的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型号为MQ-K105的具有四个接线端的烟雾探头YQ、五脚的接线端子JPl、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三极管Ql和Q2,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与第四个接线端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0、电阻R18、相互并联的电阻R17和按钮SI,烟雾探头YQ的第三个接线端接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与烟雾探头第三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11、R10、R8与烟雾探头第四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阻R10、Rll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串接有电阻R13、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9和电阻R14,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还通过电阻R1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之间还接有滤波电容C5,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还通过电阻R16连接至二极管D9、电阻R14之间,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上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二极管D9、电阻R14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三引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2、二极管D3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三引脚还通过滤波电容C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通过导线相互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串接有发光二极管D6、电阻R6,CM0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上还有两路引出导线,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上一路引出导线通过串接的发光二极管D5、电阻R5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上另一路引出导线依次通过二极管D7、电阻R3、电阻R4与烟雾探头YQ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七引脚与烟雾探头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八引脚还通过串接的电阻R7、滤波电容C4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电阻R7、滤波电容C4之间,CMOS门芯片Ul的第十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二极管D4接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串接的稳压二极管D2、滤波电容C3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与滤波电容C3之间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二极管D7与电阻R3之间,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Cl,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串接的电阻R1、二极管D8与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烟雾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型号为CD4069的CMOS门芯片U1、型号为LM358的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型号为MQ?K105的具有四个接线端的烟雾探头YQ、五脚的接线端子JP1、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三极管Q1和Q2,所述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与第四个接线端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0、电阻R18、相互并联的电阻R17和按钮S1,烟雾探头YQ的第三个接线端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与烟雾探头第三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11、R10、R8与烟雾探头第四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阻R10、R11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串接有电阻R13、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9和电阻R14,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还通过电阻R1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所述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之间还接有滤波电容C5,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还通过电阻R16连接至二极管D9、电阻R14之间,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上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二极管D9、电阻R14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所述CMOS门芯片U1的第三引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2、二极管D3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还通过滤波电容C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通过导线相互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串接有发光二极管D6、电阻R6,CMOS门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上还有两路引出导线,CMOS门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上一路引出导线通过串接的发光二极管D5、电阻R5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上另一路引出导线依次通过二极管D7、电阻R3、电阻R4与烟雾探头YQ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七引脚与烟雾探头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还通过串接的电阻R7、滤波电容C4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1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电阻R7、滤波电容C4之间,CMOS门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二极管D4接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串接的稳压二极管D2、滤波电容C3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与滤波电容C3之间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二极管D7与电阻R3之间,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连接有滤波电容C1,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串接的电阻R1、二极管D8与CMOS门芯片U1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1接入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与三极管Q2集电极之间,继电器K1上并接有二极管D1,所述接线端子JP1的一个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接线端子JP1的另一个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接线端子JP1的其余引脚连接至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双刀双掷开关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烟雾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型号为CD4069的CMOS门芯片U1、型号为LM358的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型号为MQ-K105的具有四个接线端的烟雾探头YQ、五脚的接线端子JP1、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三极管Ql和Q2,所述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与第四个接线端之间串接有ニ极管D10、电阻R18、相互并联的电阻R17和按钮SI,烟雾探头YQ的第三个接线端接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与烟雾探头第三个接线端连接; 所述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ll、RIO、R8与烟雾探头第四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阻RIO、Rll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串接有电阻R13、相互并联的ニ极管D9和电阻R14,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还通过电阻R12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四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连接,所述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与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之间还接有滤波电容C5,烟雾探头YQ的第二个接线端还通过电阻R16连接至ニ极管D9、电阻R14之间,烟雾探头YQ的第一个接线端上还有导线引出连接至ニ极管D9、电阻R14之间,双运算放大器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 所述CMOS门芯片Ul的第三引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2、ニ极管D3与烟雾探头YQ的第四个接线端连接,CMOS门芯片Ul的第三引脚还通过滤波电容C2与烟雾探头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放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