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忠林专利>正文

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7359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混和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混和器制作时用料量大、较重、安装不便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进管和出管,进管和出管内分别设置有相通的空腔,两空腔相连接的部分均呈喇叭形,该两部分的小头端彼此相向,在进管和出管之间设有中空的联接座,联接座与两空腔相连接的部分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外周面呈锥形,进管的小头端朝向出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文丘里管原理的流体混和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流体处理领域,如水处理领域,文丘里管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文丘里管上设置有贮液容器或贮气容器,需要处理的流体在流经文丘里管内时,贮液容器或贮气容器内的药液或气体(如臭氧)会被文丘里管内流体所形成的副压吸入到文丘里管内,药液或气体与流体混和后可以为流体进行净化,或改变流体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文丘里管包括连为一体的进管和出管,进管和出管内设置有相通的空腔,在进管和出管相连接处设置有中空的联接座。 如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201120126087.9)中公开了一种文丘里混合器,包括直管状主体和单向调节阀,所述主体的一端为高压流体的入口,靠近入口的主体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入口端的主体内套设有管状钟垂;所述单向调节阀与通孔连通。本技术文丘里混合器的主体为直管状,在主体一端是高压流体的入口,靠近入口的主体侧壁上设有通孔,连接有单向调节阀,组成其它流体进入的副通道;通过单向调节阀可调控副通道中的流体流量,进而控制两种流体的混合比例。这种混和器中进管和出管均为圆柱形,这使得混和器整体的用料量大,混和器的重量较重。另外,联接座内部与混和器内部两空腔相连接处的相通是通过细孔而实现的,这一方面不便细孔的加工;另一方面,由于细孔内径相对较小,而混和器内部两空腔相连接处的尺寸也较小,细孔内端部的位置要求高,这使得这种混和器的加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料量节省的流体混和处理装置。本技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的流体混和处理装置。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种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进管和出管,进管和出管内分别设置有相通的空腔,两空腔相连接的部分均呈喇叭形,该两部分的小头端彼此相向,在进管和出管之间设有中空的联接座,联接座与两空腔相连接的部分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外周面呈锥形,进管的小头端朝向出管。需要处理的流体在流经本处理装置时,流体的流向是自进管往出管方向流动。联接座是用于和贮存有药液的容器相联接,流体流动时,会在出管内的内端处形成湍流和副压,在该副压的作用下,药液或气体会自容器内流入到出管内而与流体充分混和。进管的外周面呈锥形,是指进管的外观形状呈锥形。作为优选,所述进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沿进管轴向设置,这些加强筋均布在进管的周向上。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进管的强度,使进管对流体的耐压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延伸到出管的外周面上,在进管和出管的外端侧周面上分别设有突出的凸体,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凸体连为一体。这使得进管和出管牢固地连接为一个整体,本处理装置的牢固度能得到保证。作为优选,所述凸体为正多边形。在进管和出管上于凸体的外侧可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用于和其他管路的端部相连接,凸体为正多边形,便于利用工具实现进管和出管与其他管路的端部相连接,连接操作方便省力。作为优选,所述进管内的空腔呈锥形。这便于流体在进管内流动时,流体在其流向上内压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进而为药液的流入和充分混和创造有利条件。作为优选,所述联接座的内部通过扁平状的透槽与进管和出管内的空腔相通,进管和出管的轴线与透槽垂直。扁平状的透槽便于和本处理装置内部的空腔相通,在进行透槽加工时,对透槽内端的位置要求低,便于对透槽的加工。作为优选,所述透槽的内端部呈弧形。这能很好地适应本处理装置的结构,药液不易积存在透槽内端处。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出管呈锥形,可以适应出管内部空腔的形状,出管的壁体能够耐受出管内流体的压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节省本处理装置的制造用料量,有效减轻本处理装置的重量,方便本处理装置与其他管路端部的连接操作。为进一步保证本处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可以通过在表面上设置加强筋的方式,对本处理装置的强度进行 加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流体混和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I中的A-A方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流体混和处理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B-B方向剖视图。图5是沿图I中的C-C方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流体混和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流体混和处理装置的结构包括连为一体的进管2和出管4,在进管2和出管4相连接的位置处设有与它们连为一体的中空的联接座5。进管2和出管4内分别同轴设置有相通的空腔6,这两个空腔6相连接的部分均呈喇叭形,这两个相连接部分的小头端彼此相向。联接座5的内部与进管2和出管4内部的两空腔6相连接的位置处相通。所述进管2呈锥形,进管2的小头端朝向出管4,进管2内的空腔6也呈锥形,该空腔6的小头端朝向出管4。出管4内的空腔6是由喇叭形部分和圆柱形部分所构成的,出管4的外周面形状与出管4内空腔6的周面形状相似,出管4内空腔6喇叭形部分的锥度要大于进管2内空腔6的锥度。进管2外周面上设有若干片状的加强筋3,加强筋3沿进管2的轴向延伸,并延伸至出管4的表,这些加强筋3在进管2的周向上均布。进管2和出管4外端侧的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在进管2和出管4外端侧的周面上设置有突出的凸体1,凸体I位于外螺纹的内侧,所述加强筋3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凸体I连为一体。凸体I为正多边形形状。在联接座5的内部与进管2内部的空腔6之间设置有透槽7,透槽7呈扁平状,扁平状的透槽7与进管2和出管4共有的轴线垂直,透槽7与进管2和出管4内的两空腔6相连接的位置处相通。透槽7的内端部位于本处理装置的壁体内,且该内端部呈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进管(2)和出管(4),进管(2)和出管(4)内分别设置有相通的空腔(6),两空腔(6)相连接的部分均呈喇叭形,该两部分的小头端彼此相向,在进管(2)和出管(4)之间设有中空的联接座(5),联接座(5)与两空腔(6)相连接的部分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2)外周面呈锥形,进管(2)的小头端朝向出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进管(2)和出管(4),进管(2)和出管(4)内分别设置有相通的空腔(6),两空腔(6)相连接的部分均呈喇叭形,该两部分的小头端彼此相向,在进管(2)和出管(4)之间设有中空的联接座(5),联接座(5)与两空腔(6)相连接的部分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2)外周面呈锥形,进管(2)的小头端朝向出管(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2)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3),加强筋(3)沿进管(2)轴向设置,这些加强筋(3)均布在进管(2)的周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混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延伸到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忠林
申请(专利权)人:骆忠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