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6871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2:41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与较细导线中的导体形成绝缘位移电连接,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导线载架和基座。基座上的刺穿点沿载架狭缝的相对壁部滑动,以对准刺穿点端部的小尖端,从而与载架中导线里的导体形成电连接。该连接位于狭缝壁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绝缘导线形成绝缘位移连接所用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相关的方法。现有技术利用特殊工具,从导线端部剥去绝缘层,然后将接触部件的一部分压接在暴露导体的周围,从而在现场将接触部件单独地附加至细径导线的端部。在将接触部件压接至导线之后,将该部件置于组件中以使该部件定位,用于和配合部分建立电连接。这种两步式过程麻烦、复杂、而且不便。有时,使用特殊工具从数个导线上同时剥去绝缘层,然后,将多个接触部件同时压 接至多个导线的剥离端。在有些情况下,必须将不同直径的导线同时附加至触点。专用工具是必需的。已经通过使用绝缘位移连接来形成与导线的连接。然而,对于常规电连接器组件中的较小导线来说,绝缘位移连接的缺点是,当同时建立若干连接时,在闭合组件期间不能精确地定位导线中导体的绝缘位移接触点。出现这种对准问题是因为连接器中用于对导线和绝缘位移接触部件进行支撑的部分中累积的成型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和方法,用于在现场形成与细径导线的绝缘位移连接。本组件包括基座以及一个或更多的导线载架。当载架处于打开位置时,将两根细绝缘导线插进各导线载架。然后,手动方式将导线载架一次一个移进基座,以在导线中的导体与基座中的金属接触部件之间形成绝缘位移连接。当使载架向下移动至接触位置、并且接触部件上的刺穿点刺入导体以形成电连接时,随着各导线载架和基座合到一起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连接,保证了各导线中的导体位于绝缘位移接触部件的上方。使用各保持两根导线的导线载架,避免了接触部件与保持导线的导线通道之间的累积公差,并且保证绝缘位移接触部件可靠地与保持在通道中导线里的导体相接合。本连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导线载架具有专门的导线通道,该导线通道容纳并且定位不同直径的导线,使得当导线载架移进基座时,绝缘位移接触点刺入导线并且与导线中的导体接合,以形成电连接。本电连接器组件非常紧凑,允许基座中绝缘位移接触部件的紧密间隔以及载架中导线通道的紧密间隔。这减小了在电路板或者其他部件上安装本组件所要求的空间(realestate),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本组件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的导线载架。导线载架可以是相同的。这降低了用于组件的制造成本。可选择地,本组件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导线载架,导线载架容纳不同数量的导线用以形成电连接。例如,本组件可以具有一个双导线载架以及一个三导线载架。导线载架可以容纳不同直径的导线。各载架可以手动方式闭合,而无需使用闭合工具。导线载架可以转动或者平移进入基座。当转动进入基座时,载架沿凸轮移动,凸轮使得载架抵着闩部向前移动以使闩部挠曲,并且,当导线载架完全转动进入基座时,抵着闩部定位载架,以增大闩部与载架之间的交叠,并加强保持载架于基座中的闩扣式连接。本电连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绝缘位移接触点由薄金属条形成,并且具有三个向上延伸的刺穿点。两个刺穿点的尖端位于条部的相反两侧,并且,在闭合组件期间,两个刺穿点的尖端沿载架中触点狭缝的相对壁部滑动,以与狭缝上方导线通道中导线的导体接合。第三刺穿点的尖端位于条部的两侧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三个横向隔开的尖端增大了尖端与导线中绞合导体接合以与导体形成电连接的可能性。三个刺穿点在刺穿点基部处的厚度等于条部的厚度,并且刺穿点的厚度沿该刺穿点至尖端的高度而减小。尖端插进导线中的绞合导体,以及,随着进一步插入,使导体散开以增加尖端和导线绞股之间的法向力。导线被约束在导线通道中。尖端的侧面和缘部与导体绞股之间增大的法向力改进了与导体的电连接。附图说明 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前轴测图;图2是图I所示组件的后轴测图;图3是取出导线后组件的俯视图;图4是类似于图I的视图,示出一个导线载架处于打开位置而另一导线载架取下的状态;图5是图I所示组件的后视图,组件中带有粗径导线;图6是类似图5的后视图,组件中带有细径导线;图7是组件的竖向剖视图,图示在闭合组件并在导线与接触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之前,导线载架处于导线插入位置并将导线插进载架的状态;图8是类似图7的视图,图示在闭合组件并且形成电连接之后的状态;图9、图10、以及图11分别是沿图8中的线9-9、线10-10、以及线11_11的竖向剖视图;图12是取下导线载架状态下连接器组件基座的俯视图;图13是用于粗径导线的导线载架的前轴测图;图14是用于细径导线的导线载架的前轴测图;图15和图16是组件中所使用接触部件的相反的侧视图;图17是接触部件的俯视图;图18、图19以及图20分别是沿图17中的线18-18、线19-19以及线20-20的剖视图;图21是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组件的侧视图,图示在导线与接触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之前的状态;图23是沿图21中的线23-23的竖向剖视图;图24是类似图23的组件竖向剖视图,图示在闭合组件并且建立电连接之后的状态;图25和图26是在线25_25以及线26_26处的组件竖向剖视图;以及图27和图28是类似图25和图26的剖视图,图示在闭合组件并且建立电连接之后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I至图20,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10。组件10包括模塑的塑料基座12以及两个模塑的塑料导线载架(wire carrier) 14,该导线载架14在铰链连接16处枢轴转动方式安装于基座后端。四个金属接触部件18安装在基座12中,用于和插进载架14的导线20形成冗余绝缘位移电连接。各导线载架中插入两根导线。导线20典型具有较小直径,并具有由绝缘护套24包裹的较细中心绞合金属导体22,绝缘护套24可以由聚氯乙烯(PVC)制成。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10与AWG 22或AWG24的导线20形成可靠的电连接。图14图示用于和AWG 26导线进行连接的备选导线载架174。 AffG 22-26的导线非常细。AWG 22导线的直径为I. 6mm,并具有0. 65mm直径的绞合导体。AWG 24导线的直径为I. 4mm,并具有0. 51mm直径的绞合导体。AffG 26导线的直径为I. 0mm,并具有0. 40mm直径的绞合导体。紧凑型组件10与这些细导线中的导体形成可靠的冗余绝缘位移连接。基座12具有平坦底壁部28,延伸越过底壁部28前面的触点外罩30,以及与外罩30相反、延伸越过底壁部后面的后缘部32。竖向侧壁部34、36于外罩30和缘部32之间在底壁部28侧边上方延伸。壁部34、36包括向缘部32后面延伸的后延部38、40。基座包括位于延部38、40之间的中延部42。延部与导线载架形成铰链连接。各导线载架14的后部位于侧延部38、40之一与中延部42之间。侧壁部34、36与外罩30在底壁部28上方延伸以形成中央凹部44,用于容纳两个导线载架14。凹部42的后侧在延部40与延部42之间、以及延部38与延部42之间开口,以容纳导线载架14以及自载架延伸的导线。延部38、40、42中的铰链连接16包括延伸进入延部的面向后开口的柱容纳狭缝46。各狭缝的窄口 48具有减小的宽度,用于与下文将要描述的导线载架14上的枢轴柱卡扣接合。触点外罩30包括横跨基座12前面的隔开的四个触点腔部50。各腔部50通过后开口部52开口进入中央凹部44,并且包括前面开口部54,用于容纳细长的接触销或接触片。按与各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12 US 61/294,183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基座;导线载架,所述导线载架具有面对所述基座的表面;导线通道,其位于所述导线载架中;刺穿点狭缝,其位于所述导线载架中,所述狭缝具有各自从所述导线通道延伸至所述表面的相对的壁部;金属接触部件,所述金属接触部件具有在所述基座上的安装部、触点元件、以及第一刺穿点和第二刺穿点,所述刺穿点沿所述安装位置隔开并且延伸进入所述刺穿点狭缝,各所述刺穿点具有位于所述刺穿点顶部的小尖端、和在所述尖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沿所述刺穿点延伸的第一对准侧面、以及在所述尖端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沿所述刺穿点延伸的第二楔形侧面,所述第一刺穿点的对准侧面可滑动方式接合一个狭缝壁,所述第二刺穿点的对准侧面可滑动方式接合另一狭缝壁;其中,当所述导线载架处于导线插入位置时将绝缘导线置于所述导线通道中,并且使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合起来至接触位置,所述刺穿点尖端刺入所述导线,以与所述导线中的导体形成横向隔开的绝缘位移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包括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导线载架之间的铰链连接,其中,从所述导线插入位置至所述接触位置,将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转动而合到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包括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之一上的闩部、以及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之另一上的闩扣面,所述闩部和所述闩扣面彼此接合,以保持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合在一起处于所述接触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线载架包括本体、形成在所述本体中的所述导线通道和所述狭缝、以及在所述导线通道一端与所述导线载架相结合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本体延伸而出,所述铰链位于离开所述本体的所述支撑部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包括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导线载架之间的线状滑动连接,其中,按从所述导线插入位置至所述接触位置的直线,将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合到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件包括在所述刺穿点狭缝中的第三刺穿点,所述第三刺穿点在所述刺穿点的顶部具有小尖端,该尖端大致等间距方式位于所述狭缝的侧壁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包括在各所述第一刺穿点和所述第二刺穿点的对准侧面与狭缝侧壁之间的互补滑动对准接合。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件包括适配在所述基座的沟槽中的条部,所述接触点自所述条部向上延伸,所述接触点的所述对准侧面形成所述条部侧面的延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各接触点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包括自所述对准侧面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尖端的短的、向内的楔形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包括第三刺穿点,所述第三刺穿点包括位于该点顶部的小尖端、以及各自从所述条部延伸至该尖端的两个向内的楔形侧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一个接触点包括与所述条部相邻的止动缘部,所述止动缘部与所述点所刺入的所述导线上的绝缘层接合,以防止导线拉出。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线通道包括上部部分圆形部和下部部分圆形部,所述上部的尺寸小于所述下部的尺寸,其中,所述组件与延伸进入所述通道的不同直径的导线形成绝缘位移电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包括在所述部分圆形部之间延伸的弦壁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线通道的所述上部圆形部和所述下部圆形部之一相对于所述刺穿点狭缝横向偏移。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包括在所述基座和所述载架之间的铰链,用于使所述载架朝所述基座转动;所述导线载架具有的朝上表面低于所述基座具有的朝下表面,这样的表面防止所述导线载架由所述导线插入位置向上转动。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线载架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一端延伸而出的支撑部件;所述部件具有一定宽度;所述基座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件任一侧的两个后凸部、所述本体延伸出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铰链,所述凸部具有减小所述凸部之间距离的向内的楔形侧面,其中,通过所述导线载架绕所述铰链向所述导线插入位置的转动,使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凸部之间沿所述楔形面移动,以相对于所述基座横向定位所述支撑部件,并且将所述刺穿点狭缝对准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刺穿点上方,使得当所述导线载架处于所述导线插入位置时,所述刺穿点延伸进入所述狭缝。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用于与两根导线形成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线载架包括第二导线通道和第二刺穿点狭缝;以及第二接触部件位于所述基座上,带有在所述第二刺穿点狭缝中具有尖端的两个刺穿点,其中,可以手动方式将所述导线载架从所述导线插入位置移动至所述接触位置。18.—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导线载架,所述导线载架具有一表面;导线通道,其位于所述导线载架中;刺穿点狭缝,其位于所述导线载架中,所述狭缝具有相对的壁部,各所述壁部从所述导线通道延伸至所述表面;金属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具有触点元件、以及第一刺穿点和第二刺穿点,所述刺穿点沿所述刺穿点狭缝隔开,各所述刺穿点具有位于所述刺穿点顶部并且和所述导线通道相邻的小尖端、第一对准侧面、以及第二楔形侧面,所述第一对准侧面沿所述刺穿点离开所述尖端延伸,以及所述第二楔形侧面沿所述刺穿点离开所述尖端延伸,使得所述刺穿点的厚度随离开所述尖端而增加,所述第一刺穿点的对准侧面以滑动方式接合一个狭缝壁,所述第二刺穿点的对准侧面滑动方式接合另一狭缝壁,其中,一旦将绝缘导线置于所述导线通道中、以及使所述刺穿点移入所述狭缝并且朝所述导线通道移动,所述刺穿点尖端刺入所述导线,以与所述导线中的导体形成横向隔开的绝缘位移电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触点元件位于所述接触部件的一端。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件,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导线载架之间的铰链、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所述接触部件,其中,通过所述导线载架朝所述基座的转动,将所述刺穿点移入所述狭缝。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包括闩部,用于保持所述导线载架处于离开所述基座的导线插入位置。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包括闩部,用于保持所述导线载架处于和所述基座相邻的接触位置。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件,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接触部件、以及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之间的滑动连接,其中,使所述基座和所述导线载架沿线移动合在一起。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件,包括闩部,用于保持所述导线载架和所述基座相邻。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约翰·菲利普·哈斯拉尔夫·格斯克汉斯希尔玛·舒尔特卡斯滕·弗伦德马库斯·桑德利尔托马斯·贝耶尔
申请(专利权)人: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