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康专利>正文

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3288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包括滑动啮合套、主动圆柱齿轮、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及主动轴,所述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轴向调整部件,所述轴向调整部件使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保持一定轴向间隙,进而使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所述轴向调整部件为单向推力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向推力轴承代替传统的调整垫片,不仅消除了滑动摩擦对其自身的磨损和转动摩擦对主动轴的磨损,而且还保持了轴向调整的作用,因而具有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汽车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
技术介绍
桥间差速器,即轴间差速器,已经广泛地用于重型汽车双驱动轴,如国产解放牌CA3250P66K2L1TA1型,斯达一斯太尔牌ZZ3253N4041C1型、北奔牌ND3251B41J型等使用AC系列、300系列轮边减速车桥(中桥)的重型汽车。如图3所示,目前通常使用的轴间差速器,包括滑动啮合套、主动圆柱齿轮、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及主动轴(即前贯通轴),所述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轴向调整垫片,所述轴向调整垫片在初装时使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保持一定轴向间隙,进而使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 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从而确保轴间减速器各部件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轴间减速器的运行中,主动圆柱齿轮除了受与其啮合的从动圆柱齿轮(图中未示出)正常传递径向扭矩外,还要同时受到两方面的轴向作用力一是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啮合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二是主动圆柱齿轮与从动圆柱齿轮(图中未示出)啮合过程中受到的轴向力。这两个轴向力共同迫使主动圆柱齿轮产生轴向后移,从而使得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产生急剧滑动轴向磨损,进而使主动圆柱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啮合间隙逐渐增大而传动不平稳,进而引起撞击或震动载荷,特别是在高速高温的工作环境中,经常造成主动圆柱齿轮、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发生打齿。另外,由于调整垫片未固定,在运行中是转动的,主动圆柱齿轮所受径向力作用于其上,使调整垫片内缘与主动轴相应外表面接触发生转动摩擦,在主动轴接触部位会形成径向磨损槽,严重时会将前主动轴从调整垫片处扭断。人们为了解决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产生轴向磨损,及调整垫片与主动轴间的径向磨损问题,进行了各种研究和尝试。如《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12月第24卷第12期,52页,《重型车轴间差速器承推垫圈应力分析》。该文针对重型车轴间减速器承推垫圈应力分析问题,计算了行星齿系啮合传动所产生的轴向力。并批露了,承推垫圈所受最大应力88. 81MP,而中间部分应力分布在50-60MP,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边界接触处的应力值大;材料为CuSn7Pb7Zn3铸成的承推垫圈的屈服强度为100MP,虽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安全系数比较低,仅为I. 1,比较容易失效,并建议使用屈服极限更大的承推垫圈。又如名称为“汽车车桥差速器调整垫片”,公开于2009年12月23日的CN201368184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车桥差速器调整垫片,该垫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梯形槽,上表面的梯形槽和下表面的梯形槽呈交替分布。该汽车车桥差速器调整垫片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差速器内部的油润滑,降低了齿轮与调整垫片间的摩擦,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车桥的事故率。但是该技术方案虽有较好的油润滑,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及调整垫片与主动轴间的运动关系没有改变,同样易形成轴向磨损和径向磨损。再如名称为“改进的汽车轴间差速系统传动结构”,公开于2012年4月11日的CN102410352A号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汽车轴间差速系统传动结构,核心是在通常使用的轴间差速器的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齿一侧,增加了一个向心推力球轴承。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轴间差速器运行中,轴向调整垫片可保护不动,基本解决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产生轴向磨损,及调整垫片与主动轴间的径向磨损问题。但对于使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尚需要通过选择不同厚调整垫片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的桥间差速器。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包括滑动啮合套、主动圆柱齿轮、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及主动轴,所述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轴向调整部件,所述轴向调整部件使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保持一定轴向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调整部件为单向推力轴承,所述单向推力轴承安装在位于主动圆柱齿轮的端向啮合齿径向内侧的装配环槽中,所述单向推力轴承的B环的轴向端面与装配环槽远离端向啮合齿的槽底面相靠、其径向内侧与主动轴有间隙,所述单向推力轴承的A环的径向外侧与装配环槽的相应径向曲面有间隙、其轴向端面与主动轴的径向止推面相靠。采用本技术方案,因为推力轴承的A环相对于主动轴是静止的、B环相对于主动圆柱齿轮也是静止的,有位于A环、B环之间的滚动及其保持架相对主动轴和主动圆柱齿轮转动,从而消除了轴和调整部件的轴向滑动磨损和径向转动磨损,从而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还因单向推力轴承B环、A环等组件是可分离的,在安装维护时,可通过选择A环和/或B环的不同厚度,使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而保持轴向间隙调整作用,因而设计精巧,结构简单,更为经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推力轴承为单向推力球轴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因单向推力球轴承较其它单向推力轴承更适应高转速。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推力轴承的B环的径向外侧面与装配环槽远离端向啮合齿的槽底部相应径向曲面紧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在装配时,B环先装入装配环槽,并紧配合固定,以其为基准,可使后装入的滚动体及其保持架和A环与之调心对齐,从而保证了推力轴承的正常转动,确保了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环槽的端面啮合齿口处的直径稍小于推力轴承的B环及A环的外径,在装配时,可使B环及A环在受到轴向压力的条件下从装配环槽的端面啮合齿口处挤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因推力轴承B环、A环及滚动体及其保持架是分离的,在安装过程中,可使推力轴承B环、A环和滚动体及其保持架位置相对限制在装配环槽中,从而使后续套装在主动轴上更方便,并有利于B环、A环和滚动体及其保持架调心对齐,进一步确保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啮合套的端向啮合齿的径向内侧设有单向推力轴承的A环的容纳环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因选择A环和B环的不同厚度来调整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时,有时会出现A环的与主动轴的径向止推面相靠的轴向端面的位置会超过主动圆柱齿轮的端向啮合齿的根部,如不在滑动啮合套的端向啮合齿的径向内侧设有单向推力轴承的A环的容纳环槽,会使滑动啮合套的端向啮合齿与主动圆柱齿轮的端向啮合齿的啮合处于半啮合状态,会降低啮合部位的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传统的轴间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滑动啮合套,2-主动圆柱齿轮,3-十字轴,4-行星齿轮,5-半轴齿轮,6-主动轴,7-单向推力轴承,8-端面锥齿,9-行星齿,10-半轴齿,11-端向啮合齿,12-装配环槽,13-B环,14-A环,15-轴向端面,16-径向止推面,17-轴向端面,18-槽底面,19-端向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包括滑动啮合套(I)、主动圆柱齿轮(2)、十字轴(3)、行星齿轮(4)、半轴齿轮(5)及主动轴¢),所述主动圆柱齿轮(2)与主动轴(6)之间设有轴向调整部件,所述轴向调整部件使主动圆柱齿轮(2)与主动轴(6)保持一定轴向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调整部件为单向推力轴承(7),所述单向推力轴承(7)安装在位于主动圆柱齿轮⑵的端向啮合齿(11)径向内侧的装配环槽(12)中,所述单向推力轴承(7)的B环(13)的轴向端面(17)与装配环槽(12)远离端向啮合齿(11)的槽底面(18)相靠、其径向内侧与主动轴(6)有间隙,所述单向推力轴承(7)的A环(14)的径向外侧与装配环槽(12)的相应径向曲面有间隙、其轴向端面(15)与主动轴(6)的径向止推面(16)相靠。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康陆泽虎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