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上的输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158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针织机上的输线轮,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纱线储存圆柱和废丝导出体,废丝导出体包括上小下大的废丝暂存锥台和上大下小的废丝导出锥台,纱线导入锥台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导入区,纱线导入区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上斜面与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角度大于150度。该针织机上的输线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输线轮能自动清除残留废丝,使针织输纱装置输送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提高了针织机上织物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尤其是一种针织机上的输线轮
技术介绍
现有针织机上的输线轮主要是由铝合金整体加工而成,由上方的纱线导入区和下方的纱线储存区组成,而为了防止纱线脱落,在输线轮的底端设置有防脱凸肩。对于某些多股长纤维纱线,由于纱线有几十根,多的甚至有数百根细丝组成,这些组成纱线的单根细丝强度很低,容易断裂,断裂下的废丝残留在输线轮储存区内,阻碍纱线的输送,使送纱张カ不均匀影响针织机的织物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把纱线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针织机上的输线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自动清除残留废丝,使针织输纱装置输送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的针织机上的输线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针织机上的输线轮,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纱线储存圆柱和废丝导出体,废丝导出体包括上小下大的废丝暂存锥台和上大下小的废丝导出锥台,纱线导入锥台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导入区,纱线导入区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储存区,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是平面;废丝暂存锥台和废丝导出锥台的外侧壁面即废丝导出区,废丝暂存锥台的外侧壁面即上斜面,废丝导出锥台的外侧壁面即下斜面,上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顶部与纱线储存区连为一体,底部与下斜面相连,下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倾斜面;纱线导入锥台的底部直径、纱线储存圆柱直径和废丝暂存锥台的顶部直径相同,废丝暂存锥台底部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相同,且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是纱线储存圆柱直径的I. 01—1. 02倍;上斜面与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角度大于150度。作为优选,所述纱线储存圆柱的高度是废丝导出体高度的I. 1—3. 4倍。作为优选,所述纱线储存圆柱的直径是42. 5mm,高度是17mm,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是43mm,废丝导出体的高度是5_15mm之间;废丝导出锥台的向内倾斜的角度大于2度。作为优选,所述废丝导出体还包括废丝过渡圆柱,废丝暂存锥台与废丝导出锥台通过废丝过渡圆柱相连,废丝过渡圆柱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相同。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针织机上的输线轮,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纱线储存圆柱和废丝导出体,对应的外侧壁面分别是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区和废丝导出区,当输线轮上储存的纱线输出时,纱线紧压在废丝导出区上部的上斜面上,把残留在输线轮储存区的废丝往下推,废丝通过废丝导出区下部的下斜面自动脱落。该针织机上的输线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输线轮能自动清除残留废丝,使针织输纱装置输送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提高了针织机上织物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本专利技术实 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I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如图I所示的针织机上的输线轮,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41、纱线储存圆柱42和废丝导出体43,废丝导出体43包括上小下大的废丝暂存锥台43A和上大下小的废丝导出锥台43B。纱线导入锥台41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导入区411,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圆柱42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储存区421,外侧壁面是平面。废丝暂存锥台43A和废丝导出锥台43B的外侧壁面即废丝导出区,废丝暂存锥台43A的外侧壁面是上斜面43A1,废丝导出锥台43B的外侧壁面是下斜面43B1。纱线导入区411、纱线储存区421和废丝导出区从上往下依次连为一体。纱线导入区411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区421的外侧壁面是水平面,废丝导出区包括上斜面43A1和下斜面43B1,上斜面43A1从上往下是由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43A1顶部与纱线储存区421连为一体,底部与下斜面43B1相连,下斜面43B1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倾斜面。纱线导入锥台41的底部直径、纱线储存圆柱42直径和废丝暂存锥台43A的顶部直径相同,废丝暂存锥台43A底部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43B顶部直径相同,且废丝导出锥台43B顶部直径是纱线储存圆柱42直径的I. 01 — I. 02倍,纱线储存圆柱42的高度是废丝导出体43高度的I. I一3. 4倍,上斜面43A1与纱线储存圆柱42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储存区421之间的角度大于150度,具体是纱线储存圆柱42的直径是42. 5mm,高度是17mm,废丝导出锥台43B顶部直径是43mm,废丝导出体43的高度是5_15mm之间。废丝导出锥台43B的向内倾斜的角度大于2度。现有的由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区和防脱凸肩构成的输线轮其废丝自动脱丝率小于3%。采用上述结构方案的输线轮废丝自动脱丝率在95% — 99%之间,上述方案中的各组参数是极为重要的,例如上斜面43A1与纱线储存圆柱42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角度,当上斜面43A1与纱线储存圆柱42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20度时,即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其它所有结构和数据其自动脱丝率小于5%,当上斜面43A1与纱线储存圆柱42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角度是120—135度时,输线轮废丝自动脱丝率在30% — 40%之间,上斜面43A1与纱线储存圆柱42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角度是135—145度时,输线轮废丝自动脱丝率在40% — 60%之间。废丝导出锥台43B顶部直径是纱线储存圆柱42直径的I. 01 — I. 02倍,当废丝导出锥台43B顶部直径是纱线储存圆柱42直径的I. 03-1. 05倍时,即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其它所有结构和数据其自动脱丝率在60% — 40%之间,倍数越大其自动脱丝率越低。废丝导出体43的高度和废丝导出锥台43B的向内倾斜的角度是对废丝自动脱丝的时间进行控制的关键。当输线轮上储存的纱线输出时,纱线紧压在废丝导出区上部的上斜面43A1上,把残留在输线轮储存区421的废丝往下推,废丝通过废丝导出区下部的下斜面43B1自动脱落。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针织机上的输线轮,结构和数据与实施例I相同,区别仅在于废丝导出体43还包括废丝过渡圆柱43C,废丝暂存锥台43A与废丝导出锥台43B通过废丝过渡圆 柱43C相连,废丝过渡圆柱43C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43B顶部直径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织机上的输线轮,其特征在于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纱线储存圆柱和废丝导出体,废丝导出体包括上小下大的废丝暂存锥台和上大下小的废丝导出锥台,纱线导入锥台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导入区,纱线导入区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储存区,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是平面;废丝暂存锥台和废丝导出锥台的外侧壁面即废丝导出区,废丝暂存锥台的外侧壁面即上斜面,废丝导出锥台的外侧壁面即下斜面,上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顶部与纱线储存区连为一体,底部与下斜面相连,下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倾斜面;纱线导入锥台的底部直径、纱线储存圆柱直径和废丝暂存锥台的顶部直径相同,废丝暂存锥台底部直径与废丝导出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