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159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包括壳体及其上的传动带轮、离合器、输线轮和主轴,所述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连为一体的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区和废丝导出区,所述纱线导入区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区是平面,废丝导出区包括上斜面和下斜面,上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下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与呈平面的纱线储存区之间的角度大于330度。该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输线轮自动清除残留废丝,使针织输纱装置输送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提高了针织机上织物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主要包括壳体、主轴、传动带轮、离合器、输线轮、导线架、夹纱组件、清纱器、前探测杆、进纱瓷圈、出纱瓷圈和后探测杆。主轴上下贯穿壳体,其上部与传动带轮、离合器相连,下部与输线轮相连。工作时,针织机上的传动条带带动输纱装置上部的传动带轮作旋转运动,经离合器、主轴转动到输线轮,使输线轮产生旋转,从而把纱筒上的纱线拉出,纱线从安装在依次通过导线架、夹纱组件、清纱器的凹槽、前探测杆和进纱瓷圈孔后缠绕在输线轮的圆周表面上,同时输线轮上的纱线经过出纱瓷圈、后探测杆的下方供给针织机上的织针进行作业。现有的针织上的输纱装置存在的不足如下1.现有的输线轮主要是由铝合金整体加工而成,由上方的纱线导入区和下方的纱线储存区组成,而为、了防止纱线脱落,在输线轮的底端设置有防脱凸肩。对于某些多股长纤维纱线,由于纱线有几十根,多的甚至有数百根细丝组成,这些组成纱线的单根细丝强度很低,容易断裂,断裂下的废丝残留在输线轮储存区内,阻碍纱线的输送,使送纱张力不均匀影响针织机的织物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把纱线拉断。2.现有的夹纱组件包括六角螺杆、两个厚度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夹纱器、瓷棒、调节弹簧、螺杆、调节螺母组成。装配时先把瓷棒用螺杆固定在六角螺杆上,然后整体安装在导线架上面,用螺母紧固,再把夹纱器、调节弹簧套在螺杆上,最后拧上调节螺母。由于输送纱线需要,瓷棒的凹槽必须处于垂直状态,这样瓷棒用螺杆固定在六角螺杆的安装过程必须使用夹具,而把安装了瓷棒的六角螺杆装配到导线架上必须再次使用夹具,装配困难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六角螺杆用金属材料制造,表面粗糙,六角螺杆底部与夹纱器表面接触时摩擦系数大,夹纱器转动困难,这样针织输纱装置工作时,纱线经过夹纱器时不能带动其旋转,使纱线长期处于夹纱器的同一位置而使夹纱器磨损,使针织输纱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两个夹纱器的接触面、清纱器的凹槽中心和进纱瓷圈孔中心处于同一线上。纱线经过夹纱组件上的两个厚度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夹纱器平面夹持,紧靠在瓷棒上,再穿入清纱器。两个夹纱器在调节弹簧的压力作用下,纱线在夹纱器上的位置固定。由于针织机的旋转方向不同,输线轮上纱线缠绕的方向也要不同,使纱线通过清纱器后,处于进纱瓷圈孔的最左边或最右边位置,而进纱瓷圈孔为了适应不同种类的纱线和穿纱的方便,必须要有比较大的孔径。这样必定使工作中的纱线偏离清纱器的凹槽中心而与清纱器的凹槽边缘发生摩擦,导致纱线拉毛和清纱器起槽,影响针织机的织物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输线轮能自动清除残留废丝,使针织输纱装置输送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装配方便,夹纱器转动灵活且不易磨损的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包括壳体及其上的传动带轮、离合器、输线轮和主轴,主轴上下贯穿壳体,主轴上部与传动带轮和离合器相连,主轴下部与输线轮相连;壳体上的导线架、夹纱组件、清纱器、前探测杆和进纱瓷圈处于输线轮前方的纱线进线方向,出纱瓷圈和后探测杆于输线轮后方的纱线出线方向;所述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连为一体的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区和废丝导出区,所述纱线导入区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区是平面,废丝导出区包括上斜面和下斜面,上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顶部与纱线储存区连为一体,底部与下斜面相连,下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与呈平面的纱线储存区之间的角度大于330度。 作为优选,所述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纱线储存圆柱和废丝导出体,废丝导出体包括上小下大的废丝暂存锥台和上大下小的废丝导出锥台,纱线导入锥台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储存区,废丝暂存锥台和废丝导出锥台的外侧壁面即废丝导出区;纱线导入锥台的底部直径、纱线储存圆柱直径和废丝暂存锥台的顶部直径相同,废丝暂存锥台底部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相同,且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是纱线储存圆柱直径的I. 01-1. 02倍。作为优选,所述纱线储存圆柱的高度是废丝导出体高度的I. 1—3. 4倍。作为优选,所述纱线储存圆柱的直径是42. 5mm,高度是17mm,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是43mm,废丝导出体的高度是5_15mm之间;废丝导出锥台的向内倾斜的角度大于2度。作为优选,所述废丝导出体包括还包括废丝过渡圆柱,废丝暂存锥台与废丝导出锥台通过废丝过渡圆柱相连,废丝过渡圆柱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夹纱组件由夹纱器、瓷棒、陶瓷安装台、调节弹簧、螺杆、调节螺母和固定螺母构成,瓷棒和其上方的陶瓷安装台连为一体,瓷棒和陶瓷安装台由陶瓷材料经模压一体加工而成;螺杆上部贯穿瓷棒和陶瓷安装台并将瓷棒和陶瓷安装台固定在导线架上,固定螺母安装在螺杆顶端上;夹纱器套在瓷棒上且夹纱器的顶面与陶瓷安装台的底面接触,调节弹簧套在螺杆上,调节螺母安装在螺杆的下部上,且调节弹簧处于夹纱器底面与调节螺母之间;所述瓷棒的凹槽处于垂直状态;陶瓷安装台顶部设有定位槽,导线架上设有与定位槽匹配且卡入其内的定位凸柱。通过与瓷棒连为一体的陶瓷安装台替代了现有的金属六角螺杆,陶瓷安装台由陶瓷材料经模压加工而成,加工方便成本低,表面光洁度高,与夹纱器接触时摩擦系数很小,保证了夹纱器的灵活转动且不易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装配时陶瓷安装台的定位槽套在导线架的定位凸柱上再用螺母固定,减少工艺道数而且装配方便可靠。作为优选,所述夹纱器由厚度不同的第一夹纱器和第二夹纱器贴合构成;第一夹纱器与第二夹纱器的接触面、清纱器的凹槽中心和进纱瓷圈中心不处于同一直线上。达到纱线处于清纱器凹槽中心的目的,避免纱线与清纱器凹槽边缘接触,导致纱线拉毛和清纱器起槽的情况发生。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连为一体的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区和废丝导出区,当输线轮上储存的纱线输出时,纱线紧压在废丝导出区上部的上斜面上,把残留在输线轮储存区的废丝往下推,废丝通过废丝导出区下部的下斜面自动脱落。该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输线轮自动清除残留废丝,使针织输纱装置输送纱线的张力保持恒定,提高了针织机上织物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夹纱组件安装在导线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夹纱组件所处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输线轮结构示意图。图5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输线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I、图2、图3、图4和图5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的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包括壳体I及其上的传动带轮2、离合器3、输线轮4和主轴。主轴上下贯穿壳体1,主轴上部与传动带轮2和离合器3相连,主轴下部与输线轮4相连。导线架6、夹纱组件5、清纱器7、前探测杆8、进纱瓷圈9、出纱瓷圈10和后探测杆11按纱线进线至纱线出线的顺序依次安装在壳体I上,其中夹纱组件5通过导线架6安装在壳体I上。输线轮4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连为一体的纱线导入区411、纱线储存区421和废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其上的传动带轮、离合器、输线轮和主轴,主轴上下贯穿壳体,主轴上部与传动带轮和离合器相连,主轴下部与输线轮相连;壳体上的导线架、夹纱组件、清纱器、前探测杆和进纱瓷圈处于输线轮前方的纱线进线方向,出纱瓷圈和后探测杆于输线轮后方的纱线出线方向;所述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连为一体的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区和废丝导出区,所述纱线导入区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圆弧面,纱线储存区是平面,废丝导出区包括上斜面和下斜面,上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顶部与纱线储存区连为一体,底部与下斜面相连,下斜面从上往下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上斜面与呈平面的纱线储存区之间的角度大于150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线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上大下小的纱线导入锥台、纱线储存圆柱和废丝导出体,废丝导出体包括上小下大的废丝暂存锥台和上大下小的废丝导出锥台,纱线导入锥台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导入区,纱线储存圆柱的外侧壁面即纱线储存区,废丝暂存锥台和废丝导出锥台的外侧壁面即废丝导出区;纱线导入锥台的底部直径、纱线储存圆柱直径和废丝暂存锥台的顶部直径相同,废丝暂存锥台底部直径与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相同,且废丝导出锥台顶部直径是纱线储存圆柱直径的I. OI— I. 0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上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