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158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其上的轮轴、储纱轮、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和防止叠纱组件,储纱轮通过轮轴安装在壳体上,储纱轮处于防止叠纱组件和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之间;所述储纱轮绕圈纱圈不超过5圈;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连接轮轴并控制其转速。该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送纱张力恒定,不会出现叠纱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尤其是ー种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
技术介绍
送纱装置是针织机上的重要部件,送纱的张カ是否恒定将决定针织产品的质量。现有的送纱装置包括壳体及其上的储纱轮,电机带动储纱轮转动,通过储纱轮控制送纱的张力,纱线绕在储纱轮的圈数一般是3-4圈,相邻纱线之间留有间隙,不能出现叠纱的情况,否则将影响纱线的质量。现有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送纱的张カ不恒定和容易出现叠纱的情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ー种结构新颖,送纱张カ恒定,不会出现叠纱的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其上的轮轴、储纱轮、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和防止叠纱组件,储纱轮通过轮轴安装在壳体上,储纱轮处于防止叠纱组件和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之间,且防止叠纱组件处于壳体上的进纱端,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处于壳体上的出纱端;所述储纱轮绕圈纱圈不超过5圈;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连接轮轴并控制其转速;防止叠纱组件由导纱杆、连轴、连接座、调节螺钉和弹簧构成,导纱杆内端穿过壳体侧壁固定在连接座的下部上,导纱杆外端处于壳体外,连接座通过连轴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且连接座及其上的导纱杆通过连轴在壳体上上下摆动,上下摆动的角度不超过30度;连接座的上部与固定在壳体内侧壁上的弹簧相连,穿过壳体侧壁的调节螺钉内端对应连接座的上部。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根据检测到的纱线张力的大小产生ー个位移信号,通过位移信号产生电机控制信号,由电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转速,即控制轮轴上的储纱轮的转速,实现了送纱张カ的恒定。作为优选,所述导纱杆的外端部向上翘起形成防脱纱挡头,因为导纱杆向下倾斜使用时,防脱纱挡头可以防止纱线脱出。所述导纱杆向下倾斜的最大角度不超过15度,角度再大纱线都往外侧滑,相邻纱线反而容易出现叠纱的情況,而且还容易发生纱线脱出导纱杆的情况。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通过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控制储纱轮的转速,实现了送纱张カ的恒定。通过防止叠纱组件即导纱杆的上下摆动调节储纱轮上纱线的松紧度,即控制相邻纱线的间距,不会出现叠纱的情況。该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送纱张カ恒定,不会出现叠纱的情況。附图说明图I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I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描述。如图I所示的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包括壳体I及安装在其上的轮轴2、储纱轮4、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5和防止叠纱组件3。储纱轮4通过轮轴2安装在壳体I上,储纱轮4处于防止叠纱组件3和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5之间,且防止叠纱组件3处于壳体I上的进纱端,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5处于壳体I上的出纱端,图I中A向是纱线的进纱方向,B向是纱线的出纱方向。防止叠纱组件3由导纱杆35、连轴31、连接座33、调节螺钉34和弹簧32构成,导纱杆35内端穿过壳体I侧壁固定在连接座33的下部上,导纱杆35外端处于壳体Iタト,连接座33通过连轴31安装在壳体2内侧壁上,且连接座33及其上的导纱杆35通过连轴31在壳体I上上下摆动,上下摆动的角度不超过30度。连接座33的上部与固定在壳体I内侧壁上的弹簧32相连,穿过壳体I侧壁的调节螺钉34内端对应连接座33的上部。·导纱杆35上下摆动的角度通过调节螺钉34控制,需要调节导纱杆35向上吋,旋紧调节螺钉34,通过调节螺钉34内端顶连接座33的上部使连接座33的上部向内移动,弹簧32受カ压缩,连接座33逆时针转动即连接座33及其上的导纱杆35向上摆动。需要调节导纱杆35向下时,松开调节螺钉34,弹簧32自动复位将连接座33的上部向外推,连接座33顺时针转动即连接座33及其上的导纱杆35向下摆动。调整非常方便,调整方式可以是手动或机械旋钮或电子控制等。导纱杆35的外端部向上翘起形成防脱纱挡头351,因为导纱杆35向下倾斜使用时,防脱纱挡头351可以防止纱线脱出。检测纱线张カ的感应器5连接轮轴2并控制其转速,具体是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5根据检测到的纱线张力的大小产生ー个位移信号,通过位移信号产生电机控制信号,由电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转速,即控制轮轴2上的储纱轮4的转速,实现了送纱张カ的恒定。实际使用时,导纱杆35向下倾斜最为常用,且向下倾斜的最大角度不超过15度,角度再大纱线都往外侧下方滑,相邻纱线反而容易出现叠纱的情況,而且还容易发生纱线脱出导纱杆35的情況。反之,导纱杆35向上时角度也不能超过15度,实际生产中导纱杆35向上倾斜很少使用。储纱轮4绕圈纱圈不超过5圈,一般是3圈或4圈,低于3圈储纱轮4的使用意义就不大,高于5圈即便使用防止叠纱组件3也容易出现叠纱的情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针织机上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其上的轮轴、储纱轮、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和防止叠纱组件,储纱轮通过轮轴安装在壳体上,储纱轮处于防止叠纱组件和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之间,且防止叠纱组件处于壳体上的进纱端,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处于壳体上的出纱端;所述储纱轮绕圈纱圈不超过5圈;检测纱线张力的感应器连接轮轴并控制其转速;防止叠纱组件由导纱杆、连轴、连接座、调节螺钉和弹簧构成,导纱杆内端穿过壳体侧壁固定在连接座的下部上,导纱杆外端处于壳体外,连接座通过连轴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且连接座及其上的导纱杆通过连轴在壳体上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