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力装置,其能够防止给作为安装对象的部件造成损伤,并且相对于安装对象的安装也容易。在安装在储物箱(2)与仪表板(3)之间的加力装置(1)中,具备:形成在储物箱上的支撑座(11);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支撑座上的转动轴(12),并且与仪表板弹性接触的抵接体(13);以及保持在该抵接体上,并用其一端(14b)对抵接体向弹性接触方向加力的受扭螺旋弹簧(14),支撑座具有支撑转动轴的轴承部(21、21)和卡定弹性部件的另一端(14c)的弹簧卡定块(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力装置,其安装在两个部件之间,防止该部件间的晃动或进行定位坐寸O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在具备安装在汽车的仪表板(以下称为仪表板)的开口部上的箱主体、和开闭该箱主体的盖的储物箱中,在盖的两侧部设有与仪表板的开口边缘部弹性抵接的凸部(参照专利文献I)。该盖两侧部的凸部,作为与树脂制的盖一体形成的树脂片或者将基端安装在盖上的板簧(弹簧材料)的突出部而实现。由此,能够利用凸部的弹力修正盖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并能够恒定地保持盖两侧部与仪表板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实开平5 — 375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S卩,在将盖两侧部的凸部作为树脂片来实现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原材料容易发生蠕变,因此一旦树脂片的变形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便很难恒定地保持盖两侧部与仪表板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在将盖两侧部的凸部作为板簧的突出部来实现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即,由于金属的板簧直接与树脂制的仪表板抵接,因此给仪表板表面造成损伤。另外,还有以下的问题,即,由于板簧的在弹性变形区域的挠曲量的范围比较窄,因此盖两侧部与仪表板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窄,因而容易发生弹力减弱现象(永久变形)。进而,在板簧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负荷的相对于挠曲量的变化的变化大,因此很难恒定地设定开闭盖时的操作负荷。于是,本申请人开发出一种如下加力体,该加力体安装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具备安装在第一部件上的基座、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基座上并与第二部件弹性接触的树脂制的抵接体、和对该抵接体向所述弹性接触方向加力的受扭螺旋弹簧,并且已经提出专利申请(特愿2009 — 064177)。根据该加力体,能够稳定地产生防止两个部件之间的晃动或进行定位等所需的作用力,并能够实现高的耐久性,并且还有不会给树脂制的部件造成损伤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存在该加力体各结构要素(基座、抵接体以及受扭螺旋弹簧)的组装、以及组装后的加力体相对于部件(储物箱等)的安装稍微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力装置,其能够防止给作为安装对象的部件造成损伤,并且相对于安装对象的安装也容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加力装置1,安装在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之间,具备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支撑座11 ;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转动轴12,并且与所述第二部件弹性接触的抵接体13 ;以及保持在所述抵接体上,并用其一端14b对该抵接体向所述弹性接触方向加力的弹性部件14,所述支撑座具有支撑所述转动轴的轴承部21、21和卡定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14c的卡定部23。另外,作为第二专利技术,可以设置成如下结构,所述轴承部具有安装所述转动轴的轴孔22,该轴孔其外周的一部分22a开放,以便能够插入所述转动轴。另外,作为第三专利技术,可以设置成如下结构,所述弹性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14。另外,作为第四专利技术,可以设置成如下结构,所述抵接体具有支撑所述受扭螺旋弹簧的线圈部的两端的一对支撑壁33、33,在所述各支撑壁上,分别向内突出设置插入到所述受扭螺旋弹簧的线圈部的两端的弹簧支撑轴41,并且所述支撑壁的至少一方具有由形成在所述弹簧支撑轴的周围的狭缝45划定的弹性片46。另外,作为第五专利技术,可以设置成如下结构,所述轴孔由向内开口的凹部22划定,所述转动轴从所述弹性片向外突出设置。另外,作为第六专利技术,可以设置成如下结构,所述抵接体具有安装引导部31a、32a,该安装引导部从外侧包围所述转动轴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与所述轴承部的外周边缘滑动接 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第一专利技术,由于设置成将保持弹性部件的抵接体经由其转动轴安装在设于第一部件上的支撑座的轴承部的结构,因此起到不会给作为安装对象的部件造成损伤,并且相对于安装对象的安装也容易的良好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上述第二专利技术,操作者能够很容易地从轴孔的开放部将抵接体的转动轴插入轴孔中,抵接体相对于支撑座的安装操作变得容易。另外,根据上述第三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受扭螺旋弹簧,能够稳定地产生防止两个部件之间的晃动或进行定位等所需的作用力,并能够实现高的耐久性。另外,根据上述第四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由操作者进行的将受扭螺旋弹簧保持在抵接体上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根据上述第五专利技术,通过相对于弹簧支撑轴将受扭螺旋弹簧以向轴向压缩的状态安装,将至少一方的转动轴向外加力(即,按压到凹部的底部),能够防止安装到支撑座上的抵接体的晃动。另外,根据上述第六专利技术,在抵接体相对于支撑座安装之际,抵接体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动作由安装引导部进行引导,因此操作者的安装操作变得更容易。附图说明图I是具备加力装置的储物箱的立体图。图2是形成在仪表板上的支撑座的(A)后面侧的立体图以及(B)前面侧的立体图。图3是抵接体的(A)上面侧的立体图以及(B)下面侧的立体图。图4是抵接体的仰视图。图5是抵接体的左视图。图6是表示相对于支撑座的抵接体的安装步骤之一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相对于支撑座的抵接体的安装步骤之一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相对于支撑座的抵接体的安装步骤之一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相对于支撑座的抵接体的安装步骤之一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相对于仪表板以及储物箱的加力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加力装置。在说明时,对于表示方向的用语,只要没有特意预先说明,就按照图6所示的加力装置I以及其结构要素的配置中的箭头所表示的 方向。加力装置I安装在保持预定的间隙而相对的两个部件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安装在汽车用的储物箱2与仪表板3之间。如图I所示,储物箱2具有树脂制的箱主体4和树脂制的盖5,该盖5与该箱主体4的车厢侧连结,并与仪表板3的安装开口部3a (参照图10)相嵌合。盖5具有配置在车厢侧的表面板5a、和重叠安装在该表面板5a的内侧的内部板5b。储物箱2通过以设在盖5上的支轴6为中心转动,相对于仪表板3自由开闭。在图I以及图10中,虽然只表示了加力装置I安装在盖5的左侧的样子,但加力装置I同样能够安装在右侧。例如如图6所示,加力装置I主要具备一体地形成在储物箱2上的支撑座11 ;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支撑座11上的转动轴12、12,并与仪表板3弹性接触的树脂制的抵接体13 ;以及保持在该抵接体13上,并用其一端对抵接体13向弹性接触方向加力的受扭螺旋弹簧14。如图2 (A)、(B)所示,支撑座11具有从储物箱2的表面板5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一对轴承部21、21。轴承部21、21具有左右对称形状,并以预定的间隔彼此相对配置。在轴承部21、21的上部,设有作为支撑抵接体13的转动轴12的轴孔起作用的凹部22。该凹部22彼此向内侧开口,并且其外周的一部分(后方侧)开放,由此,呈现U字状或C字状。另夕卜,支撑座11在轴承部21、21之间,具有以低于轴承部21、21的方式从表面板5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弹簧卡定块23。再者,用于支撑抵接体13的转动轴12的轴孔不一定必须是像上述凹部22那样有底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向左右方向贯通的孔来形成。如图3 (A)、(B)所示,抵接体13主要包括形成有与仪表板3 (参照图10)弹性接触的凸部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加力装置,安装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支撑座; 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转动轴,并且与所述第二部件弹性接触的抵接体;以及 保持在所述抵接体上,并用其一端对该抵接体向所述弹性接触方向加力的弹性部件, 所述支撑座具有支撑所述转动轴的轴承部和卡定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的卡定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具有安装所述转动轴的轴孔, 该轴孔其外周的一部分开放,以便能够插入所述转动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本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