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臂对接结构,具有其的桁架臂以及桁架臂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1621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桁架臂对接结构,连接相邻的第一桁架臂臂节和第二桁架臂臂节,所述第一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对接,形成接触面,所述桁架臂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第一桁架臂臂节与第二桁架臂臂节相邻的一端,非接触面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第二桁架臂臂节与第一桁架臂臂节相邻的一端,非接触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桁架臂和具有该桁架臂的起重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桁架臂对接结构,可以保证相邻的桁架臂臂节之间的对位精度,并且可以满足对桁架臂在特殊工况下应用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重型机械领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桁架臂对接结构,具有其的桁架臂以及桁架臂起重机。技术背景起重机的吊臂结构分为桁架式吊臂,以及箱形伸缩式吊臂。桁架式吊臂主要应用于履带式起重机,以及环轨式起重机等,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起重量大,接地比小,易于维护。桁架式吊臂,以下简称桁架臂,通常由多个臂节连接而成。现有的桁架臂臂节间多采用铰耳、销轴连接,其缺点是相邻两臂节之间的对位、连接精度要受到桁架结构件的焊后变形影响,并且相邻两臂节一旦通过连接件固定,其轴向相对位置即不可改变,不能满足对桁架臂在特殊工况下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桁架臂对接结构,即能保证相邻的桁架臂臂节间的对位、连接精度,同时又能满足桁架臂在特殊工况下的技术要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桁架臂,该桁架臂的对接结构,可以保证相邻的桁架臂臂节之间的对位、连接精度,并且可以满足对桁架臂在特殊工况下的技术要求。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桁架臂起重机,其桁架臂的对接结构,可以保证相邻的桁架臂臂节之间的对位、连接精度,并且可以满足对桁架臂在特殊工况下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桁架臂对接结构,连接相邻的第一桁架臂臂节和第二桁架臂臂节,所述第一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对接,形成接触面,所述桁架臂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连接在第一桁架臂臂节与第二桁架臂臂节相邻的一端,非接触面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第二桁架臂臂节与第一桁架臂臂节相邻的一端,非接触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桁架臂臂节包括弦杆,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弦杆末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于第一桁架臂臂节的弦杆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连接件呈片状板式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桁架臂臂节包括弦杆,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弦杆末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于第二桁架臂臂节的弦杆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连接件呈双层片状板式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第一桁架臂臂节的各弦杆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节的各弦杆末端还设有位置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桁架臂对接结构还包括可对应容纳在所述螺栓孔中的定位螺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桁架臂,包括至少两节桁架臂臂节和桁架臂对接结构,所述至少两节祐1架臂臂节通过前述的析架臂对接结构进行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桁架臂起重机,包括桁架臂,所述桁架臂为前述的桁架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在相邻的桁架臂臂节之间,各弦杆末端的接触面接触,由于各接触面都是在结构件焊接后经过精加工而形成,同时桁架臂对接结构不会干涉上述接触面的接触,从而保证相邻的桁架臂臂节之间的对位、连接精度。在桁架臂起重机工作时,该桁架臂受到的压力由多个桁架臂臂节的弦杆承受,具体地,由各弦杆末端互相接触的接触面支撑。而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由设置在各祐1架臂臂节两侧的拉板承受祐1架臂的拉力时,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铰接连接于桁架臂上,而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也是铰接连接,两连接件均能绕各自在桁架臂上的连接轴旋转,从而能够为相邻桁架臂臂节的接触面间提供一定的轴向间隙,满足对桁架臂在特殊工况下的技术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主视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侧视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的在连接过程中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连接的第一桁架臂臂节和第二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对接处的局部结构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桁架臂对接结构,具有其的桁架臂以及桁架臂起重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见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桁架臂臂节I和第二桁架臂臂节2。第一桁架臂臂节I是由四根弦杆102,设置在弦杆102之间的若干腹杆103,以及倾斜设置在弦杆102和腹杆103之间的若干斜腹杆104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各弦杆102的顶端和底端为接触面,该接触面可以在整个臂节结构焊接完成后,对各弦杆102的顶端和底端进行精加工而形成,从而保证接触面的配合精度。第二桁架臂臂节2与第一桁架臂臂节I的结构基本相同,同样是由四根弦杆202,设置在弦杆202之间的若干腹杆203,以及倾斜设置在弦杆202和腹杆203之间的若干斜腹杆204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各弦杆202的顶端和底端为接触面,该接触面可以在整个臂节结构焊接完成后,对各弦杆202的顶端和底端进行精加工而形成,从而保证接触面的配合精度。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桁架臂对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桁架臂臂节I和第二桁架臂臂节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桁架臂臂节I和第二桁架臂臂节2之间设置四组桁架臂对接结构,这四组桁架臂对接结构分成两组对称设置在第一桁架臂臂节I和第二桁架臂臂节2左右两侧。各组桁架臂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以及定位螺栓33。·第一连接件31呈片状板式结构,其一端通过销轴312铰接连接于第一桁架臂臂节I的弦杆102末端侧部,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连接件32呈双层片状板式结构,其一端通过销轴322铰接连接于第二桁架臂臂节2的弦杆202末端侧部,另一端为与第一连接件31自由端配合的自由端。在第一桁架臂臂节I的各弦杆102和第二桁架臂臂节2的各弦杆202末端还分别设有位置对应,且定位螺栓33可容纳在其中的定位孔和螺栓孔(见图5,图未标)。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组装时,首先将第一桁架臂臂节I的下端与第二桁架臂臂节2的上端靠接在一起;接着将位于第一桁架臂臂节I下端左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1分别与位于第二桁架臂臂节2上端左侧的两个第二连接件32铰接在一起,即将第一连接件31的自由端插入到第二连接件32的自由端内,再用两个销轴34分别将各第一连接件31的自由端和第二连接件32的自由端铰接在一起;然后将将位于第一桁架臂臂节I下端右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1分别与位于第二桁架臂臂节2上端右侧的两个第二连接件32铰接在一起,即将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臂对接结构,连接相邻的第一桁架臂臂节和第二桁架臂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节的端面对接,形成接触面,所述桁架臂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第一桁架臂臂节与第二桁架臂臂节相邻的一端,非接触面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第二桁架臂臂节与第一桁架臂臂节相邻的一端,非接触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桁架臂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臂臂节包括弦杆,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弦杆末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于第一桁架臂臂节的弦杆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臂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呈片状板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桁架臂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平牟江涛钟兴华邓志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