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123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结构和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肋(1)包括设有管状本体(6)的至少一个结构元件(5A),所述管状本体(6)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管状本体(6)限定有内腔(9A),所述内腔(9A)适于在所述肋的安装之后被完全填充混凝土。所述结构元件设有可操作地联接至混凝土注入装置上的填充装置(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落在生产用于支承坑道例如铁路隧道、高速公路隧道或其他类型隧道的元件的范围内。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基于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肋而支承和增强坑道的结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如已知的,为了支承坑道例如高速公路隧道或铁路隧道,使用称为“肋”的增强拱。具体地,肋通常包括以“拱顶”构型相互连接的多个定形钢元件。这些元件通过具有H形、INP形或双T形横截面(在多个或双型材的情况下)的“敞开式”型材形成,并且通过连接元件即结合板形成为彼此成一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已经通过金属加工定形之后,型材在待增强的坑道处相互连接。在组装之后,每个肋通过连接链与相邻的那些肋相连接,连接链的 使用喷射混凝土 (喷浆)增强。使用具有敞开式横截面(H形、C形或双T形)的型材已经显示出多个缺点,这些缺点中的第一个涉及所提供的机械强度。事实上,这些型材具有一方向,沿着该方向,静态属性较差。事实上,敞开式型材的横截面不具有轴对称性,并且由此并非很适于具有简单的弯曲应力以外的应力的载荷条件下工作。具体地,这些型材具有对扭转应力的较差抵抗。这些应力能够例如由于型材与坑道壁的接触的较差条件(截面杆-地面的翼部)或者由于推进坑道的操作而产生。通常,地面的不可预见性由具有H形-型材的肋较差容忍,并且由具有双T形型材的那些肋甚至更差地容忍。为了克服这种问题,当预见到特别困难的操作条件时,习惯上增大型材的尺寸(就抵抗横截面而言)。但是,这种选择由于所使用的型材的大重量而导致高成本以及显著的组装困难。与敞开式型材、首先是相联的那些敞开式型材相关的另一缺点在使用喷浆的增强步骤中遇到。事实上,型材的形状(首先为H形横截面)阻止混凝土完全覆盖肋的表面(外部和内部)。换言之,空腔围绕一个或多个型材的横截面的一些部分形成,从而明确限制增强的有效性。附加于此的是下述事实横截面的敞开式形状使得连接链所联接至的支承件的焊接特别复杂。这显然增大肋的制造时间和成本。还观察到的是,就肋的安装而言,使型材相连的操作也再次由于型材的横截面的构型而较难。基于这些考虑,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提供能够克服前述缺点的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在该目标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抵抗力性能的肋,所述肋由此也能够在特别困难的地面条件下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肋,所述肋能够靠近坑道容易地安装,并且所述肋的元件能够以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容易地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承和增强的肋,所述肋能够以有竞争力的成本可靠且容易地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肋支承和增强坑道的结构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所述肋包括至少一个结构元件并且特征在于所述元件设有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管状本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适于在所述肋的安装之后被完全填充混凝土。所述结构元件设有可操作地联接至混凝土注入装置的填充装置。所述肋优选地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结构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上的承载元件。所述承载元件优选地联接至所述第一结构元件,以容许所述承载元件在将混凝土加压注入所述内腔内之后的相对运动。根据优选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肋包括设有管状本体的第二结构元件,所述管状本体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管状本体限定有内腔,所述内腔适于在所述肋的安装之 后被填充混凝土。所述结构元件的所述内腔优选地相互连通,以使用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填充装置将混凝土弓I入两个所述元件的所述内腔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肋,以及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第一肋的所述结构元件的所述内腔至少到完全填充所述内腔为止。所述方法优选地包括下述步骤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肋,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链将所述第一肋连接至所述第二肋,并且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第二肋的所述结构元件的所述内腔至少到完全填充所述内腔为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优选地包括通过多个连接链将所述第一肋连接至所述第二肋。每个连接链在相反端部处联接至一对环,该对环以相同的高度分别设置在两个肋中的一个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对在附图中以非限制性示例示出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清晰可见,其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增强肋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I的增强肋的一部分的视图;-图3、图3A和图3B是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肋的承载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相关的视图;-图4是与图I的肋的两个结构元件的接合装置相关的视图;-图5和图5A是与图I的肋的结构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相关的视图;-图6和图6A是图I的肋的结构元件的一段长度的正交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肋的承载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肋的第二可能实施例的视图;-图9是图7的肋的承载元件的视图;-图10是与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肋的坑道增强结构相关的视图;-图11、图IlA和图IlB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肋的连接环相关;-图12与用于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个肋的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支承和增强的肋(下文简单地使用“肋”表示)的可能实施例,该肋贯穿本说明书以附图标记I表示。肋I由一个或多个结构元件5A、5B、5C形成,这些结构元件优选地由金属材料例如结构钢(Fe 430等)形成。肋I具有关于对称平面S的对称构型。通常,该构型与坑道的通过肋待增强的部分的构型相似。图I中的肋I包括第一结构元件5A、连接到第一结构元件5A上的第二结构元件5B和连接到第二结构元件5B上的第三结构元件5C。如所示,第一结构元件5A和第三结构元件5C基本上具有关于肋I的对称平面S的镜像位置。第二元件5B优选地在第一元件5A与第三元件5C之间关于同一对称平面S对称延伸。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肋能够由单个结构元件或者甚至由大于三个的多个结构元件形成。第一结构元件5A由管状本体形成,管状本体设有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二元件5B的第一终端部分81上的第一端部部分51,以及用于连接到肋I的承载元件90上的第二端部部分52。第一元件5A的管状本体具有优选地为圆形的横截面,管状本体限定有延伸本体的整个长度的内腔9A。该内腔9A用于在肋I的安装之后完全填满混凝土。管状本体的横截面也能够采取除圆形以外的其他封闭形状,例如正方形或矩形。第一管状元件5A的本体还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用于将混凝土注入该本体的内腔9A内的装置上的填充装置7。换言之,填充装置7具有容许混凝土流入腔体9A内且同时在完成该填充之后阻止混凝土流出的功能。能够使用注入泵或其他功能等同的装置将混凝土引入。第三结构元件5C具有与第一元件5A的结构基本等同的结构。具体地,第三元件5C也包括优选地具有圆形截面的管状本体,管状本体限定有用于在肋I的安装之后完全填充混凝土的相关内腔9C。优选地,第三元件5C还包括与元件的管状本体相关联的填充装置77。第三元件5C的第一端部部分71用于连接至第二结构元件5B的第二终端部分82。第三结构元件5C的第二端部部分72替代地用于连接至肋I的另外的承载元件90。第二元件5B也具有管状本体,管状元件的横截面优选但非必要的就形状和尺寸而言与第一元件5A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29 EP 10425019.61.一种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1),所述肋包括至少第一结构元件(5A),所述第一结构元件包括具有基本圆形横截面的弯曲管状本体(C),所述管状本体设有内腔(9A),所述内腔适于在安装所述肋(I)之后被完全填充混凝土,所述第一结构元件(5A)包括能可操作地联接至用于将混凝土注入所述内腔(9A)内的装置的填充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肋(1),其中,所述填充装置(7)包括限定在所述结构元件(5A)的所述本体(C)上的开口( 7A)以及所述开口( 7A)的闭合元件(7B ),所述闭合元件(7B )能够在闭合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I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肋(I),其中,所述肋包括用于空气在混凝土的注入期间流出的排放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肋(I),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包括至少第二结构元件(5B),所述第二结构元件包括连接至所述至少第一结构元件(5A)的第一端部部分(51)的第一终端部分(8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肋(1),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元件(5B)包括设有内腔(9B)的管状本体(C2 ),所述内腔适于在所述肋(I)的安装之后被填充混凝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肋(1),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元件(5A)的所述内腔(9A)与所述第二结构元件(5B)的所述内腔(9B)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肋(1),其中,所述肋(I)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结构元件(5A)的端部部分(52)的承载元件(9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肋(1),其中,所述承载元件(90)连接至所述第一结构元件(5A),以容许所述承载元件(90)在将混凝土加压注入所述第一结构元件(5A)的所述内腔内之后的相对运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肋(I),其中,所述肋包括至少第三结构元件(5C),所述第三结构元件包括设有内腔(9C)的管状本体,所述内腔(9C)适于在安装所述肋(I)之后被填充混凝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肋(I),其中,所述第三结构元件(5C)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元件(5B)的第二终端部分(82)上的端部部分(71)。11.根据权利要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博诺米A·弗鲁拉尼
申请(专利权)人:伊莱斯杰特尼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