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挖掘隧道、地道等的方法及钻机。
技术介绍
在开挖隧道和采矿期间,挖掘隧道、地道或井道等的特定过程是耗时、耗能以及高成本的过程。要完成所有这些空间,除了挖掘之外,必须还要增加紧固顶部、基底部、壁以及可能的表面处理的操作。在挖掘隧道和地道期间,在前已知的是使用具有切割轮的钻机,其在作业期间在可摆动及可枢转臂以及设置在承载车辆上的驱动装置的帮助下被驱动掠过待被作业岩石表面。然后,具有杆状作业工具的可旋转切割轮被设置以执行岩石作业。作为
技术介绍
中的代表,要提到US 4 721 340。
技术介绍
中的其他代表则是US 4629 010 和 WO 93/07359 和 GB 801 615。技术背景中的所有这些代表都存在上文提到的缺点,S卩,耗时、耗能和成本高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文指出的方法以及钻机,其中,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得到解决或至少得到减少。这是通过各项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绕主旋转轴线旋转的切割头对岩石进行作业,其中岩石切割元件大体径向向外定向,其中,意在使岩石切割元件定位成在切割头包络表面周围分布。另外,意在使得通过使该包络表面区域与岩石接合而抵靠着待被作业的岩石表面施加切割头。当涉及用于挖掘隧道、地道等的本专利技术方法时,用于通过挖掘钻机挖掘隧道、地道等的方法,所述钻机具有可动基座单元,可动基座单元通过支承单元支承承载单元,承载单元又承载切割头,切割头具有向外指向的切割元件,所述方法包括-围绕主旋转轴线旋转切割头并且将切割头施加压靠在待被作业的岩石表面,-将切割疏松材料从岩石表面运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26 US 61/298,3071.一种用于利用具有可动基座单元(2)的挖掘钻机来挖掘隧道、地道等的方法,所述可动基座单元(2)通过支承单元来支承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又承载切割头,所述切割头具有向外指向的切割元件,所述方法包括 -围绕主旋转轴线(R)旋转所述切割头(4)并且将所述切割头施加压靠在待被作业的岩石表面, -将切割疏松材料从所述岩石表面运走, -使所述承载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摆动到第一选定相互位置, -使所述支承单元相对于基座单元围绕作为所述基座单元的纵向轴线的轴线旋转到第二选定相互位置,由此能够控制所述切割头的操作角,并且 -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执行隧道侧部切割,使所述旋转切割头以作为倾斜角的操作角进行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钻机向上提升的状态下执行所述侧部切割。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切割头以相对于所述挖掘钻机的竖直纵向对称平面形成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为至少在外周是盘形的切割滚轮的所述岩石切割元件能够在所述切割头(4)压靠在岩石上且旋转期间抵靠着岩石侧滚动,并且所述岩石切割元件在滚动期间在岩石表面切割出以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侧向设置的槽。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切割期间,所述切割头(4)在掘进阶段通过抵靠着待被作业的岩石沿挖掘方向线性地移位而压靠在岩石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切割完成之后,为了进行新的挖掘阶段,从所述岩石拔出所述切割头(4)、将所述切割头(4)移位到具有待被作业的新岩石的位置、并且重复地使所述切割头(4 )线性地抵靠着岩石。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旋转切割头(4)沿相对于所述主旋转轴线形成大约70°到90°之间的角度的方向压靠在待被作业的岩石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支承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单元从中性位置旋转0°到90°之间的角度,在该中性位置处主旋转轴线(R)是大致水平的。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割头压靠待被作业的岩石表面,使所述支承单元相对于基座单元从中性位置可控制地旋转0°到90°、更优选地在0°到30°之间、并且更优选地从中性位置大约30°的角度,在该中性位置处主旋转轴线(R)是大致水平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相对于与所述主旋转轴线形成90°角度的施加和驱动方向施加所述切割头以用于切割,使所述支承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单元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施加和驱动切割头来使隧道或地道的拱状顶部成形,所述支承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单元旋转成不同的角度以用于多个切割中的每一个。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不旋转所述支承单元以进行一个最上方的中央切割,并且使所述支承单元相应地旋转以获得所述切割头的所述倾斜角,从而在所述拱状顶部的各上侧形成进行两个切割。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隧道或地道在挖掘基底部的挖掘阶段成形,使得所述支承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单元不旋转并且对于所述基底部切割中的每一个,承载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承单元摆动到不同的相互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拱状顶部通过在提升挖掘阶段由处于所述向上提升状态的钻机形成。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茨·克里斯特森,卡尔古斯塔夫·马丁松,斯韦克·哈特维希,卡伊·埃曼努埃尔松,贡纳尔·诺德,摩根·诺林,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拉斯科普柯克雷柳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