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渗透率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3356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属于油藏调剖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块进行示踪剂检测,确定水线推进速度;(2)往注水井中注入聚合物微球;(3)往注水井中注入地层水;(4)根据目标区块油井的水线推进速度的快慢选择油井;(5)在选择的油井中注入生物聚合物溶液;(6)注入生物聚合物的油井停井10d~20d后开井生产,其余油井正常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适用的油藏范围广、堵调效果好和调剖有效期长的优点,所用的调剖剂用量小、成本低、耐高温、耐盐和对地层适应性强,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中高渗透油藏堵水调剖技术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藏调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中高渗透率油藏在长期注水开采过程中,注水时的大量冲刷导致油层粘土和胶结物膨胀、溶蚀,微粒运移,造成地层非均质情况越来越严重,形成大孔道。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不利的油水流度比,造成注入水沿高渗透层不均匀推进,最终造成注入水提前突破,导致高渗透层水淹,生产井过早见水,不仅降低了水的波及效率、水驱效果,而且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产出液的处理成本升高、管线的腐蚀加剧,使采油成本显著升高。因此,如何提升高含水期的水驱采收率,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改善吸水剖面,通常采用的调剖方法是往注水井中注入调剖堵水剂,这种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一、它不仅能够封堵油层中水的流动通道,而且还能封堵油流通道;二、调剖剂在油层裂缝中的漏失十分严重,由于滤失量增加,相应地减小了封堵油层裂缝的有效用量,从而影响了封堵的效果;三、调剖剂用量大,且调剖深度有限,一般只能堵住水井的近井地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高渗透率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不仅减少了调剖剂的用量,同时增加了调剖剂的调剖深部,从而增大注入流体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最终改善调剖的效果和大幅度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块进行示踪剂检测,测定油井的见水时间,确定水线推进速度;(2)往注水井中注入聚合物微球,其质量浓度为0.5%~1.0%,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2m3~3m3;(3)往注水井中注入地层水,注入量为800m3~1000m3,注入速度8m3/h~10m3/h;(4)根据目标区块油井的水线推进速度的快慢选择油井,选择的油井数量为区块油井总数的40%~60%;(5)在选择的油井中注入质量浓度为0.15%~0.25%的生物聚合物溶液,注入量为5m3~10m3;(6)注入生物聚合物的油井停井10d~20d后开井生产,其余油井正常生产。其中,所述的示踪剂为放射性同位素,为碳14(14C)、磷32(32P)、硫35(35S)、碘131(131I)和氢3(3H)中的一种。所述的聚合物微球中的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1600×104,所述聚合物微球的粒径为孔侯半径1/3~1/5,注入速度为5m3/h~8m3/h。所述的生物聚合物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104~1800×104,注入速度为3m3/h~5m3/h。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调剖剂用量小,成本低;(2)该专利技术适用的油藏范围广,不仅适用于中高渗透油藏,还适用于裂缝性油藏;(3)堵调效果好,不仅能堵住水井的近井地带,而且能堵住油层深部,从而增大注入流体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4)本专利技术堵水调剖剂具有耐高温、耐盐、对地层适应性强、堵塞大孔道效果好和调剖有效期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某油田区块A,2注8采,从1990年开始注水开发,地质储量5.6×105t,变异系数8.7,油层厚度12m,平均孔侯半径15微米,渗透率1500×10-3um2,调剖前综合含水97.5%,日产液量335m3,日油8.4t。在该区块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区块A进行示踪剂检测,所用的示踪剂为碳14(14C)、测定油井的见水时间,确定水线推进速度。表1区块A油井的示踪剂检测结果井号油水井距离,m见水时间,d水线推进速度,m/d速度排名A-1250455.64A-2185603.17A-33203010.72A-4220504.45A-52602510.43A-6190702.78A-7180553.36A-83002015.01(2)往注水井中注入聚丙烯酰胺微球,质量浓度为0.5%,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2m3,共注入24m3,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1000×104,聚丙烯酰胺微球的粒径为孔侯半径1/3,为5微米,注入速度为5m3/h。(3)往注水井中注入地层水,注入量为800m3,注入速度8m3/h。(4)根据区块A的油井水线推进速度的快慢选择油井,选择的油井数量为区块油井总数的50%,共4口油井,分别为A-1、A-3、A-5、A-8。(5)在选择的油井中注入生物聚合物溶液,A-1、A-3、A-5和A-8井注入生物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5%、0.22%、0.20%、0.25%,注入量分别为5m3、8m3、6m3和10m3,注入速度均为3m3/h,生物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200×104~1400×104。(6)注入生物聚合物的油井A-1、A-3、A-5和A-8分别停井10d、18d、15d和20d后开井生产,其余油井正常生产。在该区块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复合调剖工艺后区块综合含水下降至85.2%,下降了12.3个百分点,日产液量295m3,日油43.7t,平均日增油35.3t,有效期32个月。实施例2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某油田区块B,3注10采,从1995年开始注水开发,地质储量9.2×105t,变异系数10.5,油层厚度24m,平均孔侯半径为23微米,渗透率2300×10-3um2,调剖前综合含水96.0%,日产液量480m3,日油19.2t。在该区块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区块B进行示踪剂检测,所用的示踪剂为碘131(131I)、测定油井的见水时间,确定水线推进速度。表2区块B油井的示踪剂检测结果井号油水井距离,m见水时间,d水线推进速度,m/d速度排名B-1180503.68B-2253783.29B-3280624.57B-4350428.33B-524020122B-6175752.310B-7...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块进行示踪剂检测,测定油井的见水时间,确定水线推进速度;(2)往注水井中注入聚合物微球,其质量浓度为0.5%~1.0%,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2m3~3m3;(3)往注水井中注入地层水,注入量为800m3~1000m3,注入速度8m3/h~10m3/h;(4)根据目标区块油井的水线推进速度的快慢选择油井,选择的油井数量为区块油井总数的40%~60%;(5)在选择的油井中注入质量浓度为0.15%~0.25%的生物聚合物溶液,注入量为5m3~10m3;(6)注入生物聚合物的油井停井10d~20d后开井生产,其余油井正常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目标区块进行示踪剂检测,测定油井的见水时间,确定水线推进速度;
(2)往注水井中注入聚合物微球,其质量浓度为0.5%~1.0%,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
2m3~3m3;
(3)往注水井中注入地层水,注入量为800m3~1000m3,注入速度8m3/h~10m3/h;
(4)根据目标区块油井的水线推进速度的快慢选择油井,选择的油井数量为区块油井
总数的40%~60%;
(5)在选择的油井中注入质量浓度为0.15%~0.25%的生物聚合物溶液,注入量为5m3~10m3;
(6)注入生物聚合物的油井停井10d~20d后开井生产,其余油井正常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渗透油藏复合调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示踪剂为
放射性同位素,为碳14(14C)、磷32(32P)、硫35(35S)、碘131(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东吴晓玲孙刚正胡婧宋欣王静潘永强王刚徐闯徐登霆曹嫣镔宋永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