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716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单元(A)、泄漏电流采集单元(B)和脉冲电流采集单元(C),三部分均采用同轴圆柱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依次通过螺纹旋转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泄漏电流、脉冲电流和过电压测量单元三者集成在一起,极大地扩展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同时扩展方便、安装简单,能够实现多参量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稳定度的测量,以满足后续过电压监测系统及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
技术介绍
由于过电压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电力运行部门要求通过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对电网过电压进行实时监测。而实时获取过电压信号则是整个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IIO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由于高压分压器具有安全性、交流冲击、设备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人们开始利用电容分压的方法从电容式套管末屏处获得过电压信号。另一方面,在现有许多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中,系统包含的介损监测及局部放电监测往往也需要从套管末屏处获得泄漏电流信号和脉冲电流信号。这就对套管末屏处的信号采集传感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是现有传感器往往只能采集过电压 信号、或者泄漏电流信号、或者脉冲电流信号,性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能够实现多参量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稳定度的测量,以满足后续过电压监测系统及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种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单元、泄漏电流采集单元和脉冲电流传感器,三部分均采用同轴圆柱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依次通过螺纹旋转固定; 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包括过外壳I、电缆插头I、弹簧片接头I、绝缘垫片、分压电容、分压电阻和匹配电阻,所述弹簧片接头、分压电容、分压电阻和匹配电阻均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电缆插头固定于外壳I的外表面,所述外壳的内腔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金属圆盘I和金属圆盘II,其中金属圆盘I位于金属圆盘II的上方,所述分压电容、分压电阻、匹配电阻设置在金属圆盘I和金属圆盘II之间,按轴对称均勻排列,金属圆盘1、11通过绝缘支架固定为一整体,弹簧片接头固定在金属圆盘I上,所述分压电容、分压电阻、匹配电阻的一端并联后接于金属圆盘I上,分压电容,分压电阻的另一端并联后接于金属圆盘II上,而匹配电阻的另一端则与电缆插头的芯线相连;所述绝缘垫片固定设置于外壳I的腔体内部且位于金属圆盘I的上方,所述金属圆盘I固定在绝缘垫片上; 所述泄漏电流采集单元包括外壳II、电缆插头II、铁芯II和绕组II,电缆插头II固定于外壳II的外表面,铁芯II及绕组II通过环氧树脂层固定于外壳的腔体内部; 所述脉冲电流采集单元包括外壳III、电缆插头III、磁芯III和绕组III,所述电缆插头III固定于外壳III上,磁芯III及绕组III通过环氧树脂层固定于外壳III中; 处于最下方的外壳的下端部通过可拆卸的底盘封口,所述底盘朝向其所在外壳内腔一侧设置有弹簧片接头II,一导电杆的一端接触金属圆盘II,所述导电杆的另一端插入弹簧片插头II中。进一步,所述外壳之间以及外壳与底盘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I的下端部为设置有内螺纹的开口,所述外壳II与外壳I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外壳I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外壳II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壳III与外壳II相连接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外壳II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外壳III的下端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壳I、外壳II和外壳III上的内螺纹规格相同,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与外壳I、II和III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分压电容的数量为6个,分压电阻的数量为一个,匹配电阻的数量为一个; 进一步,所述外壳I为金属或者钢化玻璃壳体,厚度为3mnTl0mm ; 进一步,所述外壳II和外壳III为金属或者钢化玻璃壳体; 进一步,所述绕组II匝数为IOOlOO匝,绕组III的匝数为1(T30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泄漏电流、脉冲电流和过电压测量单元三者集成在一起,极大地扩展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同时扩展方便、安装简单,能够实现多参量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稳定度的测量,以满足后续过电压监测系统及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单元A、泄漏电流采集单元B和脉冲电流采集单元C,三部分均采用同轴圆柱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依次通过可拆卸方式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外壳之间以及外壳与底盘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更具体而言,是在外壳I I的下端部为设置有内螺纹的开口,夕卜壳II 16与外壳I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外壳I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壳II 16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外壳III 22与外壳II相连接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外壳II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壳III的下端部设置有内螺纹,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处于最下方的外壳的下端部通过可拆卸的底盘封口,底盘朝向其所在外壳内腔一侧设置有弹簧片接头II 34,导电杆31的一端接触金属圆盘II,导电杆31的另一端插入弹簧片插头II 34中,本实施例中,外壳I I、外壳II 16和外壳III 22上的内螺纹规格相同,底盘35上设置有与外壳1、11和III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当然,夕卜壳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卡接、法兰连接等,只要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电压采集单元包括过外壳II、电缆插头I 2、弹簧片接头I 4、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和匹配电阻,所述弹簧片接头4、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和匹配电阻均设置于外壳内部,电缆插头2固定于外壳I的外表面,夕卜壳I的内腔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金属圆盘15和金属圆盘116,其中金属圆盘I位于金属圆盘II的上方,所述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匹配电阻设置在金属圆盘I和金属圆盘II之间,按轴对称均匀排列,金属圆盘I、II通过绝缘支架10 固定为一整体,弹簧片接头4固定在金属圆盘I 5上,所述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匹配电阻的一端并联后接于金属圆盘I 5上,分压电容7的另一端并联后接于金属圆盘116上,而匹配电阻的另一端则与电缆插头2的芯线相连;本实施例中,分压电容7的数量为6个聚丙烯无感电容,分压电阻的数量为一个,匹配电阻的数量为一个;电压采集单元还包括绝缘垫片3,绝缘垫片固定设置于外壳Il的腔体内部且位于金属圆盘15的上方,金属圆盘I通过螺母固定在绝缘垫片3上。使用时,外壳Il通过上端内螺纹旋转固定于套管末屏处,套管末屏抽头即穿过外壳Il上部通孔与弹簧片接头4相连,过电压信号则通过双层屏蔽同轴电缆从电缆插头12处获得。泄漏电流采集单元采用无源穿芯式电流传感器的方式,包括外壳II 16、电缆插头II17、铁芯II和绕组II,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单元(A)、泄漏电流采集单元(B)和脉冲电流采集单元(C),三部分均采用同轴圆柱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依次通过可拆卸方式进行固定; 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包括过外壳1(1)、电缆插头I (2)、弹簧片接头I (4)、绝缘垫片(3)、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和匹配电阻,所述弹簧片接头(4)、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和匹配电阻均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电缆插头(2)固定于外壳I的外表面,所述外壳(I)的内腔内依次水平设置有金属圆盘I (5)和金属圆盘II (6),其中金属圆盘I位于金属圆盘II的上方,所述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匹配电阻设置在金属圆盘I和金属圆盘II之间,按轴对称均匀排列,金属圆盘1、11通过绝缘支架(10)固定为一整体,弹簧片接头(4)固定在金属圆盘I (5)上,所述分压电容(7)、分压电阻、匹配电阻的一端并联后接于金属圆盘I (5)上,分压电容(7)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并联后接于金属圆盘II (6)上,而匹配电阻的另一端则与电缆插头(2)的芯线相连,所述绝缘垫片固定设置于外壳I (I)的腔体内部且位于金属圆盘I (5)的上方,所述金属圆盘I固定在绝缘垫片(3)上; 所述泄漏电流采集单元包括外壳II (16)、电缆插头II (17)、铁芯II和绕组II,电缆插头II (17)固定于外壳II (16)的外表面,铁芯II及绕组II通过环氧树脂层固定于外壳(16)的腔体内部; 所述脉冲电流采集单元包括外壳III (22)、电缆插头III (23)、磁芯III和绕组III,所述电缆插头III (23)固定于外壳III (22)上,磁芯III及绕组III通过环氧树脂层固定于外壳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进周海司马文霞曾华荣陈仕军杜林唐魁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