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3557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设备投入量大,施工周期长和质量控制较难的问题。包括在筒体钢筋绑扎架(11)的筒体内侧面上设置有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三圈环形加强筋,在环形加强筋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定位内撑杆;在筒体钢筋绑扎架(11)的筒体外侧面上设置有柔性可收分外模板(1),在柔性可收分外模板(1)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三圈有柔性外模板拉索定位环,在定位环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拉索和柔性外模板拉索紧固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合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筒体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筒体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在浇筑施工时所使用的模板系统以及构建该模板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经常要进行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的施工,例如建造钢筋混凝土的烟 和水塔等。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筒体的施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筒体的模板工程的施工难度要更大一些。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的筒体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三节倒模板的模板施工方法;另一种是滑升模板的模板施工方法。对于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来说,上述两种模板系统及构建方法均存在有一定的弊端。第一种的优点是施工质量可靠,但工具投入量较大,施工工艺也较繁杂,且施工周期较长。第二种的优点是施工进度较快,但设备投入量较大,质量控制较难,且适用范围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设备投入量大,施工周期长和质量控制较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 一种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包括施工井架和筒体钢筋绑扎架,在筒体钢筋绑扎架的筒体内侧面上设置有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内模板,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地面平行的内底圈环形加强筋、与地面平行的内中圈环形加强筋和与地面平行的内顶圈环形加强筋,在内底圈环形加强筋与施工井架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是以施工井架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内中圈环形加强筋与施工井架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是以施工井架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内顶圈加强环形筋与施工井架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是以施工井架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的顶端与施工井架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提升索;在筒体钢筋绑扎架的筒体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在柔性可收分外模板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和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下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中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上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在各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下拉索,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紧固器与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的两端连接,在各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中拉索,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紧固器与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的两端连接,在各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上拉索,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紧固器与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的两端连接,在柔性可收分、外模板的顶端与施工井架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外模板提升索。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的高度为1500毫米,筒体的底部圆的直径为500-1000毫米,筒体的壁厚为300毫米。一种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完成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的基础混凝土浇筑,标注筒体中心点和筒体外侧垂直度控制基准定位线; 第二步、绑扎完成高于柔性可收分外模板的高度的筒体钢筋绑扎架,在筒体钢筋绑扎架上标注筒体的内、外模板控制线;在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内,搭设加高施工井架,使施工井架的高度大于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的高度;用柔性内模板提升索将柔性可收分内模板进行提升就位,用柔性外模板提升索将柔性可收分外模板进行提升就位; 第三步、将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内模板按照在筒体钢筋绑扎架上标注的筒体的内模板控制线进行就位,将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顶接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的内底圈环形加强筋与施工井架的侧面之间,将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顶接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的内中圈环形加强筋与施工井架的侧面之间,再将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顶接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的内顶圈环形加强筋与施工井架的侧面之间; 第四步、将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按照在筒体钢筋绑扎架上标注的筒体的外模板控制线进行就位,将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穿到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中,将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的两端与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紧固器连接,并紧固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紧固器,将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穿到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中,将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的两端与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紧固器连接,并紧固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紧固器,将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穿到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中,将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的两端与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紧固器连接,并紧固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紧固器; 第五步、进行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与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内模板之间的筒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要大于0. 2兆帕; 第六步、拆除柔性内模板定位内撑杆,将筒体收分口内收后,使柔性可收分内模板与筒体混凝土进行脱离; 第七步、将各柔性外模板紧固器进行松动,将筒体收分口外松后使柔性可收分外模板与筒体混凝土进行脱离; 第八步、重复第二步到第七步步骤,直至完成全部筒体的施工。本专利技术为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筒体施工模板工程提供了一种既投入经济合理,又施工操作简便,且适用范围广泛的模板工程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较传统施工方法可节约投入20% -30%,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是建筑施工企业组织钢筋混凝土单筒体构筑物筒体施工模板工程的一种良好选择。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中A-A向剖视 图3是图I中B-B向剖视 图4是图I中D节点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I中C节点处的结构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模板系统构建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一种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包括施工井架10和筒体钢筋绑扎架11,在筒体钢筋绑扎架11的筒体内侧面上设置有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地面平行的内底圈环形加强筋6、与地面平行的内中圈环形加强筋6'和与地面平行的内顶圈环形加强筋6,在内底圈环形加强筋6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7,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7是以施工井架10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内中圈环形加强筋6'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7',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7'是以施工井架10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内顶圈加强环形筋6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7,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7是以施工井架10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的顶端与施工井架10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提升索9 ;在筒体钢筋绑扎架11的筒体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1,在柔性可收分外模板I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3、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3'和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3,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3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下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3'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中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3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上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在各柔性外模板下拉索定位环3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下拉索4,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紧固器5与柔性外模板下拉索4的两端连接,在各柔性外模板中拉索定位环3'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中拉索4',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紧固器5'与柔性外模板中拉索4'的两端连接,在各柔性外模板上拉索定位环3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上拉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包括施工井架(10)和筒体钢筋绑扎架(11),其特征在于,在筒体钢筋绑扎架(11)的筒体内侧面上设置有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地面平行的内底圈环形加强筋(6)、与地面平行的内中圈环形加强筋(6')和与地面平行的内顶圈环形加强筋(6〃),在内底圈环形加强筋(6)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7),柔性内模板下定位内撑杆(7)是以施工井架(10)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内中圈环形加强筋(6')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V ),柔性内模板中定位内撑杆(7')是以施工井架(10)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内顶圈加强环形筋(6)与施工井架(1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7〃),柔性内模板上定位内撑杆(7〃)是以施工井架(10)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形布置的,在柔性可收分内模板(2)的顶端与施工井架(10)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内模板提升索(9);在筒体钢筋绑扎架(11)的筒体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I ),在柔性可收分外模板(I)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柔性外模板拉索下定位环(3)、柔性外模板拉索中定位环(3')和柔性外模板拉索上定位环(3),柔性外模板拉索下定位环(3)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下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柔性外模板拉索中定位环(3')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中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柔性外模板拉索上定位环(3)是在与地面平行的上圆圈上等间隔地设置的,在各柔性外模板拉索下定位环(3)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下拉索(4),柔性外模板下拉索紧固器(5)与柔性外模板下拉索(4)的两端连接,在各柔性外模板拉索中定位环(3')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中拉索(4'),柔性外模板中拉索紧固器(5')与柔性外模板中拉索(4')的两端连接,在各柔性外模板拉索上定位环(3)中设置有柔性外模板上拉索(4〃),柔性外模板上拉索紧固器(5〃)与柔性外模板上拉索(4〃)的两端连接,在柔性可收分外模板(I)的顶端与施工井架(10)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外模板提升索(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单筒体构筑物柔性可收分提升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环幕形的柔性可收分外模板(I)的高度(H)为1500毫米,筒体的底部圆的直径为500-1000毫米,筒体的壁厚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平许建林王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