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514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去除了纤维表面杂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低温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处理时间0.5~1.5min,反应功率50~80W,氧气压强30~50Pa;将纤维置于苯胺单体中0.5~2h,取出后均匀挤压,控制纤维与苯胺单体质量比为1∶1~1∶1.3;将纤维置于反应液中,反应液温度为10~35℃,反应0.5h~3h,制备得到表面含有均匀连续的聚苯胺导电层的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了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纤维,可以制成具有抗静电、导电及电磁屏蔽功能的纺织品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于个体防护、军工、电子电器、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简称UHMWPE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以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万的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为原料,采用凝胶纺丝法——超倍拉伸技术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不仅具有高模、高强的特性,其他机械性能亦比较突出,如良好的韧性和疲劳性能,当因剪切或压缩受到破坏时仍能保持其强伸性能,特别是具有好的耐高速冲击性能,经摩擦、塑性变形后具有良好的延迟恢复性能等,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需装备、航空航天以及民用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性能优异,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其为绝缘体,使之在防静电、电磁屏蔽、电器工程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发现聚苯胺(Polyaniline,简称PANI)在掺杂态下呈现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合成简单、电导率较高、在空气中稳定性好,以及具有独特的掺杂现象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对去除了纤维表面杂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低温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处理时间0. 5 I. 5min,反应功率50 80W,氧气压强30 50Pa ; (2)将经步骤(I)处理后的纤维置于苯胺单体中0.5 2h,使其表面充分吸附苯胺单体,取出后均匀挤压,控制纤维与苯胺单体质量比为I : I I : 1.3; (3)将吸附了苯胺单体的纤维置于反应液中,用恒温水浴保持反应液温度为10 35°C,反应0. 5h 3h,制备得到表面含有均匀连续的聚苯胺导电层的纤维;所述反应液包括氧化剂和掺杂酸,所述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铵或五氧化二钒,所述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娟洪剑寒李敏姚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